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横扫魏蜀吴 » 第四十六章:名声·下

第四十六章:名声·下

    烛光掩映的书房内,随着杨赐话落,其身后的屏风后面缓缓走出一位老者。

    须发斑白,老者精神有些憔悴,但眸光依旧明亮。单臂平端腹前,缓缓走到杨赐对案,撩袍坐下。抬手提起茶盏,替杨赐斟一盏热茶。

    “并非让我安心,伯献公难道就没有疑虑么?”

    “哼哼...”杨赐冷笑,“依老夫看,你袁次阳是想借我口,敲打他吧!”

    遭杨赐直白点破,袁隗依旧波澜不惊,“如伯献公方才所言,这张文承扬名极快,且多番贬低本初。老夫是怕他犹然心向宦官,故意在离间我士族。”

    杨赐盯着袁隗,无声数息,才复冷哼,“此事我自会衡量。但我也需提醒你,小辈的事,次阳你还是最好莫要掺和。否则当真哪一日被小辈弗了面,我也爱莫能助。至于文承,他既有心上进,我杨家自不会阻他。”

    “那我便让本初放手施为?”袁隗盯着杨赐的目光纹丝不动。但这句反问的反将又着实是明显。

    “此事你自行掂量,文承眼下的名声比之本初差的可逊色不少。”言外意,张奉现在对上袁绍,就是光脚不怕穿鞋的,掀翻袁绍他只赚不赔。

    面上露出笑容,袁隗看着杨赐的眼神意味深长,人老成精如他们,几乎是不会让外人看出心里想法的。

    袁隗想要打压张奉,需要考虑的不仅是为之付出的成本,还有之后能收获的利益。以及,这张奉是否只是杨家派出来搅局的,若是如此,袁家大费周章去打压,到头来空费力气。

    是以,今夜袁隗特意来到杨家,想要提醒杨赐敲打下张奉,顺便试探下杨家对张奉的态度。若杨赐对他有回护之意,说明还是较为看重的。若直接不管不问,那袁家尽可杀鸡儆猴。可杨赐还是将张奉临时召来,说明他是表示关切的。

    如此倒是让袁隗有些难办,杨赐维护张奉的举动,却在向袁隗释放一个消息,素来不愿扩大派系的杨家,开始培养起势力。

    张奉出身宦官养子,本该只是棋子,但随其名声越来越大,杨家对他也越发看重起来。而这种看重,则侧面表明杨家开始发力,只是这股发力到底是针对关西与山东,还是士族与宦官。

    袁隗需要回去好好想想。

    前汉定都长安,后汉定都洛阳。这本就是自秦后,关西老秦人与山东中原势力间的角力。

    而杨家自从成为关西士族的代表后,其每个举动都包含关西人的意向。

    最终袁隗针对张奉的这个小插曲,在他心有犹疑的情况下结束。而隐身在杨家偏门后巷处的张奉,在瞧见袁隗上了袁家车架离去后,才从黑暗中现身,返回家去。

    当张奉问及杨彪时候,他也表现的一脸茫然的时候,张奉就知道有一股并非来自杨家内部的力量,驱使杨赐召他前来。

    于是,从杨家出来后,张奉并没有回去,而是一直隐在偏门后方的里巷中,直到数个时辰后,袁家的车架前来,袁隗从宅内出来后,张奉才终于知晓这位幕后推手的真面目。

    有时候,以他现在的层次,根本无法想象事情的背后会有哪些人。所以,张奉必须保持机敏,该演戏的时候演戏,该潜伏的时候潜伏,只有将对手摸清楚,才好具体分析。

    当瞧见袁隗的瞬间,张奉其实心底暗松口气,因为袁隗的出现,表明杨赐问的“忠君”问题,并不是背后的君指使的,因为那位君上,眼下只信任宦官。绝不会让袁隗来询问。

    那问题就焦聚到袁隗身上,他大略是想请杨师敲打的同时,又在试探杨家的想法。显然,今日他的表现并没有让杨师失望,杨家依旧站在背后。

    至于袁家,张奉眼下还是看不透。虽然他知道汉末最后的崩乱与袁家脱不开关系,但他并不能确定,这是从何时开始谋划的。

    张奉以前以为是西园八校尉时期,后来觉得可能黄巾动乱后,但现在他怀疑会不会从党锢开始就在布局。

    张奉现阶段是在追求名声,而袁家此时已经在积攒声望!

    不仅要名声还要名望。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名门望族,足以引领一个时代的风向,何其庞大。

    袁基、袁术、袁绍三兄弟原本都在袁家的布局中,而眼下,随着袁逢身死,袁隗来主导,情况就变得微妙起来。毕竟袁隗身为经学大家马融的女婿兼弟子,在布局经营上,是远不及其兄长袁逢的。

    为避免因自己的行为煽动的蝴蝶效应,而破坏袁家计划的形成,张奉决定,立即寻找门路外放。

    然而论起走后门,张奉的力量,远远比臧洪、赵昱等人要强大。

    翌日,他便找到杨彪,表达自己的意愿。

    “文承,想要跟随这批外放郎官一起,离开洛阳?”五官中郎将署,杨彪惊讶的看着张奉。“可是此番郎官候补的名额好像已经满员,很难再有空缺让文承去的!”想了想,“文承可是因为昨日在袁家宴会上的事?”

    面露迟疑,张奉极力表现出,想掩饰又无法掩饰的害怕。

    皱起眉头,杨彪想宽慰张奉两句,却又想起昨夜杨赐连夜召他的事情。犹豫再三,杨彪才叹息道,“此事容我再打听打听,你现下已是郎官身份,操作得当外放为一方县长并不难办,只是眼下没有合适候补县邑。”

    “那河南诸县可否能挤出空缺呢?”张奉问杨彪,面露无奈,“我可以向河南尹讨份差事。”

    “文承说的这是甚么话!”杨彪嗔怪张奉,在他看来,张奉既成为他杨家的门生,往后的仕途就该他杨家来铺垫。若是还需借助别人,岂不是让外人笑话。

    杨彪刚才心下也是叹息,怪只怪杨赐去岁生病,否则如今还在三公位的话,安排一个郎官外放县长的差事,还不是他大声招呼的事情。

    不过,刚才张奉提到河南尹的时候,杨彪也同样微微挺起胸膛,不为别的,就因为先前他也是任职过京兆尹的!

    京兆尹在原关中三辅地区,在长安为都城时,属京畿重地。只自后汉迁都洛阳后,京畿重地令尹由京兆尹转变为河南尹。才显得河南尹更厉害点。

    杨家在关西的能量是旁人无法想象的,目光看向张奉,“文承,眼下若有县邑可供任职,但不在山东而在关西,你可愿往?”

    稍微怔神,张奉只是顿了一息,便立即点头,“自然愿意!”

    “如此,且容我运作一番。”兀自颔首,杨彪已经开始在内心筹谋起来。

    不同于山东县邑的富庶,关西的县邑大多是贫瘠的,虽有八百里秦川天府之国的美称,但也毗邻陇西、北地,时常有羌氐作乱,再附加蝗灾、旱灾,导致那里很难出政绩。

    所以山东士子很少愿意往关西去为官的,而关西本身学术氛围也并没有山东浓郁,官员任职空悬的县邑还是存在的。

    而杨彪既然将此事应承下来,张奉也不再操心。眼下他要准备的就只有履行与何家的婚约。

    两汉的婚礼,大体上是遵循周的“六礼”,分别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张奉与何某得婚礼,前期准备工作,基本上已经完毕,请期的日子,也在昨日他前往何家后,定了下来。算卦的老道说,双方八字合适,三日后便是良辰吉日,张奉可以上门迎亲。

    于是,张奉便将迎亲的队伍暂定为关羽、臧洪、赵昱、王朗几人,由于刘繇是汉室宗亲,并不适合出现队伍中,便将王朗拉进来顶上。

    这家伙起初是不愿意,他觉得自己风度翩翩不能当配角,最后,直接被臧洪单手揽肩裹挟而来。

    至于臧洪瞧见人高马大的关羽时,也是惊叹非常,止不住的上前握手言欢,若不是知道这家伙人格魅力一般,张奉早就把他给踢出去。

    迎亲当日,队伍头前,张奉骑着高头大马,胸口带着红绸球,走的是意气风发。此次联姻,虽然张让没有出面,但张家的监奴却暗地里给张奉的门人老仆送了大量金银珠宝,对此张奉只佯装不知。

    有了钱财,张奉又找上袁术,请他帮忙召集百十个游侠好手,于是,张奉虽然官职不高,但迎亲的队伍却极其庞大。前后连贯,大概占了半条大街,引的洛阳百姓争相观看。

    见张奉拿出这么大的阵势,何进自然也不甘势弱,将他这些年积攒的所有门客伴当都派了上去。送亲的队伍也有好几百人,再加上陪的嫁妆、仆从、侍女,双方一合并有近千人。

    如此庞大的阵势,必然成了洛阳城当日的头条消息。

    人群中,英俊青年和恢弘青年,默默看着声势浩大的队伍。忽然英俊青年嗤声一笑,“孟德,可还记得年轻时,你我....”

    话未说完,但两人已然相视一笑,一切都在不言中。

    这两人自然是年少就厮混在一起的袁绍与曹操,年轻时,他二人还趁着别人新婚的时候,翻墙去偷窥新娘子的,差点被人抓住,惹得一鼻子灰。

    “只可惜如今已不复当年,若再年轻几岁,瞧一瞧又有何妨?”曹操得意的说道。

    “哈哈哈!”袁绍闻言大笑,手指曹操。“孟德,我尚且记得,年轻时,你可是闯入过张让府上的吧!”

    眉头扬起,曹操看起来很是得意。“那也数十名游侠门客围攻我,胜在我手戟功夫了得,才能从容脱身。”

    笑呵呵听着曹操吹牛皮,两人从小玩到大,他还能不知曹操那几两本事。而瞧见袁绍眼眸的揶揄,曹操也不以为意,吹牛这种娱乐,玩的就是双方开心。我吹的畅快,你听得乐呵。那就行了。

    袁绍与曹操的插曲自然影响不到张奉,他顺利将何某迎娶回家后,整个“六礼”的流程便算是走完。

    而后则是到张奉宅邸,在长辈见证下,举行同牢合卺结发三礼后,双方就正式结为社会意义上的结发夫妻。杨彪作为婚礼司仪,掌控整个流程,所有的事情都落幕后,众宾客开始宴饮。

    臧洪拉着关羽就牛饮起来,最后,关羽满脸通红,臧洪人都不知道钻到哪张案几下面去。赵昱、王朗两人只说自己不胜酒力,倒是把轻敌的刘繇,喝的晕三倒四。

    当日宴饮,宾主尽欢。

    期间,杨彪也将张奉能候补外放的县名告诉了他。在华阴旁边的郑县。

    对此张奉自然是表达十分的感谢,但杨彪并没有全受,因为他在运作此事的时候,中间的顺畅程度,让他明白,其中肯定还有别人的助力在里面。

    当酒宴散去,所有人都归家的时候,张奉后宅偏门口也迎来位客人。小黄门段立,将手中的木盒递给张奉,段立笑道,“这是对鸳鸯锁,常侍托人从白马寺求来的,说是能保平安。宫内一切都安好,何皇后那里自有我等照应,小郎君尽管施为!”

    说罢,重新带上褐色兜帽,段立消失在夜色中。

    手里托着木盒,张奉心生感慨,时代的车轮在不断往前走,或许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他为什么要弃优渥生活,走一条满是荆棘的路。

    而原因或许只有张奉自己清楚,因为如果他不去抗争,十年后,他将会跟随那场大屠杀,一起死在皇宫某个不知名的角落里。

    有时候,命运捉弄你,但只要你自己有信仰,命运最终也不一定能击败你。

    至此,张奉最后次在洛阳的名声扬起,是因为他迎娶当今皇后妹妹的场面过于盛大!

    这其中被人传颂的原因,当然少不得张奉是宦官养子的原因,但张文承,这荀月来,在京都的所有其他事迹,也随着盛大的婚事,再度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相比于之前的士林名声,这次的张文承名声,似乎连坊间茶肆都能有所耳闻!

    -----------------------

    太祖尝私入中常侍张让室,让觉之;乃舞手戟於庭,逾垣而出。才武绝人,莫之能害。--《异同杂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