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乱宋 » 第七十六章 《赵氏孤儿》怎么样?

第七十六章 《赵氏孤儿》怎么样?

    顾正浩的反应是人之常情,人一旦听到超出自己理解认知的事情,首先是否定。

    “二位,你们二人可觉得秦晨率几百位村民抵抗数万灾民,有可能吗?”

    许文轩和杜鹏程两人相视也是觉得不可能。

    许文轩下边这句话,更是加重了秦晨不可能做到此事。

    “顾兄和杜兄,二位可听说,秦家村御敌在秦晨的带领下了杀了将近一百个西夏死士。听说是用炸药,仿佛就神了似的……”

    “这就有点扯了!也不知道是谁造的谣!”

    果真,事实只要经过一个人的口,就会变,到了第二个人的口中就添盐加醋,。

    随后那自然是众说纷纭,纷纷加入自己改编的,朝自己想要的结果添加而去。

    此时,秦晨正陪着种师道坐在台下听《八义图》。

    “平日里只当你有些义气,

    却原来是小人无耻之极。

    恨奸贼害忠良阴谋鬼崇,

    赵丞相为国家死的冤屈。

    三百口同遭难身犯何罪,

    只留下小孤儿还要催逼。”

    ……

    台上戏子声音粗犷嘹亮,也唯有渭北高原这黄土地能孕育出此唱腔。

    种师道津津有味的听着《八义图》,戏子唱词悲怆差点让他潸然泪下,而对于秦腔的唱词,秦晨是有部分听不懂的,但也似乎受到情绪渲染,感同身受。

    “种老伯,我觉得这《八义图》名字缺点东西?”

    “缺什么?”

    “缺一份感觉,您老觉得这《八义图》改名为《赵氏孤儿》怎么样?”

    种师道听到这四个字,起初还不觉好,但越品味,愈觉得《赵氏孤儿》这名字更容易深入人心,犹如点睛之笔。

    “哎,要是我能写出这出此等大戏杂剧,倒也知足吗?”

    秦晨忽反应过来,中国古代四大古代古典悲剧,《八义图》、《长生殿》、《窦娥冤》、《桃花扇》,在宋代的时候,唯有《八义图》成熟、《长生殿》才初具风格,至于《窦娥冤》和《桃花扇》现世,那都是五百年后的事情了,自己也可写出来,说不定有多个身份—戏曲大家。

    一折戏罢,秦晨陪着种师道转悠。

    他知道种师道能有如此悠闲的时间,倒是不多,所以自己辛苦累点也是应当的。

    两人行至岸边,种师道笑道:“要不你我二人,也放个孔明灯,祈福求愿!”

    秦晨付过钱后,卖灯的老板说道:“两位客官,这旁边有笔,您二位可将祝福的话,写到上边,灵验的很!”

    种师道拿起笔,写了几个字,秦晨也买了一个孔明灯,倒是无什么可写,索性将一首诗占为已用。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若说之前还有心理负担,现在他则是完全的看透了,这个世界没有的诗词,他只是作为文化的传播者,传播给这个世界,他有错吗?

    自是无错!

    种师道看到秦晨写的这首诗,眸中尽露敬佩之意。

    “九如啊,九如啊,让我怎么说你好啊,就是那些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的大学士都比不上你啊!你这信手拈来可就是千古名诗,真让人羡慕呀!这般才情,吾师横渠先生就是十个也比不上你啊!”

    孔明灯飞上天,可种师道心中却还想着那句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好诗啊,好诗啊!”

    顾正浩坐在酒桌前,已经有了三分醉,心里明显是在生闷气,他知道陈曦心高气傲,可再怎么说都是个女子啊,他自知觉得自己配得上陈曦。

    顾家也在耀州城是名门,不知道有多少女孩想嫁给她,可他几年前自从见到了陈家小姐,从此便误了终生。

    秦晨的出现让他心里很不畅快!

    许文轩安慰道:“顾兄,何必如此,若我猜的没错,你将自己和那秦晨相比,你可真是掉了身价。你是什么身份,他是什么身份,你顾家长子,顾家的继承人。那秦晨有什么,那日和送别青岩兄,我们盛情邀请,他可是连一首诗词都没作出啊!这样,我为你做主了,这元宵节眼看就一月时间,若是碰见那秦晨,我说什么也得让他出丑,留下一首诗词。”

    顾正浩:“也是,免得陈曦受了欺骗!”

    许文轩才学不够,但也不傻,知道在什么时候说什么话,这话看似是安慰顾正浩,实则也有他的打算,他也看秦晨不顺眼,总觉得是眼中钉,肉中刺。

    三人推杯换盏间,醉意已上五分。

    秦晨和种师道也在各种小吃摊前流转,最后选择了耀州梨园镇的特有美食浇汤饸饹,饸饹还未上来,恰好碰见了陈曦和两个丫鬟。

    两人隔着对视一眼,陈曦便朝着饸饹摊前走来。

    “种老伯,秦公子晚上好!”

    种师道笑了笑:“这让陈姑娘见笑了,这我俩这样子,我也觉得好笑的很。”

    的确,一代名将,一位才子,不去酒楼,竟落座于露天板凳桌子的饸饹摊中。

    “你吃了没?要不也来一碗?”

    面对秦晨的邀请,陈曦从未被人邀请过在这种摊铺上吃饭啊。

    这传出去怕是有损陈家名声。但转念一想,大宋名将都能屈居于此,自己何来这些挂念,都是浮名而已。

    老板娘捋袖揉面,不大的功夫,面团就被塞进了饸饹床子,饸饹床子横跨在土灶大锅之上,其内水滚烫沸腾。

    面团通过床子底部的细孔,被压入锅内,煮的时间很短,随即便被笊篱捞起,凉水过凉,浇上两勺熬制一天一夜的辣子汤,色香味俱全。

    “阿雯和小翠你俩先去逛吧,我在这里吃碗面。”

    三碗浇汤饸饹端上来,香喷喷的撒上一点葱花,淋上几滴耀州香醋,味道简直是绝了。

    种师道吃了一碗,连忙称赞:“正宗,正宗!浇汤饸饹就是这个味!”

    那店铺老板笑道:“客官您识货,我家六辈人,卖饸饹卖了一百多年了,这味道能不正宗吗?”

    “你们是梨园镇的?”

    “是的,我们村的人,除了农忙的时候,其余时间都赶往附近的庙会,灯会,卖些吃食,用来贴补家用。”

    “给我再来一碗,这饸饹确实不错!”

    陈曦也试着尝了一口,味道确实很不错,看来小摊上也有好吃的美食。

    ……

    三人吃完饸饹了,只见阿雯哭啼啼的跑过来:“小姐,小姐,小翠被人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