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人在大明,狂刷短视频 » 第三十四章 搞钱为重

第三十四章 搞钱为重

    今晚的宴席,王川喝了不少,一方面是要安叶天雄的心,防止他起疑。另一方面,确实是山珍海味太难得了,不吃饱喝足总觉得亏了点什么。

    长路漫漫,人生能有几回这样的肆意,王川索性就喝了个够,喝了个痛快,然而明朝的酒并非如今的蒸馏酒,度数太低,饶是肚子喝饱了,都没有几分醉意。

    躺在叶府的客房中,养着窗外的圆月,身下是舒适的被子和软软的枕头,王川一时间竟然有些睡不着,总觉得一切都是梦一场,捏了捏脸,生疼!确定不是梦境以后,百无聊赖的他开始了未来的谋划。

    马上就要进入湖广地区了,按照自己的规划,需要新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基地。这个地区主要是建造一些现代化建筑,例如水电站,武器库之类的,还有培养属于自己的人马。

    如今刘六刘七是忠于自己的,始终将自己当做“雷公降世”。已经吸收进刘六刘七部众内的山贼,也就是原来属于张茂的百来人,忠诚度略差,但是属于慢慢也能调教的那一波。最后就是流民了,人数将近四百来人,在“弥勒降世”的影响下,也能够基本信服自己。

    人口只有五百来人,张茂那边每个月说好了会往黄州府输送一百人。以目前的人口来看,建设基地还是捉襟见肘。

    人口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资金,这也是王川一路上最烦恼的问题。难啊,在这大明朝,一个普普通通的穿越者想暴富,除了贩卖信息差就是搞高科技,这两天在王川身上都不适用。高科技什么也不懂,贩卖信息差更不现实了,以王川的水平,能记得正德年间发生了哪些大事就算不错了。

    搞钱,搞钱,搞钱,就在王川绞尽脑汁思索哪里能挣钱的时候,突然想起来最开始刷的那个传国玉玺,如果要是刷到一些古董古玩,找当铺当掉不就有钱了吗?

    打定主意的王川说干就干。

    【天音】启动!

    看了看能量值,120点了,很好,今天就先刷个五条试试水!

    前面几条都是美食美景美人,意义不大,刷到最后一条,王川愣住了。

    【李白唯一存世真迹《上阳台帖》,短短25字却价值46亿人民币。#历史#文物#国宝#李白】

    视频中一副字,“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全卷苍劲雄浑而又气势飘逸,用笔纵放自如,快健流畅,法度不拘一格,一如李白豪放、俊逸的诗风。全贴结体亦参差跌宕,顾盼有情,奇趣无穷。

    居然是《上阳台帖》,这可是传世书法啊,而且还是诗仙李白的真迹,这不得换个十万两白银?

    王川毫不犹豫点赞拿下,卷好放入自己的包袱中,接下来的资金就全靠这副字了。

    拜别了叶天雄和叶无双以后,王川一行人又重新踏上了去往黄州府的路。过了开封府就是汝宁府,一路无事,直接进去入了黄州府。

    黄州府,北周大象元年(579),北周初置总管府,领安昌郡,郡领黄陂县。黄州州治黄城。隋朝开皇三年(583)罢衡州,始以齐安郡为黄州。

    黄州治所迁到南安城(今新洲邾城)唐太和五年(831),黄州刺史刘嗣之始将州治迁徙到与江南武昌相对的江北赤壁山之上(今黄州区)。

    此后,黄州之名未曾改变。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改黄州路为黄州府,属湖广行省。

    黄州由黄城镇演变,黄州因黄祖而得名。《隋书·地理志》载:“(永安郡)黄陂,后齐置南司州,后周改曰黄州。”“永安郡,后齐置衡州,陈废,后周又置。开皇五年改曰黄州。”

    以上两条记载,前者针对黄陂县而言,后者针对永安郡而言。

    前者说后齐于黄陂置南司州,后周改曰黄州,此乃后周的黄州。后者说后齐在永安郡内置衡州,陈朝废,后周又置衡州,隋开皇五年,改衡州为黄州,此乃隋代的黄州。

    按,后齐亦名北齐,后周亦名北周。《湖北舆地记》载:“陈太建五年伐齐,克黄城镇。立司州,领安昌郡。废浐州。旋没入后周,改司州曰黄州,置总管府。”

    黄州府辖有黄冈、麻城、黄陂、黄安、蕲水、罗田、广济、黄梅八县和蕲州。

    王川就任地就在蕲州,不过在此之前,他得先去一趟武昌府。

    武昌府城,即后世的武汉市武昌区。春秋战国以来,武汉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元代成为湖广行省省治,明清时期被誉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和“天下四聚”之一。

    因此,想要将手中《上阳台帖》卖个高价,富裕的武昌府城是个好地方。

    三人在人流如织的府城街道转了又转,才发现一处当铺。

    当铺的柜台比常人高出许多,典当者需要举起抵押品,故接待员称为“朝奉”。

    在大门与柜台间有一木板称为“遮羞板”,另外有“票台”和“折货床”以进行交接手续;而当铺为多层楼房,用以储存抵押品,而又因为典当业属高风险行业,当铺建筑也有特别的风格。

    王川走进的这家当铺也一样,坐在高处的朝奉懒散的说:“当什么啊?”

    王川小心翼翼的从包袱中抽出那卷《上阳台帖》,朝奉接过来,随意打开,本以为是哪个落魄书生画的水墨画,结果仔细一看,正文前面赫然是宋徽宗赵佶跋文,为:“太白尝作行书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

    接下来是元代张晏跋曰:“谪仙书传世绝少,尝云:欧、虞、褚、陆真奴书耳。自以流出于胸中,非若他人积习可到。观其飘飘然有凌云之态,高出尘寰得物外之妙。尝遍观晋唐法帖,而忽展此书,不觉令人清爽。”

    还有元代书法家欧阳玄题诗云:“唐家公子锦袍仙,文采风流六百年。不见屋梁明月色,空余翰墨化云烟。”

    朝奉当场呆愣在原地,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传世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