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人在大明,狂刷短视频 » 第三十九章 万象更新

第三十九章 万象更新

    蕲州府城严格意义来说就是个县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有的都有,比如说连锁钱庄,医馆,粮店,铁匠铺等等。

    王川带领后勤部外交部等人到了一座钱庄门口,门口挂着“庆丰钱庄”的招牌。

    来钱庄之前王川就用手上不多的银子租了一辆带马夫的马车,双马四轮,纯粹放货用的,还买了一口大黑箱子,东西都准备好以后才带领众人到钱庄门口。

    王川嘱咐众人在外面等候,自己独身一人走进了钱庄。从衣服的内衬中掏出了五千两银票递了过去,掌柜的接过银票,仔细堪对了一番,确定银票的真伪。

    银票的防伪,主要还是从密押和对印等方法入手。所谓密押,就是将银票的金额数和签发时间不以数字填写,而是以汉字作为代号。这些汉字代号,每个钱庄都有自己的规定,而且还会定期更换,只有掌柜和账房先生才能知道。

    例如,日升昌票号就使用了“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来代替“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这十个数字,而用“国宝流通”来代替“万千百十”这四个位数。

    这样,一张写着“赵国氏宝”的银票,就代表了一万两千两的金额。这样的密押方法,对不懂的人来说,就像是天书一样,难以破解。所谓对印,就是将银票的正反面局部图案组成完整的对印图案,如对印面额数字和对印图案。

    这样的对印方法,需要使用双面凹印技术,难以模仿,而且还可以通过透光和触摸来识别。这种对印方法,也是现代纸币防伪技术的先驱。

    古代的银票虽然只是一张纸,但是却有着非常精妙的防伪技术和方法,从纸张、印刷、书写、印章、密押、对印等多个方面来保证银票的安全可靠,防止造假。

    掌柜见密押和对印都没有问题,便嘱咐手边的伙计提五千两银子出来,放进王川带来的大黑箱子中。王川站在旁边,仔细清点清楚,才让伙计把箱子抬到马车上。

    五千两银子放在马车上,车辙印一下子就深了不少。王川将十几人分为几个组,分别去棉衣店,铁匠铺,粮店谈价格,因为要的量比较大,一家一家谈反而吃力且浪费时间,正好让外交部的那些人去锻炼锻炼,而自己则和陈时中往一家名声远扬的医馆而去。

    一名郎中三十来岁,精神奕奕,坐在桌子后,听完王川的话,不禁面色疑惑:“你让我把店搬到你们那荒无人迹的地方?你不是在说笑话吧?”

    王川面带微笑,说:“这位先生,您这店一个月能挣多少银子?”

    郎中思索了一番,说道:“这个不固定,不过每个月五两银子还是没问题的。”

    王川豪爽的说:“我给你每个月十两,年底还有分红,店面我来提供,不收房租。还给你提供十名学徒,免费驱使,不过你不能藏私,三年内要让他们出师。”

    郎中心下一盘算,划算,实在划算,不就是带徒弟吗,自己这边带徒弟还得供吃喝住宿,去那边自己什么都不管,只管看病领月薪,而且年底还有分红。

    王川这边心底也笑开了花,十两银子太划算了,眼前这位可是李言闻啊,药圣李时珍的亲爹,不过此时李时珍还没有出生,但能把他爹请过来也是太划算了。

    李言闻医术高超,为人忠厚,深受邻里赞赏,跟王川聊完以后便约定三日后前往漕河镇。

    王川走出医馆,心情大好,一旁的陈时中纳闷道:“请个郎中给你乐的,每月十两银子可不便宜啊。”

    王川笑着回答:“十两银子而已,能把他请过去,以后咱们那五百多人健康这块算是有保障了。”

    陈时中刚想说点什么,三组分派出去的人手回来了,一一汇报信息。

    “五百件棉衣量太大,没有哪一家衣店能单独接下,我们找了五家衣店,每家定了一百件,交货日期得在三个月以后,单价为二钱银子。总计需要一百两银子。”前往衣店的几人将信息详细叙说。

    王川点点头,对他们说道:“每家五两定金先给他们,都是辛苦钱,别让他们忧心。”说完便让李厝取出二十五两银子递给他们。

    往铁匠铺那组汇报道:“铁器也是这个情况,没有一家铁匠铺接的下这么大的单,我们找了四家,每家定了农具二十五套,总计一百套,每一套包含铲子,锄头等农具,一套定价二两银子。另外铁锅之类的厨具有现成的,我们直接买了十套,一套一两银子。总计二百一十两银子。”

    王川吩咐李厝取银子,将定金和厨具的钱给他们,让他们先去结账。

    最后是粮店那组汇报,“一千两银子的粮食量有些大,约为两千石,我们也是找了好几家粮商才凑齐,不过他们有现粮,可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王川有些诧异,整个州府居然要好几家粮店才能凑齐两千石,不过仔细一想两千石约为二十万斤,即十吨,对于一两家来说,确实是个大单了。

    想到这里,他对粮店组吩咐道:“本来应该量大从优的,但是价格上我们不要什么优惠,只需要他们将粮食运到漕河镇即可,在那里交易。”

    粮店组几人点头称是,便各自往粮店走去。

    未多时,三组人便依次返回,将王川吩咐的事都办好了。

    眼下已经是下午了,众人匆匆在一家面馆用过饭,便坐着马车匆匆往漕河镇赶。王川坐在马车一角,想着各项事宜,人手一件的棉衣过年的时候是没办法发到手上了;铁器这块急不来,春耕之前交付即可;餐饮部的厨具到位了,粮食也可以在明天抵达新城。

    衣食住行,已经慢慢解决了一半,住和行的问题急不来,得靠基建一步一步的发展。好在人手和银子暂时是够用的,不用为这两样发愁,作为《帝国时代》的老玩家,发展时期最烦恼的的就是没钱和没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