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河朔儿女 » 第四十章 耿耿义士

第四十章 耿耿义士

    天兴元年(1232年)腊月二十五日,金哀宗在一些近臣的簇拥中从汴京出发,一路向西逃亡。

    不久,十几万蒙古人开进汴京城。那日,阴雨霏霏,冷风飕飕。蒙古兵进到城里,将城内居民悉数押出城外。起初,居民以为蒙古人进城不会欺压老百姓,跟谁过不是过呀!哪承想,蒙古人一进城就大肆屠戮那些作对的人群,为了发泄几年来的憋屈,便实行了惨无人道的屠城报复。

    在蒙古人的驱赶下,汴京城居民携幼扶老,不得不离开老屋,踏上了出城的路。汴河流水的呜咽声,与人群中发出的嚎啕大哭交叠在一起。在逃难的人群当中,一个身穿青色长袍、头戴瓦楞帽、形容枯槁、两眼却炯炯有神的老人在人流中加快步伐出逃。他身边一众也是慌慌张张不敢停歇。

    “那个不是王若虚大学士吗?”一个裨将指着那个老人说道。

    “有劳老乡王大学士留步。”那个老人条件反射似的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穿铠甲的将军横刀立马站在城门口,正注视着自己。

    这两位不是旁人,一个是金国翰林直学士王若虚,一个是蒙古灭金大将董俊,二人同是蒿城人,两村相距并不远,彼此有所耳闻。前些日子,董俊还派特使约见王若虚,让他弃暗投明,投奔蒙古帐下,被王若虚断然拒绝。

    没承想,两位老乡异地相遇,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王若虚止住脚步,两眼盯着眼前的这位老乡。董俊跳下战马,上前对王若虚施礼道:“王老兄,如今金兵一触即溃,金国灭亡也是指日可待,我希望你再斟酌一番,莫若与我一道服务大汗。”王若虚比董俊大一轮。

    王若虚睇视着董俊,蹭着马头而过,冷若冰霜道:“董老弟,我俩不是一路人,还望你好自为之。”

    人各有志,不能强免。董俊心里的话:就道不如大道。于是,他对着王若虚说道:“王老兄现往何处?”

    王若虚掷地有声道:“追随仁君,上刀山下火海,那又何妨?”

    董俊劝说道:“金国灭亡是迟早的事情,既然你不愿归降蒙古,莫若回归故里安度晚年。”

    王若虚白了一眼董俊,叹了一口气说:“回去又有何益?”

    这时董俊便吩咐裨将到军需处给王若虚拿一些银两,然后对王若虚劝解道:“王老兄哪里也不要去了,我资助你些生活费,派人护送回家。”

    “我已给老兄向大汗窝阔台求得免死牌。”董俊言辞恳切继言道。

    王若虚见到眼前的老乡如此热络,便起了归隐之心。他对董俊说:“愚兄有一个要求,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这不,跟我一起逃难的都是金国大文人,他们造诣难以企及,莫若让他们与我一样一同返回老家,不知可好?”王若虚问道。

    董俊听罢,开心不已,心里的话:爱惜人才,我董俊岂敢不做?!于是,董俊一脸悦色道:“栋梁之材,何乐而不为呢?”

    二人谈妥之后,王若虚便把好友元好问、杨云翼、刘昂、周昂、李纯甫、刘琦等文学大咖召集齐,便把金国将亡实事着重告诉大家,看看谁愿意回归故里。一番商议之后,不无担忧地问:“我们回去可以,但有一条,我们是金国人,即使国亡也不做蒙古臣民。”

    董俊听罢,不予置否。

    这时,裨将与军需官给这些金国遗民送来了盘缠。裨将对董俊高兴地说:“史天泽元帅听说后,非常开心,他说一路之上要好好照顾,不得生出意外。”

    董俊听罢,兴致勃勃道:“快去把我的犬子叫来。”

    不一会儿,董文炳飞马赶到,他刚一下坐骑,父亲便严肃地告诉他:“此次护送,尔等须加小心,一定要安全送回。”

    “请父亲放心,孩儿不辱使命,一定能够胜利完成任务。”董文炳声若惊雷。

    接下来,元帅史天泽为河朔这些老乡一一颁发了免死牌。

    被蒙古人驱赶出来的老百姓集聚在空地上,哭声,嚎声,骂声,响成一片,乌压压一大片,竟有几十万人。蒙古人团团围住,他们箭在弦上,刀斧手挥舞着锃明瓦亮的大刀片子,一声声马嘶震撼人心。此时,天阴沉沉黑如锅底,仿佛黑云压城城欲摧似的,凄冷的空气凝固的让人不寒而栗。

    蒙古大将速不台骑在战马上,头戴银盔,身披战袍,两眼乌黑却闪着亮光。从成吉思汗到窝阔台,几十年来,他征战无数次,屠城,屠村,哪一样也不能少。尤其在最惨烈的西夏皇城,成吉思汗因没有攻克西夏而驾崩。临薨前,窝阔台、拖雷、察合台都在大汗身边,就连速不台与蒙古大将军博尔术、忽必来、者勒蔑等也被传唤到军中帐内。斯时成吉思汗脸色涮白,他用焦黄的手掰着指头对儿子们说:“赤老温、速不台、木华黎、哲别、博尔忽、博尔术、忽必来、者勒蔑这八个人追随我征战,功劳尤最。凡教去处,在晚上做猛虎,日间做黑老鸭。木华黎、哲别、博尔忽都先我而去,如今我也要走了,我死后你们谁也不要发丧,如果让西夏人知道我死了,就会拒绝投降。等他们投降以后,要斩尽杀绝!”不发丧被坚决执行,果真西夏国王李晛自缚出降,遵照遗诏西夏国王李晛以及中兴府城内老百姓无一幸免于难。

    可金国汴京比西夏中兴府人口更多,实行屠城可以清除潜在的反抗。速不台望着插在汴京城上面的蒙古大旗,感到心底涌上热流,笑意洋溢在脸上。他是个粗人,目不识丁,只知道打仗杀人。这次,他也不放过,要过一把杀戮“瘾”。他看见士兵们手执杀人武器,列队在等待行刑令。突然,他从腰间抽出宝剑直刺天空。他刚欲喊“行刑”,只见前方一支人马飞速赶到。

    速不台惊呆了,等为首那人来到跟前时,他才看清是蒙古的中书令耶律楚材,只见中书令脸上满是汗水与雨水,身上的衣袍也被洇湿透。

    速不台惊愕地问:“耶律大人出了什么事了?”

    耶律楚材呼歇子喘气,颤音道:“大汗有命,停止屠城---”他见速不台楞了一下,便环顾四周,只见士兵们手里举着利器,他马上洞晓倘若迟来一步的结果,因此迅速从怀中取出金缎诏书,冲着速不台喊道:“大将军听宣!”

    速不台失去了刚才的野心,便慌忙跳下马跪在泥地上,此时整个广场上鸦雀无声。人们的目光齐刷刷射向这个留着长髯的钦差身上,倾听着他宣读大汗的旨意:

    长生天气力里,大汗圣旨:

    知悉汴京归降,朕心甚慰。按《大扎撒》,以城抵抗者屠城,然朕考虑再三,汴京乃古都,金国人才尽荟萃于此城,一旦屠戮,玉石俱焚。故应耶律先生之请,许其城降后,不再屠戮。着中书令耶律楚材速到前敌传旨,速不台接旨后,不得擅开杀戒……

    钦此大汗窝阔台

    中书令耶律楚材读罢诏书,望着广场上人民大众,高声喊道:“世界大汗---窝阔台,恕汴京人不死,你们为大汗的恩德,欢呼吧!”

    此时天上电闪雷鸣,滂沱大雨从天而降。不知谁惊叫起来:“哎呀呵!连老天爷都被感动了。”随后,人们方才从死亡的阴影里挣脱了出来,他们簇拥着,雀跃着,哭声与雨声在广场上空回荡。

    不久,作为前敌总指挥的董俊率领蒙古兵与金兵展开了一场鏖战,双方死尸堆积如山。在这场战役中,大将军董俊染病作战,不幸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