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三国之霸主沉浮 » 第二十一章:夜半钟声

第二十一章:夜半钟声

    已至深夜,一声钟响过后,一轮明月拨开云雾,照得白马寺周围数百公里如同白昼。几声狼嚎之后,一群群乌鸦从天空中掠过,伴随一阵阵“哇、哇”的鸣叫声,令人烦躁不安。

    此时袁绍的大帐里依旧灯火通明,刺史、太守、州牧们焦急得等着关于皇帝的消息。曹操和袁术大步踏入军帐,向众人拱手施礼毕,还没来得及坐下,众人都围了过来。丁原问道:“孟德,陛下是否安然无恙?”

    曹操答道:“未曾见到陛下,但必然无碍。大军把白马寺围得水泄不通,张梁想要活命,必然不敢加害陛下。”

    袁绍凑上前问道:“张梁可曾提出什么条件来?”

    曹操答道:“一是要马继业做为交换;二是要一千匹快马。”

    “这一千匹快马倒是好办,只是这马继业是何进的义子,那得经得大将军的同意才行。”袁绍悻悻地说。

    “报,孙太守飞鸽传书过来说,他已打探清楚白马寺虚实,皇帝陛下就被关在释源阁的二楼,是否要采取进一步的营救措施,请中军校尉定夺。”斥候报道。

    “现今张梁开出了交换陛下的条件,孙坚也摸清楚了陛下所在的位置,是通过谈判来交换陛下呢?还是武力营救。诸公有何良策,不妨直言。”袁绍踱着步询问道。

    “兹事体大,还是禀告大将军,让他定夺的好。”许贡率先答道。

    “有什么比陛下的性命还重要?照我说,直接把马继业那小子给抓来,送与张梁即可,不必再呈报大将军。”丁原义正言辞地反驳道。其余众人皆摄于何进的势力,默不作声。

    “陛下的性命高于一切,丁将军言之有理,和谈是上上策。若武力营救不成,张梁发起狠来,玉石俱焚,陛下性命恐怕不保,实非万全之策。本初,应当机立断,迅速捉拿马继业,并给那张梁一千匹快马。以便安全地救出陛下。”曹操建议道。

    “兹事体大,孟德休急,容我思量思量。”袁绍踱着步说道,心里暗忖:“我身为三军临时总指挥,本意就是想借着统率三军的名头,以后有资本可以号令天下。可当前之形势,事关天子性命,搞不好要有杀生之祸。唯今之计,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转身对众人说道:“许贡所说,甚合我意,兹事体大,当由大将军决断。”

    正当此时,刘关张三兄弟正密切注视着释源阁的二楼,刘备指着二楼的守备说道:“此处防守最为严密,虽然我们在远处看不太清楚面貌,但看言行举止不像是僧人,应该是关押陛下的地方。二位贤弟以为如何?”

    张飞说道:“大哥,不抓个和尚过来问问?”

    “我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从而让张梁警觉,二弟你觉着呢?”

    关羽说道:“我也以为释源阁的二楼十有八九就是关押陛下的地方,大哥说的在理。”

    “要我说你们这些文化人啊,就是多变。刚才说抓个和尚来问问的是你们,现在说不抓的也是你们。谁说的,不用向导者,不能得地利来着?”张飞嚷道。

    “三弟,话虽如此,但我们也要随时随地随机应变。这才是兵法的精髓。”

    “那到底是要怎样?急死俺了。”

    三兄弟正聊着,忽然听到从寺院深处传来两声钟响,伴随着敲钟声而来的是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为首的一位大汉身高八尺有余,体态魁梧,手持一把环首刀,带领着数十人之众,个个脚尖着地,翻墙过瓦,不留痕迹。不一会儿,便已来到距离释源阁数百米的一颗老松树下,隐蔽身形。借着皎洁的月光,只见有个和尚模样的人在老松树下等候多时了。双方见面,轻声嘀咕了一阵,八尺有余的大汉放出一只信鸽,众人便匍匐在地上。

    “大哥,看来他们应该是何进那边派来救陛下的,我们该怎么办?单独营救还是和他们一起?”关羽问道。

    “容我想想。”刘备若有所思地说道,“最好让他们跟张梁先斗着,我们好找机会营救陛下。”

    “为首的人刚放出信鸽,估计是等何进方面的指示,我看还是先下手为强。毕竟谁先救出陛下,谁就是首功。”

    “大哥,你就别想了,二哥说的在理,兵贵神速。”张飞插嘴道。

    “既然如此,先向释源阁靠拢,先确认陛下是否在二楼,再做下一步打算。”说完,刘备拿出三根衔枚,自己嘴里含了一根,示意关羽和张飞照做。

    张飞诧异地问道:“大哥,你嘴里含根木棍干啥?”

    关羽替刘备答道:“防止你管不住嘴,含着木棍就不会不由自主地说话了。”

    “原来如此,还是大哥想得周到。”

    “主要是防你这张大嘴巴。”关羽揶揄道。

    “大哥,你看二哥老说俺。俺就吃了没文化的亏,要是俺……”张飞还想继续说,被关羽一根衔枚塞到嘴里,顿时没了声音。

    三人施展身形,往释源阁奔去,不一会儿消失在了黑夜里。

    话说何进正和董卓两人率领步兵在距离袁绍大营三公里处安营扎寨,何进问董卓道:“仲颍,你说本初能救出陛下吗?”

    “大将军算无遗策,无论本初能否救出陛下,您都是胜券在握。”

    “哦?这话从何谈起?”

    “若是本初救出陛下自不用说,大将军知人善认,必将传为当世美谈。”

    “那要是他救不出陛下呢?”

    “大将军您的妹妹是皇后,您的大外甥是当朝太子。若陛下有个意外,您的外甥登基称帝,那朝堂之上还不是您说了算。”

    “仲颍啊,如此大逆不道的话,也就你说的出口!”

    “大将军息怒,仲颍粗鄙,少时游历羌中,与众豪杰结交,无形中受他们影响,性情耿直,有啥说啥,要是说错了,您别见怪。”

    “话说过来,我就喜欢你这性格啊,你也知道我何进也是屠户出身,本来性情直爽。只是奈何这朝堂之上,勾心斗角,我也是深陷其中,不得已收起自己的性子,与那些王爷们,同僚们,宦官们周旋。不觉已过不惑之年,感岁月之匆匆,年岁将老。你说说我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耗费在这上面是了啥?还不是为了我那皇后妹子和当太子的外甥,为了我们何家嘛。可总是有些人,不领情,不知惜。”

    “何皇后、舞阳君及骠骑将军何苗既要依仗您,又处处提防着您,对您来说确实是不公允。”

    “我那生母死得早,从小与父亲相依为命,奈何老爹杀猪赚了些钱,又忍不住寂寞,便续娶了一女子为妻,也就是现在的舞阳君。说来也要感谢她,生了个漂亮的女儿,入宫当上了皇后,我们也跟着沾光。只是后来的事情……”

    “报,后方突然冒出一群人,在距我军营地数百米远的地方晃荡。”传令兵报道。

    “来者何人?有多少人马?”何进问道。

    “不知是谁,也尚不清楚有多少人马。”传令兵答道。

    “为何不探查清楚再报?”董卓怒道。

    “派出去的斥侯久久不能返回,所以没有详细的消息,但那群人正朝我们营帐走来,而且似乎速度有所增加。小的不敢耽误军情,只好先来禀告。”传令兵战战兢兢地说道。

    何进在军账里来回踱着步,口里喃喃自语道:“自黄巾起义被平定以来,周围并无盗贼作乱,怎么凭空冒出一群人来?”

    “大将军,是否还有黄巾余孽潜伏在洛阳周围?这次张梁被围白马寺,会不会是贼人们出来救主了?”董卓捋着胡须分析道。

    “不可能,绝不可能!即便有黄巾余孽尚未被彻底铲除。但事出紧急,张梁大闹平乐观,掳走陛下,到潜伏白马寺,前前后后才数个时辰,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得知情报,并组织营救,谈何容易。”

    “大将军勿忧,无论如何,我有三千精锐铁骑,那都是从西凉骑兵里千挑万选出来的,在数次与南匈奴的交战中所向披靡。待我把那群不知死活黄巾余孽诛杀后,将人头献与大将军。”

    “如此也好,就有劳仲颍率三千精锐铁骑为先锋,探探那群人的虚实。”

    “诺。”董卓说完,大踏步走出军账,叫上自己的亲信,率领着那三千精锐骑兵,纵马向黑夜深处奔去。

    “噹——噹——噹”三声钟声过后,已至三更时分,夜无比的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