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英雄传说 » 第三十一章 红与黑(三)

第三十一章 红与黑(三)

    “一排列队,出发!”

    教官的吼声响起,不算整齐的马队离开了北京城。李澈和朱体檀行在马队最前方,马鞍上挂的给养装备在移动中相互碰撞,发出轻微的“哐啷”声,在热到模糊的空气中回荡。

    朱体檀手紧紧抓着弘德十八年式,贼兮兮地四处乱瞟,“李兄弟,你说咱们要是遇到盗匪怎么办?这些勋贵枪都抬不稳。”

    李澈蔑视他一眼,开口道“朱——”

    “嘘——嘘——,我姓钱。”朱体檀连忙比了个手势。

    “你堂堂——,诶,你堂堂天湟贵胄,竟胆怯如鼠。我等虽兵不精,但军械精良,不是一般盗匪对付得了的。”李澈似笑非笑地回头瞥了眼后头已经开始喘粗气的勋贵们,“再不济,旁边还有三人的教官队指挥这群草包嘛。”

    “是,是,但我总觉莫名心悸。”朱体檀有些不安。

    “那我等且多谨慎吧。”李澈想起夫人的叮嘱,也多留了个心眼。大明最近是不太平,但也不会有盗匪流窜京师周边吧,应该。

    从辰时初刻行至午时初刻,马队已经完全不成形状。有的勋贵子弟已经快要趴到马背之上,还有的连缰绳也握不稳了。

    对此状况,刚刚军校毕业的教官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这些勋贵跑到荒郊野岭,已是难得之事,能把这五天熬过去,就算是教学的大胜利了。

    “李排长,让弟兄们歇会吧,这天太热,受不住了。”建武伯石昆拍马上前。

    石昆祖上是韩国公石亨。石亨本是一绿林好汉,半路加入起义军,随太祖皇帝征战天下。但石家在崇祯垂拱政变中站错了队,产业又被攻入北京的起义军洗劫一通,如今势力早就衰落。

    “还有半个时辰就到驿站了,弟兄们再坚持一会。要是多休息,我们就掉队了。”朱体檀沉声说。

    “前头就有个丛林,去避避暑,就缓两刻钟。”

    “对啊,对啊,马儿都累坏了,让马儿去饮口水吧。”

    “李兄弟,平日操练都是你给咱们排的弟兄们涨面子,这次就再通融一下呗。”

    整个马队垮了下来,牢骚抱怨的酸味在热气中不断发酵。

    被吵得脑瓜子嗡嗡的李澈恨不得按军法,拔剑就斩了石昆。

    “二班前去斥探,其余人等,原地修整。”李澈一挥马鞭,强抑内心的恼怒。

    南安侯沐双刚想说,“为什么是我们?”,就对上李澈冷冽的眼神。

    他立马吞回到嘴边的话,恨恨瞪了眼提出建议的石昆,领着一班小弟前去丛林打探。

    留下的众人发出一阵欢呼,几乎全部从马背下跃下,跌坐在滚烫的地板上,借着高头大马的阴影乘凉。

    旁边的教官一阵无奈,自己领的这帮都是什么牛鬼蛇神。如今勋贵都琢磨着做生意,炒股票,搞走私,尚武精神丢得一干二净。这届的勋贵子弟除了会点基本的骑马功夫,其他一塌糊涂。

    “好好跟他们结交一下,这是你以后最大、最忠诚的助力。”心里一肚子气的李澈阴阳怪气起来。

    然而朱体檀不为所动,反而把手搭在他的手上,肉麻地说:“他们加起来也抵不过李兄一人。”

    李澈嗤笑一声,这位看起来不太聪明的太子大抵真是温室的花朵。弘德帝朱颂埕难道真就一心就想着和文官争权夺利,忽略了子女教育。

    “好吧,事实确实这样。现在的大明只有平民和草包才需要皇权庇护。”朱体檀把手收回来,讪讪道。

    “你想错了,平民也不需要。”

    两人谈笑间,前去探路的小队三三两两地归队。沐双朝李澈一拱手,“报告,前方只有一个一百余人的商队和镖局,无危险情况。”

    “商队是经营什么的?”李澈多问了一句。

    “看装载车马,应该是做家具生意的,领头的是京城的一个大员外。”沐双后方一人兀地插嘴。

    李澈颔首,开口命令:“全军,前方丛林休整两刻。”众人连忙欢天喜地从地上跃上马背,奔到丛林乘凉休憩。

    李澈坐在一株郁郁葱葱的大树下,为心爱的佩剑涂抹剑油。擦了擦剑刃,他正准备把剑收入鞘中,突觉有些异样。

    向周围看了看,对面山坡上的商队缓缓沿着道路移动,周围的同袍痛饮盐糖水,朱体檀闭目养神,一切都如此和谐。

    心中烦躁不安的他起身向丛林边缘走去。一旁的朱体檀睁开眼睛,连忙跟上,“有什么不对吗?”

    李澈抱着佩剑,平静地说:“没有,只是多加戒备的习惯。”

    丛林边缘,两人倚着树,百无聊赖地看着从山坡上缓缓往下,已经快走到他们面前的商队,就像观察搬运食物的蚂蚁。

    “哈,除了那几个领头的老爷,这些人都这么矮。”朱体檀拿着望筒东看西看。

    “有些不对。”同样看着望筒的李澈瞳孔一缩,“这些人是倭奴。他们的手脚有溃烂的痕迹,腰间悬挂的是倭刀,有几个还留着月代头。”

    “沐双,真是该杀!”

    朱体檀心中同样惊骇,倭奴,代表着野蛮、杀戮、邪恶的字眼。

    万历年间,倭寇在东南沿海烧杀抢掠,被戚继光痛击,势力几近被覆灭。然而到织田信长统一日本后,幕府公然挑衅大明,入寇高丽,一路推平到汉四郡。

    彼时的大明,在张居正和海瑞改革后,经济富裕,兵强马壮,正缺地方磨刀。

    征日将军戚继光和平辽将军李如松从九州岛登陆,一路直奔京都,在大阪战役中,大明的神机营以三万人击溃大名十几万联军。京都战役,日军右翼将佐明智光秀临阵叛变,直杀织田本阵,织田信长切腹自杀,史称第一次明日战争。

    第一次明日战争后,日本开放了所有沿海港口,废除所有关税,九州和四国岛被允许大明驻军。

    然而崇祯年间,天下大乱,幕府将军德川家光火中取栗,收回日本所有领土,屠杀汉民,掠夺财富,还一度想效仿织田信长攫取朝鲜。

    戡定叛乱、颁行新政后的隆武皇帝,发动刚组建的大明皇家舰队出征日本,海军左都督郑森和右都督施琅大破日本海军,大明天兵再次杀入本州。又是在大阪,大明重组的神机营再次上演了几十年前的一幕。史称第二次明日战争。

    第二次明日战争后,隆武帝认为倭人“畏威而不怀德,无礼而辱大邻,非类华夏,而类夷狄”,直接诛尽天皇一系,废除幕府,烧毁神道教寺院,设扶桑都督府。又颁布法令,和族人未经官府同意,不能族内通婚。大量倭人被发卖为奴,男性倭人也没有了生存土壤。

    大明的士绅向他们伸出了援手,从此以后倭人干起了老本行。他们以高利贷租借了大明士绅甚至是皇家的船只,以新本州岛(马达加斯加岛)、新九州岛(马尔代夫)等岛屿为基地,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烧杀抢掠,英吉利的皇家私掠海盗都自愧不如。阿拉伯人、英吉利人、弗朗西人、荷兰人、佛朗机人都深受其害。

    令李澈和朱体檀没想到的是,这些亡命之徒居然会出现在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