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年代,从养猪种菜开始 » 第025章 第一个大年夜

第025章 第一个大年夜

    到底要不要陪着阿秋回门?

    这事儿,事关林小锋今后在林大娘家的正式地位。

    所以还得慎重考虑才行。

    但不管怎么说,日子还得过、大年夜还得守。

    到底是新年!

    红光生产队的家家户户,都笼罩在一片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当中。

    每户人家的院门上都贴着大红对联,倒贴着福字,堂屋大门自然也不例外。

    而家家户户的猪圈门上,则贴上写着“水草通顺”、“五畜兴旺”之类的红纸条。

    粮仓上贴“五谷丰登”、“稻穬满仓”之类的字样。

    这些纸条用的是最便宜的、动不动就会掉色的红纸。

    上面歪歪扭扭的毛笔字写的也不算好,甚至有些还是没什么文化的主家,去邻居家照猫画虎,一笔一划的照着抄下来的。

    让人一看都觉得别扭,但却同样不失喜庆。

    还别说,经过这么一倒饬,节日气氛一下子就变的浓厚起来。

    “砰,砰砰——”

    漆黑的夜色中,有调皮的半大小子在零零碎碎放炮仗玩。

    偶尔也会有一两颗窜天猴,发出凄厉的尖啸声,冲上夜空,然后猛然炸响。

    这种最廉价的窜天猴,就算是农村人很是稀罕的烟花了。

    邻家小孩每次燃放窜天猴,都能引得村里不少其他囊中羞涩的小家伙们,仰着脖子眼巴巴的看。

    时不时的,还会“哧溜”一声把流出来半尺长的鼻涕,给猛然吸回去。

    然后继续仰着脖子,眼巴巴的等别人放窜天猴...

    大年夜里,婆娘们会嗑着瓜子、或者是抓一把炒蚕豆,围着火炉一边闲话家常,一边守夜。

    而劳累了一年的男主人,有些则会去大队部里,围着那台集体所有的收音机,聚精会神的收听《全国广播晚会》。

    这种有点类似于后世电视台春晚的广播节目,其中包含了戏曲类、曲艺类节目。

    时不时的还会穿插相声。以及歌曲演唱之类的。

    其中最受大家伙儿欢迎的,恐怕就得数《有奖竞猜栏目》了。

    往往到了这个环节,电视台会在节目中间,插播10几个谜语、或者是智力测试题让全国听众一起来猜。

    有些喜欢猜题的听众,会早早准备好钢笔、小本子,坐在收音机前仔细听题。

    然后全家人聚在一起,认真推敲答案。

    等到大家认为自己的答案绝对正确之后,就会重新抄录到正式的信笺纸上,装进信封。

    然后第二天一大早就跑到邮电局去,把答案寄到广播电台。

    这种信件是不收费的。

    寄信人只需把信封剪掉一个角,然后在上面写上“有奖竞猜”字样,就可以免费把信寄出去了。

    知青钟振良,还有赵娥她们,便是乐在其中的狂热爱好者。

    在这个时期,社员们大年夜的娱乐活动不多。

    有沉浸在“有奖竞猜节目”中不能自拔的人,当然也有兴趣爱好,没那么高雅的人。

    所以在生产队里,大年三十晚上,也会有不少年轻人偷偷摸摸的聚集到一起打牌。

    敢同时点亮2盏煤油灯,而且玩的不亦乐乎、声音都快掀翻屋顶的。

    不用说,他们铁定是聚在一块打扑克。

    输了的人,要么往脸上贴纸条,要么就是被罚蹲凳子。

    玩的再大一些的,无非也就是喝花椒水,辣椒水...

    像这种玩牌的人,他们玩的光明正大,自然也不怕人知道。

    那还有一些打牌的人,他们则会事先用厚厚的棉布,把窗户板、连同堂屋门板都遮挡起来。

    而且打牌的时候,全都是静悄悄的、生怕被人知道...那么这种人,他们铁定是在打长牌耍钱。

    而且耍的往往也不大。

    要是手气背的话,顶大也就是输个块儿八毛的。

    可事情不大,但性质却不同。

    要是这些耍钱的社员,不小心被巡逻的民兵、或者是下乡暗访的公社干部给抓住了的话...那可就惨咯!

    轻一些的,当场会被公社干部将所有人兜里的钞票罚没,严厉批评一通,然后被勒令写出保证书。

    要是严重一点的话。

    ...

    所以这些参与耍钱的人,往往都玩的非常的隐秘、非常的小心,生怕被人给举报了。

    没办法...在这个时期,好多人都好这口:喜欢动不动就去找干部反应情况。

    甚至还有亲生儿子,把老子给送进去的情况发生...

    结果搞得人人自危,谁也不敢信谁。

    林小锋自然是不会去和他们打牌,更不会耍钱的...

    这两天虽说寒流已经过去了,可晚上还是挺冷的。

    你说一帮子大老爷们儿,鬼鬼祟祟的钻到一块儿,弄得浑身紧张、脸红脖子粗的的。

    结果就输赢个块儿八毛的,图啥呀?

    所以林小锋干脆搬根凳子,独自坐在院子里发呆。

    “小锋哥,给你。”

    阿秋拿着装炒花生的小篮子走过来,“过两天回门的事,你不用放在心上,我自己回去就行了。而且我爹娘,他们没大娘这么好说话,只怕你去了,也呆不住。”

    炒花生这种奢侈品,平常庄户人家是舍不得吃的。

    要不是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或者是遇到重大节日,几乎没几户人家舍得炒花生给孩子们吃。

    善解人意的阿秋在凳子上缓缓坐下,“嗳,小锋哥,你不是让大娘多种点菜吗?”

    林小锋点点头。

    自己要想从70年代,贩卖一些农副产品到现代社会去赚钱,当然得多种一点蔬菜才行。

    不过光靠林大娘家那两分多自留地,确实种不出来太多东西。

    到外面去收购,当然也可以。

    可问题是,那种事情不能做的太频繁、收购的数量也不能太大,否则的话,迟早会引起供销社生疏门市负责人的注意。

    虽然说农民贩卖点自家种的蔬菜,倒也没啥,不至于会被扣上投机倒把的帽子。

    可自己这不一样啊!

    这相当于是专职二道贩子了,要是自己三天两头的就去收购别人的农副产品?

    而且数量还不小?

    时间长了,迟早得出事!

    所以林小锋觉得,还是得想办法弄点地,自己种是稳妥的。

    可问题是,家家户户的自留地,都被村集体分的死死的,自己又能上哪弄耕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