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皮影之家 » 第四章见黄会长

第四章见黄会长

    向东走后第二天,家中便来了一个贵客,给秀秀家带来了第一笔生意。

    离秀秀家十里外有一个东老爷山,位于三省交界处,山上有百来座庙宇,是远近闻名的道教文化圣地。

    每年农历三月三到三月七,东老爷山白天会唱木偶娃娃戏,晚上会唱道情皮影戏,山上香火旺盛,环境优美,根本就不差唱大戏的钱,但山上不唱大戏,专门唱当地的小戏——道情皮影戏和木偶娃娃戏。

    管庙的黄会长说,山上的神仙爱看道情皮影戏,尤其是压山的关老爷最爱看道情皮影戏。黄会长是怎么知道的,黄会长说他大说的,他大是怎么知道的?黄会长说他大是远近闻名的黄神仙,活着和庙里的神仙打交道,死了给关老爷拉马去了,当然知道关老爷爱好什么戏。

    黄会长的大死了后,到底给关老爷拉没有拉马大家不关心,大家关心的是每年一次的戏。以前,十里八乡的道情皮影戏班子以给东老爷山唱庙戏为荣,每年年初,各大戏班子会争着抢着给东老爷山唱戏,但黄会长只准两个戏班子进山唱戏,名额有限。虽然李老汉的戏班子也算方圆有名气的一个,但并不是每一年都能抢上。

    李老汉万万没有想到黄会长会前来请他去唱戏,以前都是戏班子的班主去拜访黄会长,现在世道变了,老黄历倒着写开了,是黄会长来请李老汉进山唱戏了。

    黄会长和李老汉年龄差不多,都是过了六十多的人了,也是同龄人,黄会长从二十一岁时便从他大手中接过庙会会长这一职务,一直干到了现在,比起黄会长当会长,李老汉学艺还要早,他十一岁便跟着敬家老班主学艺,不过学得慢,三十五岁才自立门户,创立了李家班子。

    李家班子最大的特点就是皮影子娃娃做得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这个特长是方圆其他戏班子比不上的,无论是一头驴,还是一个人,一旦被李老汉穿上竹签子,在“纸亮子”后面一动,就活了,真的活了。

    比起史家班子和敬家班子,李老汉唱腔不如史老汉和敬老汉,这就是为什么人们爱听史家班子和敬家班子唱、爱看李家班子表演的原因。不一样的风格,就会有不一样的观众,为了调和不同观众的口味,黄会长经常会让不一样的两个戏班子进山演出,一个在山上演出,一个在山下演出。

    给庙上唱戏和给平常家户人家唱戏不一样,得首先唱神戏。神仙腾云驾雾,给神仙唱的戏也云里雾里的。

    神戏一般为折子戏,不会太长,时间一般控制在二十分钟内,内容多为神仙出来走一走,体察一下人间,普降甘露,保佑一方百姓平安,喊几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吉利话。

    神戏唱完了,就唱人戏,人戏是给人看的,内容就多了,各种各样的戏本,有忠君爱国的,也有宣传孝道的,当然也有男女爱情故事的,还有一些讲普通人通过努力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写的要么是通过刻苦读书成为了一方大员,要么拜师学武成为了三军统帅。

    二十年前,环江县大大小小的皮影戏班子有六十多个,后来,有些戏班子找不到活,便自动解散了。大浪淘沙,坚持到前年的戏班子满打满算只剩下了五家——史家班、魏家班、敬家班、席家班和李家班。

    去年,史家班的老史得了气管炎,经常咳个不停,不能唱了,没有了主唱。其它三个班子也好不了多少,魏家班的主唱死了,敬家班的主唱得了老年痴呆症被儿子接进城了,席家班子的主唱耳朵听不清东西了眼睛也看不见戏文了,就剩下了李老汉还健康成长着。

    至于那些伴奏的,多数打工去了,留在家里的要么妻子有病要么老娘有病走不开,能走开的又嫌弃工钱少,不愿意干。

    就这样,去年五家戏班子无论是谁揽下活,都不能独立完成,得请其它戏班子的人马帮忙,李老汉去年就经常在其它戏班子充当主唱。

    这主唱越来越少,李老汉也就成了宝贝疙瘩,难怪大名鼎鼎的黄会长会登门拜访。

    黄会长今天来,还特意提了两瓶红烧酒一盒子八宝粥,说酒是孝顺李老汉的,八宝粥是给李老汉的孙子孙女吃的。

    黄会长有点胖,也许是经常打扫庙上的香灰,身上有一股浓浓的卫生香味。黄会长是一位职业的看庙人,干一些打扫庙院卫生,求神问卜,给孩子打枷还锁等等的事,每天都很忙。

    没有人给黄会长发工资,黄会长吃的喝的用的都是香客献给庙上的“布子钱”,当然黄会长不会拿光所有的“布子钱”,他会留一部分钱用来维修庙宇、雇人巡山看庙、雇戏班子给神仙唱戏。

    东老爷山的庙宇多为明清建筑,三个主峰山到处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环境优美,富有灵气,游客众多,是环江县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

    黄会长和李老汉聊了许多,从戏聊到了庙里的发展,黄会长说,今年庙会后,政府就开始接管东老爷山了,政府设立了东老爷开发办,专门用来管理东老爷山,咋管理还不知道,但政府说,到时候庙里的“布子钱”将归开发办统一支配,当然还会继续留用他这个会长,一个月给他三千块钱的雇佣费。

    李老汉说,老黄,这关我个屁事。我在乎的是我这小儿子一家的吃饭问题,狼娃那个狗娘养的,把狗娃逼出去打工了,哎,我这个乖孙子,虎头虎脑的,已经能听懂音律了,以后一定是一个唱戏的奇才。

    让我看看,黄会长说着,把虎子拉到自己的身边,要观虎子的五官断将来,这个时候,虎子哇哇哇哭了,秀秀听见虎子哭,急急忙忙从灶房跑出来,李老汉说,不打紧的,娃他妈,你还是回去烧火做饭,我让黄半仙看看我孙子将来是一个地里刨洋芋疙瘩的还是一个出关斩将的。

    虎子看见了秀秀,哭得更加厉害了,秀秀听老公公如此说,也没有搭理虎子,转身进了灶房。

    虎子见秀秀不理自己,反而不哭了。黄会长看了看虎子,一会儿摇摇头,一会儿又点点头,就是不张口说话,急得李老汉一个劲催问,是个文将还是一个武将?

    黄会长闭目不语,李老汉从衣服兜兜里取出来五块钱,塞进黄会长的衣服兜兜。黄会长睁开眼睛,说,老李,这孩子和戏有缘分,乃戏中人。

    李老汉说,我也想让他继承我的衣钵,每当想到我辛辛苦苦学到的东西没有人学,特别是钻研了多半辈子的皮影子制作手艺要随着我进土,心里就不是滋味。

    黄会长说,这时代变化快呀,我们的传家宝越来越成了古董。

    李老汉说,黄半仙,你给我透个底,这孩子如果能入官门,我就让他好好上学去,如果入不了,我就让他跟我学手艺。我在想,我们这一辈人留下来的手艺还是应该有人继承的,不然丢了就太可惜了。

    黄会长说,你儿子向东不是跟你学着了吗?

    李老汉说,向东这孩子笨,勉强会唱,做的皮影子也马马虎虎的,虽然我有心教他,但他永远学不到我的真传。对了,你不要转移话题,说说虎子这孩子……你看这孩子,也不哭了,也等着听你说他的将来呢。

    黄会长摇摇头,说,天机不可泄露,孩子的事就不能再说了,说得多了对孩子不好,你还是早早准备进山的戏,这次的庙戏一定要唱好,杜乡长说了到时候市县领导会来游山的,也会看戏的,如果领导看高兴了,就会给一大钱用来发展东老爷山。如果东老爷山发展大了,游客多了,说不定会让你天天在那里唱戏。

    真的吗?如果那样我就带着虎子他们搬进山里住下了。李老汉有点激动,打开箱子,取出来一瓶压箱子酒,给黄会长满满倒了一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