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河朔儿女 » 第一百零三章 铁面无私

第一百零三章 铁面无私

    再说法青,这个歹徒如惊弓之鸟,仓皇出逃,这厮跑出洞口,就闪身躲进了另一寺庙里躲藏了起来。

    原来,这条暗道连贯着两个寺庙,这个寺庙俗称也叫红门寺,位于羊抬村,看官也许要问了,怎么这个村子叫羊抬呢?听起来岂不怪哉。

    且容小的卖个关子,一一道来:相传羊抬村东有一狐子疙瘩,有个狐仙经过了上千年修行,道行极大,能吞云吐雾,呼风唤雨,还能变化成女人身材,颀长的身材,峨眉细挑,长着一双会说话的眼。这个女狐仙披着人皮一出门,能让观者魂不守舍,痴心妄想。女狐仙说话呢喃软语,似春燕婉转,令人神迷。

    一次,女狐仙与贴身丫鬟去外地踏青,观者无不驻足羡艳,有的垂涎三尺,有的窥之忘返,有的忘掉手里的活,神魂颠倒。面如桃靥,明眸善睐,轻启樱桃小嘴,皓齿整齐划一,宛如人间尤物,怎不令人想入非非。

    俗话说得好: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狐仙界也是如此。

    这个女狐仙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婆家是牧廉城。牧廉城曾是赵国时期疆北的一个城池,大将军李牧廉颇曾在这里戍边而得名。牧廉城毗邻处是中山国沃野芳菲的巨邑藁城县。

    牧廉城村北一狐子疙瘩,按乡俗民约,当天娶媳妇,媳妇进门越早越好,于是这个女狐仙就定好五更时分出嫁。

    配送队伍里,田鼠吹着喇叭,野兔敲着鼓,野猪敲着钋,一群狐子载歌载舞,热闹非凡。

    当婚轿途中经过一个村落时,女狐仙怕惊扰人类睡觉休息,就让懂人性的羊抬轿,慢大忽悠,安步当车,女狐仙坐在轿子里心花怒放,喜逐颜开,好不神气!

    快到羊抬时,天刚擦亮,被起早的人看见了,便大声喊道:“大家快来看呀,羊抬着轿子娶媳妇。”这一喊不要紧,只一会工夫,就集聚来了一群人,个子矮的村民打着能能引项观瞧。等后面几个人刚看到了后影,准备追赶看稀罕。

    但见前面娶亲一行羊及狐仙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瞬间影踪皆无。那些目瞪口呆的村民痴痴地在原地站立着,个个仿佛戳在那里的木桩子一样,失去了知觉。

    后来,官府登记村名造册时,就把这一看似荒诞的故事,给取了羊抬这个村名。

    看官觉得这个传说神奇吧。

    闲话到此为止。

    再说跟踪追击的好汉王朝,出了暗道,发觉是另一寺庙,心里的话:好家伙,看来,这两个寺庙相互勾结,狼狈为奸。

    好汉王朝义愤填膺,他来到大殿大声喝道:“谁是方丈?官府来人,快快出来受训。”

    不大一会工夫,一个方面大耳的和尚连滚带爬般来到好汉面前,打着佛手道:“客官,你有何吩咐?”

    好汉王朝怒喝道:“龙宝寺法青已犯王法,我是追赶至此,还望你寺配合,否则,按一罪并处!”

    这个方丈早已吓得魂不附体,连连讨饶道:“客官有所不知,贫僧是刚刚接任的方丈,听说以前老方丈与龙宝寺串通,沆瀣一气,不过那老方丈早已下地狱,这些与贫僧无关。”

    王朝说道:“你既然是个守法之人,那方丈告诉寺院僧侣,一同起来,追查法青的下落,不得有误。”

    方丈打着佛手回答道:“阿弥陀佛,贫僧一定协力捉拿法青。”

    一阵晨钟敲过,寺院僧侣一并集合,然后个个手持家伙在寺院每个角落寻找歹徒法青。突然,一道黑影出现,急于奔逃,恰被王朝发现,王朝飞身赶上,一个扫堂腿,让这个人弄了个狗啃屎,原来此人不是旁人,正是歹徒法青,随后众人一拥而上捆绑住了法青。

    王朝马汉跟头踉跄把法青拽到大堂。法青到这会儿还仗着宋仁宗发威,见了包公,挺着胸,抬着头问:“为什么拿我?我一个出家的和尚,犯了什么罪?皇上怪罪下来,恐怕你这顶乌纱帽也戴不长。”

    包拯把惊堂木一拍,怒喝道:“大胆刁徒!你仗着皇上,行奸杀人,还敢抵赖?快把陈氏的人头交出来!慢招一步,左右给我伺候。”

    王朝马汉听见传呼,一下子围上来,把法青摁到地上,随即把大行刑具一并搬上大堂,“咣当”“哗啦啦”等声音迸发了出来。此时歹僧法清慌了心智,失魂落魄。他战战兢兢举目观瞧,眼前是脚铐子以及能夹断手指的㨤子等刑具。

    法清抬眼看到衙役们手里拿板子持皮鞭,光等包公一声令下,大家伙一齐下手动刑。

    张达道两口子正是法青杀害的,第一次,张达道约法青来家里说说话落落脚。法青见到陈氏长得花容月貌,待人接物彬彬有礼。

    陈氏给丈夫与客人炒了两个下酒菜,端至案前且低头款款退出。法清见状心里就扑腾腾一阵乱跳。他放眼仔细观看,禁不住暗忖道:“我的天吆,原来弟妹长得就是这么好看!我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么俊俏的女人,这不是仙女下凡到他家吗?大道好福气,让这葱皮一般的嫩、天仙一般的小娘子陪伴我一夜,死了也不冤枉!”

    法青回到龙宝寺就打起了坏主意。

    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

    这一天,张达道经商回来想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便去寺里找干哥法清喝酒聊天。法清虚情假意让干弟弟大道落座,并说他还有一包上好的红茶拿出来品品。

    因法清垂涎弟妹陈氏良久,遂蓄谋划策干掉大道妄想霸占。法清认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就趁张达道不注意的空档,偷偷地往杯子里下了毒药。就这样,张达道回到家里不久便暴死了。

    干弟弟死了,法青来吊孝。他回龙宝寺的时候,陈氏心想:干哥哥来吊孝,不能冷了人家,就送他走出门口,还蛮有情味地看了法青一眼。

    法青本来就不怀好意,这次见到陈氏主动送他到大门口,还情深意重地看了他一眼。法清想到这里,竟也飘飘然起来。

    此时,法清如同行尸走肉,走路心不在焉。陈氏的美色一下子把他的魂儿勾出了躯壳,美的他只抓脖儿梗,便以为陈氏看上他了对他有意。

    淫僧法清回到红门寺,坐不稳,歇不下,饭也吃不进,光想着天黑,满脑子想着陈氏娇好的模样。

    眼睁睁地煎熬到二更天,法青脱了袈裟穿上黑衣服带着一把刀子窜到村里。法清认为:盟兄弟狗臭屁,你不来他不去。什么哥们义气,此时他早就不顾了。

    法青蹑手蹑脚来到张达道家门口,推推街门插着,便一个鹞子翻身越墙而过,到了陈氏房前,屋里还点着灯,手指尖蘸口唾沫,往窗纸上一捅,给弄了个窟窿。

    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往里一瞧,陈氏坐在炕上,独自落泪。灯下看美人,越发显得迷人。法青长吸了一口气,轻轻拍拍窗户,叫陈氏开门。

    夜半三更叫门,陈氏吓得一哆嗦,听听声音是和尚法青。陈氏心里明白:法清看自己那副色眯眯的样子,就知道没安好心,不肯开门。

    法青迫不及待,从腰里抽出了尖刀,法青用刀尖将上房的门插关撬开,用手一推把门弄开了。法青进屋后,又顺手上了门栓,并把刀藏在了背后。

    陈氏见他闯进来,脸色一下子变了,气呼呼地说:“你要干什么?”

    法青笑了笑说:“弟妹心里清楚,何必还扭扭捏捏?弟妹肯送我大门外,送个媚眼叫我来,我要是违了弟妹的好意,我心里实在不忍。”

    陈氏说:“你一个出家人,和达道又是干弟兄,我就是你弟妹,你不该想出这猪狗不如的念头,你赶快走开,要不我就喊人了!”

    法青进屋时还满心高兴,指望着今夜成了好事。听了陈氏这么一说,心凉了,那股子美劲此刻已跑的一干二净。

    法清见陈氏不肯就范,便说道:“你要是真拒绝,我可带着刀子来了。”

    陈氏说道:“就是你拿死来吓唬我,我也不随你,我不是那种随随便便的人。”

    此时法清气急败坏,他嗖地从腰里抽出一把明晃晃的刀子横在了陈氏的鼻子底下,勒令道:“你要是敢哼哼一下,我就叫你人头落地!今天晚上你要识相一点,痛痛快快答应我还算罢了。要是惹恼了我,我就杀死你!”

    陈氏被淫僧威逼气得够呛,她想挣脱跑掉,却被淫僧堵住门口。无奈之下陈氏两眼燃起怒火,她用手指戳着淫僧的鼻子骂开了,骂的淫僧法青脸上青一阵紫一阵。

    淫僧见状,来了个霸王硬上弓,他扔下刀子,双手抱住了陈氏,强拉硬拽把陈氏死死地按到了炕上……

    可怜陈氏一介女流,怎抵得住豺狼侵袭?挣,又挣不脱,又不甘心被他糟蹋,急得没法,找了个空子使劲咬了一口,疼的法青猛一哆嗦,陈氏趁势要跑。

    淫僧法青一见就急了,抓起刀子,向陈氏的脊梁上一刀扎去,尖刀从他后背穿到前心,陈氏张张嘴,哇!吐出一口血,一头栽到炕上,登时毙命。

    陈氏死不瞑目,两眼瞪着极大。法青喘了两口气,也眨了眨眼睛看着她。灯影里,法青越看越着迷,咬咬牙绷着嘴,咔嚓一刀,把陈氏的脑袋给割下来了,并从柜箱里找出一块布把人头包住,然后往肩上一背打开街门径直回到了红门寺。

    法青看到这阵势,已惊吓得瑟瑟发抖,仿佛抽去了身上筋骨般萎成泥巴,浑身大汗濡湿了僧衣。他知道包拯是个为民请命的清官,不畏权贵刚正不阿,上可打君下可打臣,皇上也得敬他三分。

    既然到这份上了,法青不再狡辩也没了辙。于是他就一股脑地什么也都招了。

    包拯听取王朝马汉的汇报后,在藁城县衙,包拯责问赖知县:“赖大人,你身为朝廷命官,国法是以讯侦办案,你却不是,为了弄取清官,动用酷刑,将嫌犯屈打成招,你有何话说?”

    赖知县早已被包拯的威武吓得浑身哆嗦,便赶紧给包拯叩头赔罪,说道:“下官为了尽快结案,动用酷刑,下官以为,这样才能让嫌犯如实招供,没成想还是有冤屈之事,还望包大人饶恕!”赖知县说完像鸡啄米一样,不停地给包拯叩头。

    包拯手拈胡须,沉思道:“赖大人,要想将功补过,倒有法子替你弥补一下。”赖知县跪求道:“只要能弥补过失,下官做什么都可以?”包拯说道:“罚赖大人俸禄三个月,给被你冤屈之人做为补偿,如何?”赖知县拱手施礼道:“下官甘愿受罚!”包拯说道:“以后为官,你要以此为鉴,不可重蹈覆辙。”赖知县连连点头道:“下官痛改前非,一定铭记在心,效法包大人,为民做主。”包大人说道:“赖大人平身,以后要引以为戒才是。”赖知县感激涕零道:“多谢包大人!多谢包大人!”

    话说包拯审实龙宝寺一干罪犯监侯,他写好疏文上奏并送达朝廷。过了几天,宋仁宗圣旨传下:虽然法清谋杀残酷,可作为皇帝替僧,这件事情那就罢了,罢了吧。

    包拯领旨后,无名火顿起,他思忖道:“就凭法清是替僧,皇帝就极力庇护,这道圣旨主要意思,还不是不了了之吗?”

    包拯又想到宋仁宗为了国家清明廉洁,曾对朝廷大臣多次提醒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清既然是你的御弟,那怎么就私自免罪呢?不行,坚决不行。”

    “那该如何是好呢?”包拯思来想去,一番锁眉之后,便豁然开朗道,“将计就计。”

    巡按包拯回到藁城县衙大堂前,宣布皇上的旨意:“皇帝下旨说了,那就用铁耙耙了算啦。”

    耙了,原来包拯领会的意思是用铁耙给耙了,这就是音同意不同的有趣之处。铁耙红门寺,包拯头一次将其付诸实践。

    随后判决如下:审得红门寺淫僧法青等,恶炽火坑,不顾释迦之法;心沉色界,罔顾遵循佛氏之清规戒律。平民张大道携妻子陈氏进(龙宝)寺求神赐子,觊觎美丽,心猿意马,以毒药害死张大道,然后,私闯民宅,调戏其妇。妇守妇道,拼力反抗,然弱女怎抵豺狼,终为法青所害。法青作奸犯科,律应枭首。合寺老幼等,党恶匿匪,笞杖获罪还家;寺院火焚铁耙,钱粮入宫;赖知县罚俸三月,其薪资用以补偿张达德在精神上和耽搁务农上的损失;张大德无罪释放,妻子皇氏守贞不染,赏白娟一匹,以旌洁白。

    宣判完毕,龙宝寺给耙平了,那些彪悍而参与设谋者,以发青为首的十余个恶贯满盈的和尚,一一被推进事前由众衙役挖好的土坑里,填上土,上面只露着他们的脑袋。

    王朝马汉套上马匹挂上铁耙,铁耙上压上沉石头,然后吆喝着,让牲口拉着铁耙在地上抹来抹去,法青等不法之徒的脑袋在铁耙的铲除下,硬生生地与下身分了家,然后一并示众。红门寺里的老和尚、小和尚一律笞杖八十还俗。

    包拯在藁城逗留的那段日子里,把县衙堆积如山的难案谜案重案等大小案件几十宗,包拯一一公正结案。

    当地老百姓十分感激包拯,他们把包拯包青天的故事一直传颂至今。

    这正是:

    包卿替民鸣不平

    拯救水火慰众生

    公为天下己无私

    正义伸张国安宁

    “包拯公正”这首藏头诗,说明了包拯的正义伸张,让当地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闻者也无不称赞。

    皇帝宋仁宗获悉巡按包拯铁耙红门寺,铲除黑恶势力之后,连连惊叹道:“包黑子呀,包黑子,陛下真拿你没办法。”

    铁耙红门寺结案后,包拯要回去开封府了,包拯临走时,再三叮嘱赖宣知县:“藁城县就交给你了。”赖知县答道:“请包大人放心,下官一定不辱使命。”

    包拯与赖知县及送行人员刚出县衙大门,就看见县衙门前集聚了满满的老百姓,因由衙役们维护着秩序,中间闪开了一条道。

    “包大人出来了。”前面的人不约而同道,“包大人,包大人,你不能走啊!”

    包大人凝视着人群,回头对赖知县问道:“这是怎么回事?”赖知县答道:“包大人,这不是我安排的,而是藁城县的老百姓,感恩包大人这段日子在藁城的德政,是自发给您送行的。”

    包拯回过头,目光炯炯,缓缓地走下县衙台阶,来到老百姓面前。眼前的老百姓无一不动容,有拭泪而涕的,有泪水婆娑的,有哽咽的,他们多么想让包拯留下来呀!

    “包大人!包大人!”皇氏、张达德及小女香菊忙不迭跑到包拯面前,“扑通”跪倒于地,连忙叩头,感激涕零道:“包大人!包大人!”

    包拯示意道:“起来,起来。”

    皇氏夫妇刚站起来,随后来了好几波人,他们手里拿着鸡鸭鱼水果等,齐涮涮跪倒在包拯面前。

    包拯说道:“你们这是……”

    “包大人!包大人!请您收下吧!这是俺们的一点点心意。”

    人们簇拥到包拯跟前,异口同声道:“包大人!您不要走!藁城老百姓离不开你呀!”

    “包大人!包大人!”之声不绝于耳。

    包拯看着眼前的一切,内心澎湃,热血沸腾。包拯赶紧给大家还礼平身,说道:“本府深深感到为官的责任重大,为官就要为老百姓服务,这就是本府的初衷。”

    包拯要离开藁城了,包拯向送行的官员老百姓施礼致意……

    包拯坐的车子在扬尘里渐渐消失,可这些藁城的老百姓注视着踪迹,两眼泪水潺潺,久久不肯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