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刚拜师,菩提祖师给我一本西游记 » 第十五章 真正的元神,乃是先天之神

第十五章 真正的元神,乃是先天之神

    子时,斜月三星洞内一片寂静,宁静的夜幕中,却有一轮圆圆的‘月亮’,大颗的夜明珠点缀星夜。

    窗外明月皎洁,银辉透过窗梗撒在地上,宛似铺了一层银霜。

    李悟盘膝而坐,端正身体,平放两腿,自曲回右腿产于大腿之上,再收回左腿于右腿之上。左腿在外,成怀抱式。

    右手大拇指捏定右手中指午字决;左手拇指进入右手内,捏定右手子字决。

    此名为“子午连环决”。

    抱住右手,放于脐下两大腿间,为“负阳而抱阴”。

    虚灵顶劲,舌顶上腭,两目下观鼻准,中间齐平,微微垂帘。

    待心气适合后,含眼光、凝耳韵、调鼻息,使呼吸之气,深、细、长、匀、息息归根。

    约莫一炷香后,生气归中,生气上腾,李悟只觉小腹微微暖意,华池(下丹田气海)如海纳百川,循环不息,水火既济。

    也许自感时候到了,李悟双目半睁半闭,把意念放在两眉毛之间的穴位———“祖窍穴”。

    他的双目均看祖窍穴,两道目光自然交并。

    约莫到了丑时,祖窍穴内自然发胀,似乎突然开窍一般。

    祖窍穴之中,如创世之初,天地不分如鸡蛋,宇宙混沌,漆黑一片,分不清东南西北,上下左右,亦无序时辰。

    毫无征兆的,一道灵光一闪而过,瞬间照亮混沌的每一个角落!

    刹那光华,转瞬即逝,曾耀眼世界,最后化为一点莹莹之光,消失在宇宙角落里,不知去向。

    宛若那天地初开时的第一缕光。

    但在那灵光之中,却没有任何形体,没有任何意识波动,也没有任何大道道韵。

    灵光转瞬即逝,却让李悟内心无比的激动。

    就如同自己驾一叶扁舟,在茫茫苦海之中漂流,苦苦挣扎。

    直到某一日,黑暗中却闪过一缕光明,让已经心灰意冷的自己,仿佛看到了灯光的指引,继续鼓起勇气前行,直至度过苦海,达到彼岸,寻到真我。

    按捺内心的激动,李悟又凝神聚气。

    岂料过了寅时,无尽黑暗之中再没有光点闪动。

    “十年了,我特么终于见到灵光闪动。”

    李悟双眸睁开,不禁苦笑一声,眼中带着一抹庆幸和无奈。祖窍穴内自然就有元神的灵光出现

    当日在确立了修行内丹术的方向后,李悟没有马上开始修炼。

    而是想钻研起了静字门的学问。

    不要小看静字门。

    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

    修行内丹术的核心在于修行自己的心神以及外在形体,保持精气神不要散逸。

    故而修道者要屏除邪欲,炼己持心,达到一种空明的境界。

    就如同明月当空。

    这里指没有杂念后,真正的大道就显现了。

    然后才能阴阳相结,在中丹田“丹台”凝聚内丹,修成道果,超脱自然规律的限制,成仙成佛。

    故而在正式修行前,李悟专门来研究静字门的学问,

    清静无为、参禅打坐、入定坐观之类,他可没少下功夫学习,也没少向同门师兄和菩提祖师讨教。

    前前后后学了将近两年,李悟才敢开始修炼。

    道门炼三宝,下乘炼凡精、凡气、凡神,亦即是后天之精气神;上乘炼元精、元气、元神,亦即是先天之精气神。

    一般人初步入手工程,只能从前者下手。

    从后天法入先天法,从有为法入无为法。

    从前者下手,故精不可漏,气不可漏,神不可漏;精不可伤,气不可伤,神不可伤;精不可摇,气不可摇,神不可摇。此为养形、养命、养寿之三大要素!

    李悟又不是猴子那种天生圣人,底蕴雄浑。

    只能先尝试着修行后天之精气神来入手。

    大致步骤,无外乎是以此三宝为基础、为材料。经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等一贯工程后,收摄后天之精气神三宝归于中宫(脐内丹田),以玄关一窍立基敛藏神炁,行抱元守一之诀。

    李悟修炼后天之精气神,花了八年才踏入炼虚合道,便着手从后天入先天,修炼先天之精气神。

    丹道修炼,贵在收积虚空中清灵之气(即先天一气)于身中,然后将吾人之神与此气配合炼养之,为时既久,则神气打成一片,合为一体,而大丹始成。

    而神是心中的主宰。

    因它有灵明知觉,所以称为神。

    夫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

    元神者,乃先天以来一点灵光也;欲神者,气禀之性也!

    有神在身,一往一来,失之必乱,治之心全。

    而神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在混沌无知无觉中,忽然有一点灵光发现,就是元神,先天之神。

    又名知觉之神,为有知有觉之后天之神。

    “凡人视物,任眼一照去,不及分别,此为性光。如镜之无心而照也,如水之无心而鉴也。少倾,即为识光,以其有分别也。镜有影,已无镜矣;水有象,已非水矣;光有识,尚何光哉?”

    元、识之分别可显然而见了。

    元神与识神的关系,以树来类比,识神为枝叶,亦为树干,而元神则独为根也。枝干现于地上,根蒂藏于地下。欲知其本,需掘地。地者,长养万物,也收藏万物。

    气来入身谓之生,为何独言气?先天之气,体一涵三。神去离形谓之死,为何独言死?形体凋敝,精气耗尽,所以神去。

    而识神的运用,都是在元神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人见着识神,就见不着元神了。

    一个形象的比喻,便是把识神比作人偶,玄关比作扯人偶的线,那么元神就是扯人偶的人了。

    平常,人只能看见人偶,少有人能看见扯人偶的线,能看见人的,那就更是少之又少。

    “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

    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

    李悟反复默念着着。

    短短两句话,却是蕴含着内丹功法的重要进阶步骤。

    金乌和蛇,是元神的代称。

    玉兔和龟,是元气的代称。

    在元神显现后,用意念引导元神,使之和肾中的“元气”逐渐相结合而成内丹。

    这里的肾,是一个抽象概念,不是说人的两个腰子,而是侧重于元气的储藏功能。

    而炼神的目的,便是将后天之神,即“识神”回到我之元神上来。

    “不过这‘炼神’,可不是那么容易呀。”

    折腾了一晚上,李悟也真的有些乏困了,故而宽衣解带,躺在床上,却没有马上入睡。

    “能有灵光闪动,我也勉强算是修行小有所成了吧。”

    “来到这方世界十三年,我也该出去走走了。”

    李悟思考着,打开了自己脑海中久未开启的系统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