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精神分裂者的梦境 » 第二十七章 冰火两重天

第二十七章 冰火两重天

    俘虏人数太多,唐笠直接把诉苦大会的地点放在了关押他们的那个山洼子里。两侧的山顶上安排了人手亮着弓箭镇场子,唐笠亲自带着一队人进入山洼子走进了这群俘虏之中。

    唐笠先是和其他士兵一起走进人群逐个用刀割断俘虏们手上绑着的各种绳子,整个过程每个人心里其实都还是捏了把冷汗的。

    虽然这些俘虏几天下来都已经饿得没什么力气了,可真要是集体暴起,深陷其中的唐笠几个也根本没有杀出来的机会。两侧山上的盘古军投鼠忌器之下也未必真敢放箭。

    开始的时候已经越来越真正融入盘古军一伙的陈道清曾建议让这些俘虏排好队,依次走过来松绑。这样万一出意外,逃跑起码是没问题的。

    不过唐笠想了想之后拒绝了。

    之前不给俘虏饭吃实在是万不得已,疲惫的己方士卒需要修整,他担心俘虏吃饱了之后不好控制。就这唐笠都觉得会给接下来的招降造成困难,此时必须要来一个大胆的行为打消一部分俘虏心中的负面情绪。

    好在整个过程有惊无险,这些俘虏大概还没从之前的溃败中恢复过来,也可能是真饿得没任何力气了,还可能是被唐笠的气势震慑住了,总之一个个都老实顺从的很。

    回到临时搭好的木台子上,唐笠提着的心才终于放了下来。接下来就是老办法,自己开场,身边老兵跟进。

    假话说多了会越来越习惯,甚至会慢慢认为那就是真的。唐笠这次对自身虚假经历的讲述比上一次多了很多细节,听起来更加真实可信。

    其他盘古军老兵在唐笠不断的解释、洗脑之下也抛开了不愿回忆悲惨过往的心理,动情的挨个讲述了自己的悲惨遭遇。有几个不但讲的动情,还会照着唐笠有样学样的适时抓住机会引导和煽动一下俘虏们的情绪。

    尤其是一个前不久还是俘虏们同袍的盘古军新兵的讲述,效果更是好的出奇。台下很多人都认识这个叫陈大牛的家伙,心里莫名的就生出了一股信任感,也彻底信了之前唐笠说的不会杀他们的承诺。

    最重要的是,这些俘虏虽然是官军,以前大概多多少少都干过一些欺负老百姓的混账事,但也都是在军中受胡兵欺负的秦人。说到底在这北魏国还是毫无地位的下等人,当兵前家里人受到的盘剥和欺辱未必就比其他人少,就算当兵之后家中亲人的境遇也心知肚明的好不到哪去。

    胡人人少,占了秦人的土地之后各方自然都需要用秦人来扩充军队数量。

    胡人野蛮残忍,打仗和烧杀劫掠是一把好手,治理地方实在是没那个本事的。

    加上战乱频繁之下生产被破坏,人口剧减,不对控制地区的秦人百姓敲骨吸髓根本支撑不起足够的军备和胡人贵族的奢靡生活。

    于是胡人为了防止秦人当了兵之后造反,采用的是异地征兵的办法,就是在一个地方征的秦人士兵不能留在本地,必须去离的很远的另一个地方驻扎。

    这样既能防止秦人士兵逃亡,又免得这些秦人士兵对当地的秦人百姓下不了手。

    所以只要想想自己平时是怎么对待当地百姓的,这些俘虏猜也能猜到留在家乡的父母亲人过的是什么日子。

    因此只要突破了心理防线开了口,大多数人肚子里的苦水并不会比盘古军老兵少多少,很快山洼子里嚎哭声就响成了一片。

    这次俘虏人数多,唐笠为了保险,诉苦大会整整搞了三天。期间还穿插着讲了不少课,尽力向俘虏们灌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和“杀回家乡去,报仇分田地”的说辞。

    之所以说是“说辞”,实在是唐笠脑子里那零零碎碎的可用东西根本不成体系,说“思想”就太给自己脸上贴金了。

    唐笠还突发奇想的现场抄袭了一首网上据说是元末红巾军的战歌。当然,曲调他是不知道的,只能当成打油诗教给众人。

    “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才罢手。我是堂堂男儿汉,不给胡虏做马牛!”

    虽然心里隐隐觉得自己这样从立军之初就树立这种坚决的民族对立情绪会有后患,但为了眼前的效果,唐笠也顾不得许多了。

    三天的诉苦大会和洗脑大会效果不错,至少把俘虏们的情绪都调动起来了。其实主要的功劳还是胡人的残暴和秦人被压抑已久的怒火。

    唐笠见火候差不多了,故技重施让人把一直都是单独关押的十几个胡人俘虏押了过来。然后这些人就被这些被煽动得群情激奋的俘虏们活活打成了肉泥。

    这下俘虏中个别还有些小心思的家伙,比如之前日子过的还算可以的小军官也没了后路。乱世中当了敌人俘虏也许还不太打紧,可杀了胡人主子那可就真没退路了。

    说自己没动手?胡人会信吗?就算会信,胡人会听吗?

    这些人的纠结自然也没逃过唐笠的眼睛,但为了避免节外生枝,唐笠选择性的忘记了让俘虏们相互揭发、除掉其中罪大恶极的和以前欺压底层士兵的这一步骤。

    心直口快的郑大还好心提醒了唐笠一下,其他人也很不解,只有陈道清站在一旁摸着只剩下一半的胡子笑而不语。

    这些工作结束之后,唐笠也没像上次一样直接把这些俘虏补充进盘古军中,而是先将其打乱原有编制后分成了两组。一组去盘古寨盖自己住的新房,另一组另寻了个地方更宽敞的山洼子由他自己带着两队盘古军老兵对其从队列开始训练。

    两组俘虏以十天为限轮换,唐笠则一头扎在了训练场。

    连续两次的反围剿战斗让他发现了自身的一些问题。在梦境中的这个世界里,自己这副年轻的身体要比梦外那副人到中年的身体好太多了,但相对这危险的乱世还是很不够用。

    虽然他发现自身的力量、速度、敏捷等方面不但底子不错,提升也非常明显,甚至学习力都十分出众。比如原本毫无基础的射箭,他的水平就已经不输盘古军中的老猎户了。

    但他也很很清楚自己最大的问题在哪。那就是战场厮杀除了出其不意的偷袭之外,全凭身体的本能反应,取胜全靠比敌人更快一线的速度和力量。

    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下次要是碰到一个身体素质比自己好的呢?或者一对多的情况下,自己这点单对单的优势可就瞬间没有了。

    而在这个乱世,尤其是已经实际上造反了的初级阶段,亲自上阵厮杀根本就是常态,保命绝对是第一要务。

    唐笠不清楚这个世界里是否有武功这种东西,但他却绝对相信是存在的。

    说白了,在他的认知和思维中,无论是梦里梦外,在冷兵器时代,所谓的武功大概应该就是古人在无数次的生死搏杀中归纳出来的杀人保命技巧总结。再由个别天赋异禀的古人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提炼升华成相对固定的练习和使用体系,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武功秘籍了。

    这就好比现代特种部队里的训练方法和战斗机巧,那也是有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的。只不过那主要是配合热兵器的存在,而没有了实践基础的、配合冷兵器存在的“武功”逐渐没落乃至被人抛弃和遗忘了而已。

    最初的盘古军众人都是老实巴交的百姓,纵使有个别人略会些拳脚也远称不上武功,所以之前唐笠能练得也就只有身体素质和些许大家伙一起琢磨出来的粗浅配合而已。

    而这次要吸收的官军俘虏这么多,唐笠觉得这些人的武艺纵使都稀松平常的紧,其中说不定也有个别人是有些真本事的。自己要是能发现,就可以趁机学两手,至少不用一直都仅凭本能厮杀了。

    当然,唐笠一直泡在训练场还要一个原因,就是军队永远都是自己在这个乱世的立身之本。其他方面纵使要花费精力也只能是做做样子,根植军队才是自己永恒的根本。所以他非常清醒的把绝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训练之中,既继续提升自身实力,又竭尽所能的提高自己对军队的掌控力。

    唐笠把身边的两队老兵分成了两组,一组充当教官,另一组和打散了和俘虏们混编一起接受训练。

    队列训练是枯燥的,一开始俘虏们也和之前的盘古军士卒一样完全不理解这玩意到底有啥有?

    好在唐笠和充当教官的盘古军老兵们以身作则,所有训练内容都完成的标准又帅气,混编在俘虏中的那些人也都成了每一队的标杆。这才让俘虏们没有产生盘古军这是在变着法的在折腾自己的误会。

    而那些盘古军老兵此前心里其实也对枯燥累人的队列训练颇有怨言,当了教官和成为标杆后那些负面情绪居然神奇般的一下子消失不见了。不得不说,是人都需要也都享受这种别人的服从和崇拜。

    还有就是,之前的战斗让这些老兵隐约而直观的意识到,这些平时看起来没什么卵用的训练的用处和好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这些基础的队列训练做得久了,在战场上会让人下意识的服从命令。下意识的绝对服从的结果就是行动高度统一。行动统一了,抱成团的己方虽然总体人数处于绝对劣势,却总能对当面之敌产生堪称碾压性的优势,尤其是在兵力优势无从施展的丛林游击战中。

    就这样一段日子下来,每天和所有人同吃、同住、同练的唐笠越来越被俘虏们接受和认可,因为他们从来没见过有哪个上官能做到这一步。

    而且唐笠的付出和辛苦也是有目共睹的。

    他不但要给众人做示范,训练时也不是光看着,而是和大家一起做,甚至做的更多。

    这还是白天,晚上唐笠还会把所有俘虏聚集在一起讲课,虽然讲的东西一开始大家能听明白却完全搞不懂是什么用意,可那些粗浅易懂的话却总能讲到每个人的心窝子里去。

    吃饭的时候唐笠也从不搞特殊,始终端着碗就混在所有人中和大家一边吃一边大声说笑。这时候的他就不再是训练场或课堂上的那副严厉模样了,而是会和大家拉家常、骂粗话、甚至说一些所有人都能听的会心哄笑的黄段子。

    晚上睡觉唐笠也刻意不回盘古寨里自己的房间,就在这些住处没盖好前只能暂时住帐篷的俘虏中间。而且他的帐篷就在所有人的正中间,也不是他一个人住,和所有人一样都是十几个人挤一顶帐篷。和他同住一顶帐篷的除了盘古军的老兵,每天还会随意的拉几个当天表现最好的俘虏一起,每次的人都不同。

    俘虏们以前都是官军,还是驻扎在前线的边军,住帐篷本就是家常便饭。又听到另一组的同伴说每天的的确确是在盖新房子,这些新房子除了是给自己这些人住的还能给谁?

    现在新首领每天吃喝训练都和自己这帮俘虏们在一起没有任何不一样的地方,还敢和自己一起睡觉,这群俘虏很快就打心底里认定了自己没有被区别对待,更没有被歧视。唐笠和盘古军扎扎实实的做到了他们所说的一视同仁。

    思想一转变,再加上每天都能吃得饱,这训练的效率一下子就上来了,一个月后这些本就吃苦耐劳的秦人俘虏们的基础训练就全部高标准的完成了。

    唐笠这边在山里忙着改造俘虏兵,山下则打成了一锅粥。

    贺鲁花领着一百多溃兵在逃回驻地的半路上就遭遇了后秦军被杀了个精光。实际情况也和他临死前想的一样,后秦军果然趁着他的失误突破了联军战线。

    从铜川方向撕开口子的后秦军准备相当充分,突破后立即按照既定计划兵分两路,一路向西突袭其他北魏边军营寨,一路径直向北突进。

    向北突进的一路后秦军半路灭了贺鲁花的那股溃兵只能说是半路顺手,完事后丝毫未停的径直绕过了铜川县城一个冲锋就打下了只有二百兵留守的北魏军大营。至于城门紧闭、实际上毫无防守力量的铜川县城,后秦军根本没理,直接马不停蹄继续向北突击。

    不过后秦动手的时间还是稍稍慢了一点,没有在贺鲁花带人进山的第一时间就发动攻击,所以没能向北突进太远就遇到了得知铜川县情况的贺鲁花上官带着赶来堵漏的两千人马。

    两军遭遇,准备不足的北魏东部军裨将舍利罗所带兵力只有一部两千人,兵力上处于绝对劣势的舍利罗很快就被击败。

    幸好经验丰富的舍利罗十分果断,一边派出了一队骑兵向北面的东部军主城上党告急,一边拼死阻挡后秦大军。

    率领这是北进大军的是后秦东北路军主帅梁昌,老于战阵的他自然明白兵贵神速的道理,尤其是在这种突袭战中。因此只是用雷霆之军击溃了阻挡的敌军,对勉强突围的对手并没有追赶,这才让舍利罗留得一条性命。

    最终随舍利罗突围并逃入北面西池城的人手只有不足三百。

    西池城小,又地处平原无险可守,对后秦军的牵制力有限。后秦主帅梁昌只留下少部兵力监视,大军绕过西池城继续向北直扑上党城。

    可也就是舍利罗的这拼死一阻为己方争取了很少却宝贵的准备时间。

    提前得到消息的北魏东部军主帅拔延可石来不及仔细布置城防,被迫率四部亲军八千人背城野战。

    准备充分的羌军虽然人数占优,但一路北上队伍拉的较长。同为军中宿将的拔延可石看准时机时机率先发起进攻,导致后秦军只能批次投入兵力,一时间双方在上党城南杀了个旗鼓相当。

    北魏东部军主城上党虽然暂时无忧,可分散在南部边境线上的各营却因准备不足被羌军一路横扫,损失掺重。

    当经验丰富的拔延可石在上党城下苦战一天后,眼见陆续从南边逃回来的己方士卒都是小股且全都丢盔弃甲后就知道边境线上的那三万多人完了,至于最终能逃回来多少那就只能全看天意了。

    不等扫荡万边境线的后秦军赶到,拔延可石就主动撤回了城内,据城坚守的同时派人向王庭晋阳求援。

    此时的北魏东部军和山里刚刚大胜的盘古军的境遇真可谓是冰火两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