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离离原草上草 » 第三十八章 藏书阁无宝

第三十八章 藏书阁无宝

    王柏川瞧见那老汉的年龄都能做他爷爷了,心想,你们说我是你们的恩人我多少还能接受,说我是你们的再造父母,这我实不敢当,连忙扶起老汉,说道:“老人家请起,再造之恩什么的我可担当不起。”

    那老汉伸手将竹篮举过头顶,说道:“官人,这是老汉自家种的一点花生,希望官人不要嫌弃。”

    王柏川见竹篮里装着半篮花生,番薯之类的粮食,暗想平安县干旱多日,这花生恐怕是老人仅剩不多的干粮,自己怎么好意思拿,再说自己平时也不吃这些,他知道这是老人的心意,伸手指了指天,推让道:“老人家不须多礼,下雨乃是天意,老天怜悯这里的百姓所以才降下雨来。”

    旁边一老太婆凑到王柏川身边,双手捧着同样的竹篮,里面装着大枣花生,叫道:“官人,这些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请官人一定收下。”

    王柏川见众人官人长官人短的叫,再也不喊他神仙了,不由笑道:“你们怎么不叫我仙人了?”

    那老太婆咧嘴一笑,说道:“嗐,官人别以为我们老百姓都傻,世上哪有神仙啊,不过官人救了我们大家伙,对我们有大恩,我们就是叫官人几声神仙又有何妨?”

    王柏川听闻放声大笑,原来平安县的老百姓并非真的糊涂,他刚才还担心这些百姓再来求他做些难以办到的事就麻烦了,这下彻底放心了,口中说道:“我现在有事,这些东西我实在不能收,请各位乡亲拿回去吧。”

    那老太婆笑道:“我们知道,官人现在被县令大人聘为藏书阁先生,官人定然是去办理公务的吧?”

    王柏川好奇道:“你怎么知道县令大人聘请我们为藏书阁先生?”

    那老太婆呵呵笑道:“我们是平安县当地百姓,对这里的事情自然熟知了,如果消息不灵通的话,一旦匈奴人打进来我们这些老家伙跑又跑不掉,岂不都要死翘翘了?”

    这老太太说话还挺风趣,他笑道:“既然你们知道我是干什么去的,那就请各位乡亲让个道吧。”

    那老太太说道:“我们的命是官人救下的,这点东西只是我们一点心意,官人是不是觉得老太婆的谢礼过于寒酸,看不上我等的礼物?”

    王柏川连忙解释道:“不是,不是,诸位乡亲的好意我心领了,东西我实在不能收。”

    西北民风淳朴,王柏川替他们赶跑了匈奴人,又下了场及时雨,他们从心底感恩,不能不有所表示,那老太太将竹篮硬往王柏川怀里塞,说道:“官人如此说,便要收下。”

    眼见众人越聚越多,都拿着东西往他身边拥来,王柏川无意中瞅见那卖肉的汉子竟然从肉铺扛了半只羊飞奔而来,这下真的吓坏了,撒脚丫便朝远处飞奔,留下众人在他身后大叫。

    转过几道弯,眼见没有人跟来,王柏川长舒一口气,浑身打了个哆嗦,暗叹这里的百姓热情的简直要吃人,真是太可怕了。

    前面不远处一座两层楼高,木质塔状建筑赫然出现在他眼前,门前匾额处挂着一块木牌,上面用浓墨写着藏书阁三个大字。

    他快步走到近前,掏出钥匙打开铁锁,推门而入,一道木质楼梯直接映入眼帘,只见一楼靠墙摆放着数个木质书架,上面堆放着高低不一的卷宗,他走上前扫了一眼,那上面大多是历任平安县令办公留下的存档,心中好奇,不知道郑仁寿这个平安县令平时都忙些什么,于是随手拿起一册略微翻看了一下。

    只见上面写道,八月二十日,高家大少奶奶和对门王婆吵架,二人激怒之下动手,王婆被打伤,邻居见状告之县衙,本县询问事情经过之后,判决如下,高家大少奶奶本是官宦之后,在大街上和王婆厮打,有失体统,须买肉干一条赔于王婆,另王婆为老不尊,本该与近邻和睦相处,却因一点小事和高家大少奶奶吵闹,特令当众赔礼道歉,下面还有平安县衙的印章。

    王柏川看的大皱眉头,各打五十大板,这官儿当的好啊。

    又翻过一页,再往下看,只见上面写着,十月十日,城西花寡妇圈养一头肥猪跑到王生家中,王生非但没有报官,反而私自将肥猪宰杀吃掉,致使花寡妇损失惨重,花寡妇要王生赔偿其猪,王生以家境贫寒赔不起,不予理会,花寡妇遂敲登门鼓,本县经了解王生家境贫寒赔不起肥猪,现判决如下,王生与花寡妇成亲,以弥补其损失,二人不得再以此事搅扰大堂。

    王柏川看完捧腹大笑,别人损失大肥猪来求公正,他却自顾自做起了媒人,心里暗叹,平安县百姓摊上这样的官吏不知道是该喜呢还是该忧。

    又往下翻了几页,只见上面写道,二月五日,城南五里巷马俊武去河边钓鱼,钓到三十多斤的大鱼,路上遇到农妇张氏,张氏见鱼起意,将马俊武打翻在地,将鱼抢走,马俊武遂来击鼓鸣冤,本县判决如下,马俊武身为男人却被农妇打翻在地,甚为可耻,等打的赢农妇张氏再来告状。

    王柏川越看越觉得离谱,作为县令判案本该公正无私,没想到这里的百姓到了县衙像是进了泥水坑,也分不清谁对谁错,县令大人断案要么各大五十大板,要么和稀泥一判了之,唉,郑仁寿这个糊涂官儿,

    他没心情再看下去,放下手中的卷宗,转身上了楼梯,来到二楼。

    他在二楼转了一圈,发现上面的格局和一楼没有太大不同,同样的木质书架上摆放着同样高低不一的书籍和卷宗。

    他走到书架前面扫了一眼,只见面前摆放着诗经,礼记,文札等经典古籍,还有平安县志,有些书籍上还有印有献书人的姓名和日期,原来这些书都是当地百姓进献来的。

    王柏川对儒家孔孟之道方面的书籍没有兴趣,他此来是想看看藏书阁有没有道门玄学方面的书,想从中找一找从过去回到现代的方法。

    他细细翻看了一圈,发现藏书阁关于道家的书籍少之又少,他找了半天仅找到了一本沾满灰尘的道德经和一本缺页的南华经,这两本书他上中学的时候都已经会背了,他望着手里的两本书暗暗发愁,这顶什么用?

    “王贤弟”

    背后冷不丁传来一声询问,王柏川没有防备,心中一惊,书便落在地上。

    王柏川扭头去看,不知道成秀什么时候来到他身后,正弯着腰去捡地上的书籍,他叹道:“成大人好轻功啊,来到我身后我竟然一点都没有察觉。”

    成秀听闻,有些尴尬道:“不是我故意要吓王贤弟的,只因我见贤弟独自一人在这藏书阁沉思,不知道是不是在想什么大事,我怕打扰贤弟,所以才没发出声音,我去家里拜访二位贤弟,听找贤弟说王贤弟来藏书阁了,我闲来无事,所以到这里来看看,没想到贤弟如此喜爱读书。”

    “南华经?”

    成秀捡起书一看,一本是南华经,一本是道德经,笑道:“县衙的藏书只收录一些陈年旧物,这里的书并没有大用。”

    说到这里,他生怕王柏川误会,接着说道:“县令大人知道两位贤弟是化外修行之人,不喜热闹,所以将这么的幽静的好地方派给二位贤弟修身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