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精神分裂者的梦境 » 第六十五章 大战结束

第六十五章 大战结束

    城外杀成一团,城内的盘古军也没只是看戏。他们正在百姓的配合下救治伤员、清理城墙、补充和修整守城器械物资。

    满身血污的唐笠只是简单包扎了下身上的伤口,就一直站在北城楼上观战,眼睛紧紧盯着修罗场的他一刻不停的在心里评估着战局。

    城下交战的两方,哪一方取胜都不是他想要看到的,最希望的结果自然是两败俱伤,只有那样己方的利益才能最大化。

    后秦军占了突袭的优势,又全都是骑兵,在一开始就建立起了巨大的优势。但这种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点点的减弱,因为对手的兵力并不是集中在一起的。

    北城下的北魏中军虽然基本上被一击而溃,但正在攻城的五千人撤退时却没遭到盘古军的衔尾追击,整队后至少还有完好无损的三千人。

    另外攻击东西两门的北魏军也还有三四千,虽然分成了两拨,但没有受到突袭的他们是可以结好阵势后赶往北门支援的。

    随着这三股北魏军的逐次加入,战场局面在一点点被扳平,后秦军人数上的劣势逐渐暴露了出来。

    最初分成两股的羌人骑兵已经重新汇合在了一起,咬着牙在战场上左冲右突的他们如今也只剩下不到两千人了。

    “大帅!秦人根本没有出城的意思!”

    找了个机会回到梁昌身边的赵桐语气中满是绝望和怒气,吐了一口血水大声喊道。

    已经转醒的梁昌佝偻着身子坐在马背上,叹了口气道:“他们会出城的,只不过不是现在。”

    之前昏死过去的他被亲卫以性命为代价抛飞了出去,很幸运的被自己人险险接住,避免了被乱军踩死的下场。

    不过醒来以后的梁昌也就只剩下一口气了,不得已之下只能让人用绳子将自己的双腿捆在了马上,这才能够和冲杀的大军一起行动。

    腰却是无论如何也直不起来了。

    梁昌的判断很正确,其实赵桐心里也是清楚的,只是心有愤愤然而已。

    梁昌也能猜到赵桐的心思,精神萎靡的他不想多说,只是在心里想道:“战场之上,实力为尊!说是联手,其实自己这边是处于绝对劣势的,又哪有资格讨价还价?”

    当动作最慢的西门两千北魏军出现在唐笠视野里的时候,他知道出击的时候到了。

    晋城北门突然打开。

    李程的五百骑兵顺着早已清理干净的城门洞杀出,一个冲锋就将战场最北面的北魏军击溃了。

    已经被围得没有多少空间的羌人骑兵突然之间找到了方向,速度很快就再度提了起来。

    紧随李程五百骑兵出城的是两千盘古军步兵,由唐笠亲自带队。

    两天的守城战损失很大,这两千人是从三个战兵营中拼凑出来的。不过经历过连番血战的他们,论综合战力肯定要比之前还要强得多。

    李程冲杀一阵后就退了回来,守在步兵方阵的西侧就再也不动了。

    反正也没有哪个不长眼的北魏军会主动招惹他们这股阵型严整的看客。

    紧紧钉在北门外五十步处的盘古军虽然没有进攻,却像一道堤坝一样为羌人骑兵牢牢的守住了一小块安全区。

    每当羌人的速度和体力接近枯竭的时候,就会绕到盘古军方阵后方,在他们和城墙上弓弩手的掩护下安心的喘息一下,然后再重新加速出击。

    说白了,出城的盘古军就像是一个随时给羌人补血补篮的牧师,能给友军加正面BUFF。

    仗打到这个地步,其实已经很难彻底分出胜负了。

    混乱又伤亡惨重的北魏军虽然始终无法彻底搬回劣势,终究还是有人数上的优势。

    已经损失过半的羌骑虽然一个个士气如虹,终究是兵力不足,想要击溃北魏军也不可能。除非明显不想尽全力的友军也和自己一样不顾一切的决一死战。

    其实这一点上羌人倒是有点冤枉唐笠了,同样损失过半的盘古军实际上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除了城外的这两千五百人,晋城之内就只有一千多人了。说句不好听的,要不是拉了不少百姓充数,就连城墙都站不满。

    起家时间尚短的唐笠可就只有这点家底,真要是把身边的这两千多人拼光了,以后怎么办?晋城还能占得住?

    要知道,无论是北魏还是后秦,可都是一方大势力,此时此地就算全都死光了,咬咬牙同样能够再次派出足够的大军再来攻打晋城。

    就在三方都骑虎难下的时候,战局突然又发生了变化。

    夕阳下,晋城北门战场的西面突然出现了一支骑兵。待到离得近了,所有人看清楚了旗号,是北魏军。

    战阵经验不够丰富的唐笠和意识逐渐迷离的梁昌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想明白了这只敌人援军的来历。

    是之前追往泽县方向的那一千突厥骑兵!

    想明白这点之后,唐笠的心里是无奈,梁昌则是心痛。

    看清楚来敌人数只有数百之后,谁也不认为他们有彻底改变战局的能力,可其代表了什么两人却都心里清楚。

    泽县县城虽小,但逃到那里的后秦军至少有两千多人。现在追击而去的北魏军既然出现了,那就说明这两千多人至少是已经没有了任何威胁。

    援军人数虽少,却给北魏军的士气带来了不小的提升。

    鏖战已久且数量上处于绝对劣势的羌人终于再也难以坚持了。

    唐笠见状只得无奈的通过号角向其传递了信号。

    盘古军士卒的来源很杂,其中不少就是原来后秦军中的秦卒,会吹后秦军用来传递战场消息的号角很正常。

    听到声音的赵桐只愣了一下,反应过来后没什么犹豫的就率领一千多残军脱离了战场,退到了盘古军方阵的东侧。

    面对缓缓后撤的敌人,北魏军也无力追击,因为他们自己一时半会儿也无法从混乱中彻底恢复。

    落日的最后一丝余晖消失的时候,晋城北城下两支军队相距两百步距离在对峙。

    已经陷入半昏迷状态的梁昌将军队的指挥权正式交给了赵桐。能坚持到现在已经是这位老将的极限了,放下心后就再也挺不住了。

    和梁昌一样,唐笠也很清楚,这场大战已经结束了。

    北魏军最开始攻城时有两万多人,两日的攻城战损失了至少七千,刚刚被突袭后的混战中至少又损失了七八千。

    所剩的兵力虽然还有一万多,远远超过同样损失惨重的盘古军和后秦军,却是再也没有了继续攻城的可能。

    雁门关外的突厥人还盼着北上的援兵呢!决不能把军队都在这里打光了。这个道理拔延那环不想懂也得懂。

    秦历一千三百一十七年四月十三日夜。

    晋城北门外,三方口头休战协议达成。

    北魏大军北返,承诺不再追击南返的后秦军,晋城归属盘古军所有。

    当然,这里的后秦军仅指晋城北门外的这一千四百骑兵,之前被北魏军俘虏的不在此列。

    同时,北魏军还承诺不再阻止尚未被俘的后秦军逃卒,任其自行选择去路;后秦军也答应不强行索要自愿投降盘古军的己方逃兵。

    自秦历一千三百一十七年三月十五盘古军突袭攻下晋城至今,整体历时一个月的晋城之战结束。

    自秦历一千三百一十六年六月二十后秦军发动攻击至今,历时九个月的秦魏东部战场大战也结束了。

    此战盘古军、北魏军、后秦军三方先后投入的总兵力超过十八万,其中北魏七万、后秦十万、盘古军一万多。

    战后,北魏军损失五万余,后秦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盘古军阵亡人数七千。

    北魏军在初期吃了被突袭的大亏,一日内就损失了将近三万人;强攻晋城两日损失七千,最后一日被羌人骑兵突袭损失近八千;在上党一线和后秦军僵持了九个月才损失了七千多人。

    后秦军初期是占了绝对优势的,可惜没能及时攻下上党坚城。真正损失在对战中的人数其实只有两万人,随后九个月的拉锯战中损失了一万三千多人,反攻晋城损失了七千人,其余的将近几万人全部实在撤退途中或死或被俘的。

    盘古军最初出山时有三千三百多人,攻下晋城后先后补充了八千多新兵,其中有一千人是在最后两日的守城战中临时从出山的秦人百姓中招募的。大战结束时活下来的只有不到四千人,损失总数达到了七千。

    从这个数据就能看出,一支军队最大的损失其实是被突袭或被追杀时出现的,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其实损失并不会很大。秦魏两军历时九个月的拉锯战,加在一起总共也就损失了两万人,因此军队因为种种原因被突袭或崩溃后的溃逃才是损失最大的时候。

    四月十三当夜,后秦军扎营于晋城北门外,北魏军后撤三十里扎营修整,盘古军自然是全部撤回城内。

    四月十四,一万三千北魏军拔营北撤去与五千留守上党的大军汇合。

    四月十五,北魏军分兵一万北上,留守东并州的兵力仅剩八千。

    四月十六,得知北魏军已经分兵北上的一千四百后秦军离开晋城南下,准备翻越大山后撤过黄河。后秦军为其提供了必要的粮草。

    次日,得到己方在东并州大败消息的并州西部后秦军后撤。

    三日后,北魏西部军分兵两万北上雁门关。

    至此,持续了近十个月的秦魏并州大战彻底结束。唐笠终于在自己的梦中世界,率领亲手创立的盘古军在并州的东南部艰难又幸运的占据了小小的一块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