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精神分裂者的梦境 » 第六十二章 诱敌

第六十二章 诱敌

    盘古军并没有一路直接撤回晋城,而是分成了两部分。

    李程带着刚刚扩编的五百骑兵小心翼翼的向北,唐笠则带着扩编为第一部的两千多步兵列阵与晋城城下。

    唐笠这番布置的目的有两个个,一是尽力收拢溃散的后秦军中秦卒,二是借此激怒北魏军。

    后秦军开始南撤时有六万人,两次断后一共损失了两万。不过损失最大的其实是其中的羌兵,因为其中的那一万多秦卒基本上就是一触即溃,根本就没怎么厮杀。

    随后的两天虽然被羌兵抛弃的秦卒因为没有马被落在了最后面,但一路来丢了性命其实也没有太多。

    不是因为他们能跑能战,而是因为北魏军的故意为之。

    所谓穷寇莫追,说得就是追杀逃敌时不能追的太紧,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更何况是曾经的正规军。

    尤其是被后秦军或大或小的打了几次阻击战或者是伏击战之后,拔延那环就放弃了一口气追死敌军的打算,转而采取了常规的办法追击。

    常规的办法是什么呢?

    那就是不紧不慢的咬在逃跑的敌军大队后面,时不时加速突击一下让其越跑越乱。让逃敌既没有喘息的机会,又不至于因为被逼得太狠太紧而临死拼命。

    这个任务的最好执行者自然就是那五千先锋骑兵了。

    溃逃的后秦军秦卒中,运气不好的被追上一刀砍了,实在跑不动的跪地投降后被随后跟进的北魏步军抓做了俘虏,大部分就这样被驱赶着一路南逃。

    不过突厥人也不会只这样磨蹭,毕竟逃在最前面的羌人骑兵才是他们最主要的目标。

    因此北魏先锋骑兵又分成了两部分,有一千骑脱离大队越过后秦逃卒一路疾追,目标直指后秦军羌骑。

    他们的任务就是追上并缠住羌人骑兵,让随后而至的后秦军溃兵自己人冲散自己人,最后由己方铁骑主力解决战斗。

    这种战法很常规但相当有效,溃逃的一方很难有破解的办法。搞得好了仅凭四千多前锋铁骑就能彻底解决战斗,甚至用不上大军主力费劲动手。

    至于夹在中间的那几万溃逃秦卒,秦魏双方谁也没把他们当回事。

    后秦一方根本就是把他们当成了迟滞追兵的工具人,北魏一方则将其视为了自己的囊中之物。只要歼灭了羌人,这些既无斗志也无路可逃的秦人的唯一下场就是乖乖的成为俘虏。

    不过突厥人认为根本不会存在的意外还是发生了,因为李程的目标就是这些人。

    李程和他的五百骑兵北上没多久就遇到了那一千全速疾追的突厥骑兵。李程自然不会和对方正面交战,带着五百麾下兜了个圈子就要绕过他们。

    突厥人开始以为是又碰上了决死断后的羌人骑兵,离得近了才发现不对。因为看装束对方并不是羌人骑兵,行动也很诡异的绕过自己继续向北。

    领军的突厥将领有些迷糊,实在想不通五百人绕过自己向北能做什么。

    突袭己方主力?

    在平原上哪有那种机会?自己都能远远的发现他们,己方主力又不是瞎子!

    组织溃逃的秦卒抵抗?

    开玩笑呢?那要是能组织得起来,还会溃逃吗?

    这个突厥将领也没有一直纠结,他很快就下定决心还是继续执行原本的计划,追上并缠住羌人骑兵。实在是五百骑兵并没被他看在眼里。

    绕过一千敌军的李程继续向北没多久就遇到了越来越多的秦人逃兵,他也不废话,立即让手下冲进人群一路大喊:“盘古军在此,不想死的秦人继续向北跑!跑进晋城就能活命!”

    一路跑得头晕眼花的秦卒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甚至认为是包抄的敌人。

    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来人只是从自己身边冲过,丝毫没有攻击的意思,这才纷纷用心去听对方的喊话。

    李程等人也没冲得太远,天知道北魏军主力有多远?很快就在人群中兜了个圈子又重新向南了。

    不过他们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跑在最前面的秦卒被他们两次冲过身边,已经反应了过来。根本没有其他选择的他们立刻就跟着李程的五百骑兵向南跑去,本来自己也就是一直在向南跑的嘛!

    而此时的后秦溃兵基本上就相当于一群任人宰割的羊,最前面的头羊向哪跑后面的自然也跟着向哪跑。

    而且这些秦卒之前就已经听说过盘古军大名,早已陷入绝望的他们一传十十传百的甚至很多还都生出了一丝获救的侥幸。

    等到后方那三千多突厥追兵发觉不对劲儿的时候,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后秦军秦卒在嗷嗷叫着加速了,看得他们是一头雾水。

    人就是这样,绝境中只要有一点希望就能爆发出无限的潜能,就像溺水的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

    一千突厥前锋铁骑很快也发觉不对了,因为他们发现地上大队骑兵留下的痕迹显示,数千羌人骑兵突然间分成了两拨,一拨向西南,一拨向东南。

    向西南他们能理解,那是泽县的方向。可向东南是几个意思?那边除了大山什么也没有啊?

    难道是想翻越大山南逃?

    想不明白并不要紧,可自己到底要往哪追呢?

    分兵是不可能的,己方只有一千人,分成两拨后追上敌人也没有一战之力。

    领军的突厥校尉很快就作出了判断和决定。

    东南不远就是大山,根本就是绝路,不会有多少食物的羌人根本就翻不过大山。这肯定是敌人的疑兵之计,让小股人马伪造痕迹,想让自己误判。

    敌人主力的逃跑方向一定是西南!

    ......

    背靠城墙列阵的盘古军中,唐笠坐在马上时不时的立起身子向南张望,他心里实在是没太多底。

    李程等人的安全他并不是很担心,完不成任务跑回来问题还是不大的。

    攻下晋城后,盘古军缴获了很多马匹,其中战马的数量也不少,所以此次北上的李程等人都是一人三马的。就算不考虑这个,李程等人的体力和马力也要比北魏军中的骑兵强得多。再怎么说突厥人也已经追了两天多了,体力和李程他们绝对没法比。

    唐笠担心的是李程能不能完成任务,因为自己计划中的不确定因素实在是太多了。

    后秦军的逃卒会不会已经全部被追上投降了?

    没投降的会不会跟着李程他们跑?

    后秦军主力会不会及时反应过来加速追击?真要那样,那些秦卒的两条腿是无论如何也跑不过骑兵的!

    如果带不回足够多的秦卒,突厥人能上当吗?

    突厥人不上当,自己的布置可就白费了!

    就在这种无比焦急还得装模作样表现得很镇定的煎熬中,唐笠终于看见了远处扬起的尘土。

    “大军戒备!”

    随着军令下达,两千多盘古军步兵立即开始了临战的准备。

    最前列的车阵并不完整,每隔一段就有一个缺口,由士兵们竖着大盾防守。密密麻麻的巨矛有精良的制式装备,也有那种临时赶制的整棵小树。

    后方的弓弩手重新固定了一遍身侧插在土里的箭壶,最后检查了一边手中弓弩。同时北城墙上的弓箭手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二十几部床弩也开始了上弦。

    最先被唐笠看清的是几个骑兵,从装束上看是盘古军的斥候。

    待这几人纵马驰近军阵,几乎同时一拉马缰停了下来,高速奔跑的战马长嘶着人立而起。显然他们都是斥候营中骑术最好的存在。

    这几人也不下马,眼神在军阵中找到正在向前的唐笠后,就在马上行了个简单的军礼,然后大声报告道:“报告!后方十里有数千后秦军逃卒。李程校尉跟在他们后方断后。三千余北魏先锋骑兵距李校尉不到十里。”

    唐笠左手敲了一下左胸还礼,大声道:“传令李程,立即加快速度,不要与敌交战,溃兵能救多少算多少!”

    几个斥候大声回应一声,又回了个军礼后立即调转马头再次向北奔去。

    看着几人逐渐远去的背影,唐笠心里默默的记下了一件事:“以后再有这种情况,大军中一定要给这些传令兵准备好新的战马换乘。”

    在这个梦中世界,唐笠可谓是每一天都挣扎在生死线上。这种日子对于他这个梦外太平世界的平头百姓来说实在是经验缺缺。现实逼得他不得不整日都绷紧着神经,在任何时候都格外用心的去总结和改进一切来自实践的有用经验。

    ......

    舍利阿泰恨恨的下达了停止追击的命令,咬牙切齿的看着数千后秦逃兵绕过军阵逃进了城门。

    作为统领北魏五千先锋骑兵的主将,舍利阿泰自然知道盘古军,对其在这场打了大半年的战争中起到的作用也是一清二楚。。

    其实包括他在内的北魏方面对盘古军的看法和态度都有些矛盾。

    这场突然爆发的大战的始作俑者就是这支自称盘古军的秦人武装,若不是他们拖住并击败了贺鲁花那个草包,后秦军也不会抓住机会突破了己方的防线,让己方在初期就一直处于被动。

    更别提这支秦人武装之后还大张旗鼓的袭击己方后勤补给,甚至招纳逃民。

    那个时候所有人都恨不得扒它的皮、抽它的筋!

    而就在己方已经不支之时,又是这个盘古军突然偷袭攻下了晋城,直接导致一直占据优势的后秦大军战败并最终崩溃。

    真可谓是败也盘古军!成也盘古军!

    可是就在突厥人觉得这次盘古军算是帮了自己大忙的时候,对方却又挡在了己方大军面前。

    性格火爆的舍利阿泰是北魏军中数一数二的猛将,按照他平常的脾气刚刚是忍了又忍才没有直接追着后秦逃兵杀上去。

    秦人在他的印象里就是任突厥人宰杀的绵羊,两千人,还是两千步兵根本看不到他眼里。什么时候自家圈里的绵羊居然敢向主人呲牙瞪眼了?

    让他有所顾忌的并不是背城列阵的两千多盘古军,而是城墙上的那些弓箭手。城外的那点秦人步兵不足为惧,根本没被他看在眼里,在他看来也就是一个冲锋就能解决的事儿。

    舍利阿泰虽然脾气不好却也不是没脑子,不然也做不了先锋骑军的主将。他很清楚自己此时最好的选择应该是绕过晋城继续追击羌人,毕竟那才是自己最主要的目标,也是最有威胁的存在。

    可是面对胆敢出城列阵的秦人,舍利阿泰却又绝对无法视而不见。自己要是绕城而走,那些卑贱的秦人还以为自己怕了他们!

    这几天舍利阿泰虽然在追击中也有李威决死断后那样的波折,总体上来说绝对是杀嗨了!

    带着几千骑兵一路追着数万敌人跑,给舍利阿泰造成了一种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爆棚自信。

    可就在最嗨的时候,几乎已经吃到嘴里的一大块肥肉突然被人叨走了,是个人都还是会感觉不爽。更何况下手的还是一贯看不起的秦人,这让他实在没法咽下这口气。

    就在舍利阿泰犹豫不决的时候,唐笠的心里其实也和他一样着急。

    唐笠担心的不是突厥人凶猛,而是突厥人不发起攻击。

    突厥人要是不想打,唐笠是没有任何办法的。

    人家都是骑兵,如果绕城而走,就凭他手中的五百半吊子骑兵,根本连缠住对方都做不到。

    真要是那样,唐笠的计划可就算是泡汤了。

    “必须赶在对方主力到达前激怒眼前这几千敌人!”唐笠咬了咬牙作出了决定。

    “大帅,我带队上去!你还是进城吧!”郑大一把拉住唐笠的胳膊,语气焦急的说道。

    像他这样的郑家村老兄弟,对唐笠的称呼发生了好几次变化。

    刚从铜川县大牢逃出来时,大家对唐笠都是直呼其名的;偷袭了铜川县城后,已经打心眼里认可其地位的众人就开始称呼他为“唐老大”。

    不过唐笠认为这个称呼太像山大王,就在两次反围剿大胜之后的整军时,在把大家自发叫起来的“唐家军”改成“盘古军”的同时,把自己的称呼定成了将军。

    这回轮到大家伙觉得别扭了,心气儿越来越高的众人认为“将军”这俩字不够威风,干脆就自顾自的叫起了“大帅”。

    对此唐笠纠正了几次没啥用后也就由得他们去了,因为他觉自己的队伍总有壮大到让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帅”的那一天。

    唐笠用力甩开了郑大抓住自己的手,一边迈步向前,一边随着众人纵声大吼:“盘古军,前进!”

    郑大见唐笠不听,也没胆子用强,只好握了握拳紧跟了上去。

    和唐笠一起结阵而进的是原郑大的第一曲,现在已经扩编成了两千多人的第一营了。

    如今这两千多人中,出山时的老兵占了三成,补充的经过简单训练的山中百姓有两成,剩下一半全是前几日临阵倒戈的后秦军中秦卒。虽然配合方面还有些生疏,但战斗意志绝对是盘古军三营步军中最强的。在向前推进速度并不快的情况下,阵型保持的也还算严整。

    唐笠这边一动,舍利阿泰那边就没什么选择了。

    秦人都他妈主动进攻了,自己要是再撤,那可真是没脸见人了!

    而且舍利阿泰还认为对手太过自大之下露出了明显的破绽。

    你背城列阵自己还有所顾忌,现在竟然敢主动上前?

    那就别回去了吧!

    “呜呜呜!”

    舍利阿泰并没有乘着盘古军越过车阵后重新列阵时发起攻击,他怀疑那是在引诱自己上当,城墙上的弓箭手和床弩终究还是最让他顾忌的存在。

    直到重新结阵完毕的盘古军向前推进到了距离城墙差不多一百步的时候,舍利阿泰才下令吹响了攻击的号角。

    一千突厥骑兵没有正面冲击盘古军的正面,而是分两路兜了个圈子从两翼发起了进攻。

    对此唐笠也是早有预料,己方方阵前排推进到地上距离城墙一百步的标识处时就直接停了下来。如果突厥人再不发起进攻,他也不会在继续前进了。

    说到底,自己的目的就是诱敌而不是送死。

    这些时日以来,他早就把距离这一块摸得很清楚了,知道这就是城墙上弓弩有效射程的边缘了,再跑远一点儿自己可就真成了打狗的肉包子了。

    当然事情也不可能那么巧,突厥人就会正好在盘古军停下的时候发动。直接促使舍利阿泰下达攻击命令的,其实是盘古军一系列的连续操作。

    唐笠一边指挥方阵变换成圆阵,一边命令中军竖起了大旗。

    坐镇城内指挥的大春见到后立即下令充当预备队的齐大毛第三营出城。

    刚刚接收完进城溃兵的晋城北城门再次开启,当先冲出城门的是已经换过战马的李程及其麾下五百骑兵,紧随其后的是第三营两千余步兵。

    第三营接替了唐笠刚刚让出的位置列于车阵之后,李程的五百骑兵则分成了两部列于其两翼。

    这个挑衅的分量还不够,真正激怒突厥人的是城墙上的一幕。

    在身边亲卫的提醒下,舍利阿泰看向了晋城北城墙。然后他就看见了让其目眦欲裂的一幕。

    城头之上,一片嘈杂声中几面军旗正在燃烧,然后就有几个突厥发式的人哭嚎着被砍掉了脑袋。

    “杀!”

    刹那间热血上头的舍利阿泰再也忍不住了,顾不得再仔细估量的他战刀前指,嘶吼着下达了攻击的命令。

    看着呐喊着发起冲锋的突厥骑兵,唐笠终于暂时松了一口气,他知道对方总算是上钩了。

    接下来就要看己方能不能在这野外扛住突厥骑兵的攻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