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红楼之贾玉京 » 第四十一章 战况危及

第四十一章 战况危及

    杨震业出征前已经下了军令,这场战争没有俘虏。

    不论男女老幼,能拿得起刀的鞑靼人一律都要斩杀。

    跟不上大军行进速度的牛羊,离雁门关近的让后续步兵接收。

    离雁门关远的也全部都要杀死,吃不了的就全部付之一炬。

    剩下的幼童在没有食物和庇护所的情况下,不被饿死也会被草原上的狼群吃掉。

    即使心中对屠杀普通百姓心存抵触,但是当看到那些七八岁的孩童眼中闪烁的仇恨光芒时。

    贾琼和徐山也不得不狠下心来,举起屠刀,这是在这个时代,每个军人都要面对的。

    杨震业沿路派出数百斥候侦查牧民营地,然后分出小队骑兵前去攻击。

    被发现的所有蒙古人营地,全部都会被大火烧成了白地。

    零星的抵抗犹如螳臂当车,翻不起任何浪花。

    血与火染红了美丽的河套平原,使这里成为一片人间炼狱。

    从雁门关出兵第三天开始,贾琼和徐山就向杨震业请命,每人都统领着一小队骑兵四处狩猎。

    这也是他们第一次真正的领略到战争的残酷,这是看书永远都学不到的体验。

    而此时的中原大地上,蒙古人的进攻已经打到了固原镇腹地。

    因为提前有准备,榆林和固原两镇将大多数百姓都被转移到了要塞和县城之内。

    蒙古大军需要先敲开一个个坚硬的乌龟壳,才能吃掉里面的肥肉。

    但是蒙古人不善攻城,所以这些乌龟壳往往要崩掉他们几颗大牙才可能被打破,这完全不符合蒙古人南下打草谷的初衷。

    时间很快进入到七月中旬,天气到了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

    察汗的军帐里也变得燥热起来,让他感觉心烦意乱。

    这一个月他的大军行进了近千里,但是除了打破十几座人口不多的镇子,其他的收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此时楚国的六万京营部队,已经增援到各个南下的关口城镇。

    京营虽然不敢出关与他们野战,但是鞑靼大军再想继续南下也已经非常困难了。

    收获和付出完全不相称,军中开始有一些头领和战士起了归家的心思。

    但是察汗不甘心就这么退兵,如果他当上鞑靼王的首战这么收场,这对他的威信将是个不小的打击。

    所以他决定孤注一掷,将所有分散打草谷的部队重新集结起来,扑向陕西三镇中最大的城市之一庆阳府。

    如果能攻破庆阳这座超过十万人规模的大城,收获就足够让他们满载而归了。

    如今庆阳虽然有三边总督杨思诚坐镇,但是因为兵力分散各处防守,庆阳的守备军只有不足两万。

    鞑靼人攻城手段虽然不足,但是庆阳城面积大,防守需要的兵力自然也更多。

    杨思诚兵力太少,分散守城根本不可能守太久。

    察汗使用消耗战,组织大军昼夜不停的连续猛攻十日,如今庆阳城已经岌岌可危。

    杨思诚先后动员了八万青壮帮助守城,但是没经过训练的青壮战斗力有限,面对蒙古大军的进攻伤亡惨重。

    短短几天时间,已经只剩下不到两万人了。

    他麾下的将士也只剩七千,而且个个带伤,能上战场的已经不足五千之数。

    而鞑靼大军却还有七万之众,照这个进攻强度,不出三日他就要无兵可用了。

    一旦城破,城中的近三十万百姓将成为待宰羔羊。

    长安城,大明宫。

    汇报边境战况的塘报一封接着一封传来,隆庆帝和众位大臣们,每天都要花费大量时间讨论战事,但是却一筹莫展。

    今天一大早,隆庆帝收到了杨思诚的绝笔信,这表明形式十分危急,杨思诚已经准备与城同亡了。

    隆庆帝赶紧召集众臣商议,他脸色十分阴沉的问道:“蒙古人兵围庆阳府,杨思诚困守孤城,兵微将寡。

    城中三十万百姓危在旦夕,众卿有何良策解庆阳之危?”

    众多阁臣和军方大佬们这次都沉默了。

    他们都知道,如今大楚能守住黄河防线,不让蒙古人杀入关中已属不易。

    如若出兵救援庆阳府,与蒙古大军野战,以如今楚军的战斗力,很可能会遭遇惨败。

    到时候蒙古人乘势杀入关中,威逼长安,就算最后能守住长安不失,也必然造成天下震动,社稷不稳,后果将难以承受。

    大家心里也都清楚,如果庆阳府被攻破,蒙古人抢掠一番后肯定会选择收兵,这次危机就算是过去了。

    但是要以庆阳几十万百姓为代价,这个话谁能轻易说的出口。

    隆庆帝看到大臣们都缄口不言,脸色更加难看了。

    他看向罗瑾和张纯阳,心说你们当初振振有辞,说不能轻易调动大军,只要加强戒备就可以。

    朕就是因为听了你们两人的话,没有及时调整布防,才让蒙古人这么轻易的突破镇远关。

    现在你们倒成了闷嘴葫芦了,简直岂有此理!

    “罗爱卿,你有何良策?”

    罗瑾被隆庆帝点名,即使再不愿意也得说上两句。

    “陛下,蒙古人这次入寇,我边境已经早有准备,实施坚壁清野之策。

    蒙古人的粮草肯定难以为继,依臣看来,这次兵围庆阳府只是他们行险一博而已。

    只要杨思诚能多守住几天,蒙古大军自然会退兵。”

    罗瑾避重就轻,打了一招太极,隆庆帝心里不爽,面上却不好发作。

    他又看向张纯阳问道:“如今庆阳府已经岌岌可危,如何能守住。

    张阁老,你有何良策教朕?”

    张纯阳拱手答道:“陛下,我军善守城不善野战,蒙古大军却皆为骑兵。

    贸然出兵救援,恐怕会中了蒙古人围魏救赵之计,六年前的错误不可再犯。

    杨思诚精熟边事,治军有方,应不会轻易被蒙古人攻破城池。

    我们应该等各镇援军到达之后,集中优势兵力再与敌决战。”

    隆庆帝知道张纯阳说的很有道理,也算是老成谋国之言。

    但是想到庆阳城破,几十万百姓不知有多少会被残杀,又有多少会被掳掠到草原,他就感到心如刀绞。

    群臣都看出隆庆帝的心思,却都不想开口,张世睿暗叹了一口气,不得不站了出来。

    他出列说道:“陛下,如今当务之急是守住萧关防线,不让蒙古人继续南下。

    庆阳府……恐怕只能徐徐图之了。”

    隆庆帝沉默了许久,泄气般的挥手说道:“卿等先去吧,尽快商议一个战后方案给朕。”

    “是,臣等告退。”

    众臣知道隆庆帝这是妥协了,赶紧回去准备善后方案,他们也都觉得庆阳城十有八九是要被攻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