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英雄传说 » 第十七章 拜师

第十七章 拜师

    “李澈同学留下,其他人可以走了。”教务处主任周泽和蔼地挥了挥手。

    卡尔三人留下一个“祝你好运”的眼神,便到门外等待。

    “如果不介意的话,我喊你清涵吧。清涵,我意收你为徒,你意下如何?不愿意,当然也没关系。”周泽一开口就让李澈目瞪口呆。

    “诶,别这么惊讶。今天上课听到你和同学讨论,下课回行政署又听闻你狠狠教训了高丽人,觉得你颇对我胃口。这家伙仗着自己是个蕞尔小国的国相之子,成天找教务麻烦。”周泽背着手,笑着看着他。

    李澈有些不知所措,手绞在一起,茫然自己为何站在这里。

    “我且问你,先帝如何?”见他神色纠结,周泽直接抛出了科技部刚研发出的硝化甘油炸弹。

    “能治一代之乱,修十年生息,施王霸于宇内,若于古代,可为中兴之主。”李澈这时反而镇定下来。

    “若置于今之大明呢?”

    “这……借海贸巨利收文官之权,另设近卫羽林军瓜分兵权,以致两百年君臣相谐局面失衡,是为乱主;查禁报刊未遂,又扩锦衣卫以监察天下,是为暴主;各地饥荒,却调皇家船队舰队干涉泰西局势,十年修养,毁于一旦,是为昏主。”李澈面色平淡,一板一眼地应答。

    如今的大明并不需要避讳所谓的皇家天威,《大明国宪》中的第一条“万民皆行于昊天之下,生而同列。”已经深深刻入许多士子思想中。在李澈眼里,皇帝不过是大一点的官吏而已。

    “好,不愧是我未来的学生!”周泽哈哈大笑,回身坐回椅子上。他仰着身子思考良久,才开口。

    “先帝啊……所犯者不过‘极’字而已。他或许确实欲重振大明于太祖世祖时万国来朝之盛况。”

    “但恰如你所说,今之大明不同于隆武,不同于洪武时代。如今皇帝若是追求极权,恐怕是做多错多。”

    “本质上看,先帝唯一的错误,是为了皇权独尊,手段太过激烈和极端,挑起皇权和朝廷的争端,中央权威分割,地方士绅钻空子,黎民百姓就受苦了。”

    “你今天这事处理不错,点到为止。但你千万要记住,激烈的手段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最后,你愿拜我为师否?为政之学,治军之学,经济之学,我都略通一二。”

    “弟子拜见老师。”李澈连忙弯腰拱手,如今时代收徒本就稀少,都到这份上了,拒绝就太不礼貌。更何况,除了性格古怪了些,周泽谈吐有度,学识渊博,政治观点也颇对他胃口。

    “那咱们就省去那些繁琐的古礼了,就不麻烦你去射雁了。这柄剑就作为拜师礼吧。你且先回,你朋友还在外等你。”周泽把玩着被没收的宝剑。

    “是。夫子再见。”李澈有些心疼,这是韦婉第一次约会时送他的礼物,几百两银子呢,皇家出品。

    李澈走后,周泽半躺在椅子上,摩挲着刀枪形状的复社社徽。

    微风拂面,窗外的树叶发出唰唰的响动。抬眼看去,树木虽仍郁郁葱葱,但已不复盛夏之姿,有些枝桠已经开始凋零。

    他掂了掂手中沉重的剑,嘴角闪过一抹笑意。

    “啧啧……朱颂埕,我这一时兴起收的学生估计以后不太好对付。”

    “你我君臣一场,我也不想把你送上路易十六的断头台,有机会的话,就让他送你上去罢。”

    “澈哥儿,你没事吧。”甫一出门,李巨就瞪着大眼睛关切地问。经此一役,他对李澈佩服得那是五体投地,那自命不凡的高丽人失魂落魄的场面仿佛还在眼前。

    “无事。周师欲收我为弟子。”

    “我的上帝!你运气太好了,我的兄弟!我也想打几个高丽人了。”卡尔震惊得胡子都拔掉几根。

    “啊?”李澈仍处于懵懵的状态。

    “这位周博士可了不得,如今大明乃至世界流行的哲学方法、政治军事理论许多都是他提出来的。年过而立时,他就基本获得了大明所有相关领域的最高奖项和荣誉。”

    “而且据说他当年曾为当今天子的潜邸故旧,不过不知为何,他未曾出仕,朝廷也有意无意打压他的思想和影响力。不然,一代文宗,不至于到此境地。”

    “若不是被朝廷打压,其声誉之盛,或不下宋时闲居时的王安石。”

    李澈这时也回忆起来,吴虚时常谈论的几位新学大家,好像就有这位。

    一念至此,李澈心里感慨:也不知道谦亮那小子在华明学堂如何了,大明首辅的摇篮,啧啧,这小子以后出仕了少说得官至个布政使。

    “记得明天下午——”

    “知道了,知道了,老马你真啰嗦。”

    夕阳下,四人说笑着告别,怀揣着对明天的憧憬。青年们的情感,永远都如天边火烧云一般热烈、肆意、绚丽。

    同样的夕阳下,周府,跟妻女吃饭的周泽嘴角总是频频荡起。

    “老周,犯啥事了那么高兴,净在这傻乐呵。”

    “哈哈,今天收了个有意思的学生。他把我看不爽好久的高丽佬揍了一顿。”

    “老顽童,四五十了还没个正形,别把人家孩子给带坏了。”

    “爹爹,你不是向来不收学生么?”坐在一旁的周泽女儿周蕙轻声问。

    “我特地找了那小子的乡试卷子,还考较了他一番,确实是难得的文武双全的天才。”

    “不过这些年,我所遇青年才俊不知几凡,多自命不凡,但他却有种沉静、平淡的气质,有傲骨,无傲气,守正道。”

    “如此芝兰玉树,难得也有赤诚之心,确是难得的好苗子。就是不知,怎么沦落到水平一般的学堂。”

    “关键是他长得也不赖,要不要介绍给阿蕙你认识认识。也老大不小啦,那些官宦子弟你又瞧不上眼。”周泽看似随意地试探到。

    “爹——”周蕙嗔道。她自小就有才女的名号,长大后面貌幸运地没随他爹,生得面容秀丽,举止优雅,见到她的人都会赞一句“腹有诗书气自华”。饱读诗书、心高气傲的她自然瞧不上那些得父祖庇护而煊赫的二世祖们。

    “别听你爹的,你多大娘都养着你。”

    “嘻嘻。我一辈子陪着娘亲,绝不会喜欢上那些臭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