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未来道路 » 第17章 收编俘虏

第17章 收编俘虏

    谢飞坐在小山坡上,他身上沉重的铠甲已经卸下,根据斥候的报告和俘虏们的交代,附近并没有了其他敌军。

    白绕的前军旗号是因为他在张燕部是统率整个前军的主将,而此次出征时,由于襄垣基本不设防,所以也就没带多少兵力出来。

    一片狼藉的战场已经平静下来,残缺不全的尸体散布在坡上坡下的草丛之中,看上去就像得了癞痢,芳草的清香和血腥味混合在一起,弥漫在周围的空气中。

    当战斗的激情过后,谢飞不禁有些茫然,不同于从前自己曾经面对的敌人,那些都是有着高度信仰的士兵,可是眼前的这些所谓敌人,他们那种惊恐茫然的眼神,粗糙的手掌和羸弱的身躯哪里像是敌人,分明就是一群被裹挟的农民。

    每一个倒下的躯体背后,都有倚门眺望的亲人,而他们翘首以盼的亲人,已经倒在了不知名的某个角落,变成了累累白骨。

    并肩而坐的小郡主感受到了谢飞情绪的低落,这让她觉得很是奇怪,打了这么一个大胜仗,谢飞怎么还闷闷不乐?

    “此战我们大获全胜,缴获无数,还斩杀了两员敌将,夫君怎么不高兴呢?”

    谢飞这才回过神来,心中也不由得一叹,暗说自己真不是做将军的料,看看人家那谁来着,总结的就非常有水平:

    死一个人是个悲剧,死一百万人就是统计数字。

    侧头看了一下小郡主,想起了刚才她冲锋的样子,谢飞不由得恨恨地回答道:

    “还不是因为你这个疯婆娘?你那么不知死活的往前冲,伤了怎么办?”说这话的时候,伸出手去对着小郡主的翘臀狠狠地拍了一下。

    小郡主听了心中一甜,倒也颇为受用:

    “好啦,我不是没事吗,你看徐晃他们已经差不多了,我们过去看看。”

    坡下的草地上,徐晃浑沮正在押着俘虏们打扫战场。按照谢飞的命令,士兵们不仅要收集武器,还要收集一下阵亡者遗体集中焚烧,不让他们暴尸荒野,也算是对阵亡者的一种尊敬吧。

    谢飞抬头望去,只见后勤部队已经越过了山岗,正向着这边慢慢走来。

    “行,我们下去看看。”见自己的队伍上来了,谢飞拉住小郡主的手站起身来,二人翻身上马,向着坡下慢慢走去。

    战场已经打扫干净,旁边是堆积好的尸体,尸堆上堆积着收集来的枯草枯枝,缴获的马匹、武器等已交由后勤部队,后勤兵们正在紧张地牵马装车。

    黑山军俘虏们集中在一起等候发落,周围是持矛立马表情严肃的华夏军第一、二军士兵,第三军的士兵们已经越过黑山军刚刚驻守的小山坡,看守着被黑山军抛弃的辎重去了。

    谢飞骑着马缓缓地向俘虏们面前走去,俘虏们用带着恐惧、慌张、好奇、希冀、绝望的复杂眼神看着这个英俊魁梧的少年将军。

    古代,俘虏的命运历来是悲惨的,嘴里说的是杀俘不祥,手上做的是手起刀落,言行不一发挥得淋漓尽致。不过收编也从来都是常态,采取什么手段全看胜利者的心情。

    这些俘虏们并不知道自己将要面临的是何种结果,他们惶恐无比地等待着决定自己命运的少年说话,既盼着他开口又害怕他说话,一个个不停地吞咽着喉咙,时不时再舔舔干裂的嘴唇,忐忑不安地等着判决的到来,就在他们手足无措的时候,一个声音飘了过来:

    “兄弟们,弟兄们!”

    俘虏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纷纷惊讶地四处张望:兄弟?跟谁说话呢?是叫我吗?接下来的声音让俘虏们知道了的确是在叫自己。

    “大家当兵打仗就是图个吃饱肚子,两军阵前那是各为其主,你我之间何来仇恨!”

    俘虏群中顿时响起了一片嗡嗡声,谢飞抬手示意安静,“今日所以之败,诸位所以成了俘虏,皆因诸位主将无能,跟诸位并无多大关系。在谢飞看来,诸位都是勇敢的士兵,每一个阵亡者都值得尊重,我们华夏军不会让诸位阵亡的弟兄暴尸荒野。”

    俘虏的眼神变得复杂起来,他们中间的许多人也曾听过各种训话,听到的无非就是各种杀啊斩啊之类的威胁词语,听到的都是各种威胁喝骂,可以说从来还没有人把他们当成人看过,谢飞的话飞进他们的耳朵时,难免会在他们的心头激起一阵波澜。

    “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乡!这些阵亡者虽然已经无法回到故乡,但我等不能让他们暴尸荒野,今天将他们安葬于此,让他们魂归故里!”谢飞说到这里时停了下来,他挥手叫过了徐晃,下令开始点火。

    徐晃策马来到尸堆面前勒住了战马,他挺直了身板端坐在马上,努力装出了一副庄严的模样:

    “点火!全体都有,敬礼!”

    在场的所有华夏军士兵立刻举手敬礼,而持矛的士兵则将长矛举在了胸前。

    俘虏们开始都有些好奇,虽然看不懂这奇怪的礼仪,但是从对方肃穆的表情能够感觉出这种礼仪的规格很高,而对方的统帅也同样端坐在战马上,正肃穆地向熊熊燃烧的大火堆敬礼。

    这种仪式感深深地震撼着俘虏们的内心,他们大都是裹挟加入的流民,在坞堡就是可以随意殴打屠杀的奴隶,在士家豪强们的眼里连人都不算,死了直接一扔完事,哪里会有人如此看重自己。

    葬礼作为进入人类文明的标志,它对人类内心的那种触动是最为猛烈的,当被尊重的感觉第一次涌上心头时,俘虏们身体一阵阵颤抖,尤其是看到火光开始燃烧起来,而火中又不乏有自己的兄弟亲人,俘虏不由得纷纷跪下伏地痛哭。

    过了许久以后,等俘虏们的情绪稳定了下来,谢飞才又看向了俘虏们,这些人的表现让他也心生感慨。这帮家伙屠杀别人的时候心狠手辣,面对自己的苦难时却悲痛不已,人类那种莫名其妙的两面性发挥的淋漓尽致。

    自己的手下们何尝不是如此,他们要不是把自己奉若神明,恐怕早就对眼前的俘虏大加杀戮了,想让他们去给敌军阵亡者举行葬礼,那简直就跟做梦一样。

    看来,能够抑制住心中恶魔的,只能是文明的程度。

    “我们华夏军此次出征,是为讨伐董卓匡扶汉室,还天下一个太平,给百姓一个平安。现在这边的事情已经办完了,诸位请自便吧。”

    俘虏们听了大感惊讶,他们本以为敌军就是不杀自己,但炮灰苦役也是免不了的,从来没有想到被直接放走,谢飞的话顿时让人群骚动起来。

    这时代的士兵来源,大都是流民和失地农民,他们已经无依无靠,要不谁特么造反啊?那些来自北方草原的人们更是谁给饭就跟谁干的主,连家在哪里都不知道,就是自己被放走了又能去哪儿呢?

    不知道是谁先开了个头儿,人群中很快跪倒了一片:

    “愿意跟随将军,愿意跟随华夏军……”

    此役,黑山军2800人中阵亡600余人,被俘1300多人,剩下的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一个很好的结果是由于敌将于毒瞬间就被徐晃被杀,他手下的骑兵被俘的很多,总共有500余名骑兵被俘,缴获的马匹近700匹。

    最终,战俘中愿意留下的有800多人,其中骑兵就有400多人。

    谢飞把骑兵打乱后编入作战部队,400多步兵和缴获的战马则统统编入后勤部队。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会影响到战斗力,不过也暂时他没有更好的办法,保持稳定才是首要任务,等以后忠诚度提高了时机成熟了再说吧。

    谢飞看了看天,估计时间差不多是下午3点(没有手表让谢飞很是郁闷),这时候后勤部队已经翻过山岗和第三军汇合去了,山岗后正升起了道道炊烟。

    望着袅袅的炊烟,想起了行军前要求的无烟灶,谢飞不由得叹了一口气,纪律这东西真不是短时间可以形成的,它需要长时间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真正成为纪律。

    说话简单,但是队伍的重新组编工作也颇需要些时间。

    徐晃、浑沮小、郡主三个人正在为骑兵的分配闹得不可开交,直到后勤部队的补充兵翻过了山岗,那三位军长还在为了多挑几匹健壮的马匹,多要几个魁梧的士兵而吵吵嚷嚷。

    谢飞翻身上马缓缓地走上了山坡,微风轻轻拂过了他的面孔,尸堆已经燃烧殆尽,烧焦了的头发一样的味道依然弥漫在四周,覆盖在这安静祥和的美丽原野之上,而遍地的血色诉说着那些刚刚逝去的生命曾经的存在。

    看见山坡上不远处有些百姓模样的人,谢飞轻轻地夹了一下马腹走了过去。

    百姓们三五成群,分散在一大片草地上,每个人都是疲惫不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面有菜色,看样子是吃了不少苦。

    有些胆子大的百姓看士兵们管的宽松,已经开始生起火来,在火堆上烤着黑乎乎的东西,也不知道是些什么玩意儿。

    看见谢飞走了过来,人们纷纷伏在地上一动不动,就像是已经养成了习惯一样。

    谢飞的心中暗自叹息,他下马扶起了其中一人,随即又向四周喊道:

    “诸位不必如此多礼,都站起来说话,你们都是哪里来的?”

    有些胆子大的人小声回答道:

    “我们是被黑山贼劫掠的百姓,山后还有许多。”

    百姓恐慌的眼神刺痛了谢飞,这一刻,他的内心第一次真正有了一个念头,自己既然已经来到了这里,那对这个时代似乎应该做点什么。

    开始的时候,谢飞的想法非常简单,那就是先保命再说;后来有了小郡主,心里也多了一层牵挂;再后来的所见所闻,让他开始深深地同情这个时代的百姓,开始感受到这个时代的痛苦。

    也就在刹那之间,他的内心突然出现了一个小念头,建立一个平等文明社会的想法,开始像野草一样在心里疯狂生长,一发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