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明末开始生存 » 第一百三十二章 刘参将的难题

第一百三十二章 刘参将的难题

    自从官兵到了修武境内,官兵的一举一动,负责查探消息的范江,每天都会及时向文启东汇报。

    对怎样解决这三千多官兵,文启东一直拿不定主意。

    不是挡不住这几千官兵,就这一点人,文启东十几枚电浆雷就能全灭了。

    不过,杀戮是最简单粗暴的解决方式,只能表面上震慑住人,不能解决那些人对道观的内心贪欲。

    要想真正让人对凤山观敬畏,武力直接威慑要有,能直击人内心的东西也得有。

    县城内,宴席之上,双方达成了各自目的后,宴席结束,史县令和刘参将分别被自己的手下接回去休息。

    当天夜里,俩人都做了梦,在梦里,他们都向一尊神灵做了忏悔……。

    山阳镇,官兵进入修武县境内的第二天,文启东招来工匠,在山阳镇政务大院前的广场上,建了一座九米高的基座台。

    这座占地一丈方园面积的高台,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浇筑而成,圆形的台柱四壁上,雕刻的是一些祥云图案和山林景物。

    这样的小工程,对已经熟悉混凝土建筑作业的工匠们来说很简单,工匠们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完成了。

    为什么要在政务大院外的广场上建这样一个台座,观主老爷不说,工匠们也不敢问。

    何总管他们出来看了看,文启东一句“到时就知道了”,就打发了他们。

    建好了高台,文启东就回到了自己的住处,对两名书办吩咐道:“道爷我要闭关,除了官兵到来时可以通知我,其他事都给我推了。”

    交代了两名书办小事不要来打扰自己后,文启东把自己住处的院门一关,隔绝了内外,在自己的房间内,开始充当机械组装工。

    转眼两天时间过去了,关闭了两天的院门被敲响。

    “观主,观主,属下刘有泰有急事禀报……。”

    院门外,书办刘有泰一脸惶然之色,小心的轻敲着院门,用比平时稍大一点的声音焦急的喊着自家的观主。

    文启东又调试了一遍自己两天的成果,觉得没有啥问题后,打开了已经关闭两天的房门,走到院子中。

    书办刘有泰,一见到打开院门的自家观主,就急声说道:“观主,朝廷大军已经到了山阳镇外……。”

    “慌急个啥,做事要有静气,几千官兵有啥好慌乱的。”

    对于自己的两名书办,文启东并不是太满意,不论是看上去老成的谭文礼,还是眼前的这位稍显年轻的刘有泰,都不是能独立办事周全的人。

    可没办法,这已经是瘸子里面挑将军,在所能选择的范围内,最好的人选了。

    “目前政务处是怎样应对的?”

    被自家观主批评了以后,刘有泰惶急的神情变成了惶恐,躬身低头回禀道:“回禀观主,何总管和李团总带着团丁上了城墙,范所长在巡城。”

    听到手下这中规中矩的应对,文启东没有在自己的书办面前说什么,走出院门,随手又把院门关上后,说道:“走吧,带我到城墙上看看。”

    山阳镇的南门城墙上,一众镇内的高层都在城墙上站着,面对城墙外的朝廷大军,第一次经历这种事的管理者们,神情不一的聚在城楼上,三三两两小声的交谈着。

    看到文启东走上城墙,这些人立即停止了交头接耳,站定好自己的位置,躬身施礼相迎道:“属下……小的们……,拜见观主……,道爷……。”

    纷乱的见礼声,有的洪亮,有的胆怯,有的坚定,也有些是软弱无力……。

    没有过多理会山阳镇的管理层,随口鼓励了这些人几句后,文启东就把视线转到了城外。

    城墙外,几千名官军,在离城墙五里之外的田地中,正乱哄哄的在夕阳中安营扎寨。

    修武的官兵,早上吃过饭收拾好营帐,离开县城时,就已经快午时了,二三十里的距离,硬是走了三个多时辰,到了太阳快落山时才走到山阳镇。

    刘参将本来计划是在山阳镇或道观内宿营的,到了地头一看,傻眼了。

    好家伙,这是一个小镇吗?,这是一座城好不好,还是一座崭新的大城。

    十几米高的全包砖城墙,城墙下七八丈宽的壕沟,深度据探子回报有二三丈深,而且沟内还有不浅的水面。

    刘参将一看这阵势,立马没有了当天攻下山阳镇和道观的想法,指挥着手下在远离城墙之地安营扎寨。

    对于凤山观的情况,刘参将带兵来之前,也曾大致了解过,听那些到过山阳镇的人介绍时,刘参将很不以为然,认为是汇报的人夸大其词。

    一个才开观三二年的道观,怎么可能建起高大的城墙,很可能是这些人没什么见识,把一个包了砖的土围子夸大了。

    一两年的时间,只用几千人,建一座比修武县城还大的城池,在刘参将的认知里,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按说,刘参将的认知判断没有错,出错的,是文启东这个穿越作弊者,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等到了地方,刘参将才发现,向他汇报情况的人没有说谎,也没有夸大其词,自己不给赏钱把人赶走是不对的。

    文启东登上城墙看向官兵军营时,刘参将也站在营地的最高处,观察着自己需要攻打的这座城池。

    眼前的城池,不是建立在平地上,整个城池呈现北高南低的态势,南北落差至少有三五丈,从南向北看,南城墙挡不住北城的街道房屋。

    看到这种情况,刘参将立马对身边的亲兵吩咐道:“刘武,你带一队人,绕到北城去看看……。”

    亲兵队长刘武立即领命,带了五十名骑兵出营,去探查山阳镇的北城有没有可乘之机。

    建设山阳镇时,对于防御,文启东是做过推算的,在建城的选址上,已经考虑到了北高南低这一情况。

    所以,文启东挑了一处南低北也低的地形来建城。

    说起来也不稀奇,就是北城墙外,也是一片坡地。

    这也是在建山阳镇时,文启东为什么把山阳镇,建在自己购买地皮的最边缘,因为这里的地形,是一处微微凸起,比周围地形高十来米的小高坡。

    虽然是一处高坡地形,从北山下来的地下水脉,却有两条通到这处坡地,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文启东当然要把山阳镇建在此处了。

    北面的城墙,是建在坡地的最高处的,这样的地形,想要从北面进攻山阳镇,面对的是更为高大的北城墙。

    半个时辰后,刘参将就听到了自己亲兵队长的回报,清楚自己面对的是如此一座坚城后,刘参将撮着自己的下巴,感觉自己有点牙痛。

    刘参将远远地看着眼前的坚城,还有城墙上,全部身着甲胄的守城民团兵,知道自己遇到麻烦了。

    文启东站在城墙上,看了看远处官兵,又看了看天色,对身边的李虎说道:“等一会天黑了,让一些民壮上来看着就行了,你们都下城去休息,明天出城作战。”

    听到文启东的吩咐,李虎赶紧挺胸立正领命,“属下遵命”。

    随后,李虎微低着头,试探着向自家观主建议道:“观主,看官兵的样子,这是没把我们放在眼里,要不要让属下夜里去偷袭对方一下,肯定能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不用,明天用堂堂之阵把他们打垮,随后本道爷还有其它安排。”

    交代完李虎,文启东又对何成文一行人说道:“你们不用守在城墙上了,你们的主要工作,是处理好镇内的事务,安抚好民众,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何成文和李虎等人,领命各自安排自己的手下做事去了,城墙上,文启东又站了一会,确定了各方的探子也都到位后,才下了城墙回到了自己的院子。

    自文启东开始常住山阳镇后,政务处专门给自家的观主,在道医学校旁边腾出了一个院子,以供文启东使用。

    当天夜里,双方相安无事。

    刘参将在自己的大帐内,和几名手下将领商议攻城事宜,城内的文启东,在自己的院子里,对自己制造的东西进一步调试,双方都在为明天的作战做着准备。

    一夜的时间很快过去,六月初的骄阳照常从东方升起,把初夏的火热投向大地。

    今天是一个好天气,只有一些零散的白云,漂浮在晴朗的天空中,

    文启东起床后,不紧不慢的用完早餐,静坐在书房中,利用大事发生前的氛围,来修炼自己的心性,直到书办刘有泰来敲院门,文启东才起身出了房间。

    走在镇内的街道上,文启东看到,可能是知道今天就要发生交战,镇内的居民看上去都有点紧张,见到文启东,居民们犹如看见了主心骨,纷纷上前见礼。

    文启东一路上安抚着镇内的居民,几百米的街道,用了一刻钟的时间,才登上了城墙。

    城墙外,官兵已经在大营外开始集结,看了看对方那列阵时乱哄哄的场景,文启东问跟在身后的李虎。

    “有信心打垮十倍的对方吗?”

    李虎一挺身子,高声回道;“有,属下不会让观主失望。”

    “好吧,本道爷在城墙上看着你们,去吧……。”

    “属下领命”

    李虎向文启东行了一个握拳平胸礼后,转身下了城墙,带着早已严阵以待的民团兵丁,从打开的城门中冲出,迎向远处的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