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红楼之贾玉京 » 第五十四章 鲶鱼效应

第五十四章 鲶鱼效应

    等忙活完,才刚刚晚上七点左右。

    不少新生因为太累了,已经呼呼大睡起来。

    不过现在时间尚早,还是有一些人睡不着,为了不吵到睡觉的人,纷纷拿出教材来默默的温书。

    贾琼也把教材大概翻看了一遍,随后拿出笔墨纸砚开始码字。

    床位就在他隔壁的陆羽,本来已经打算睡觉了。

    看到他在写东西,好奇的探头看了几眼,随即发现他好像是在写新书。

    他立刻兴奋的问道:“玉京,你这是在写新书吗?叫什么名字?”

    贾琼点头说道:“是新书,名字叫做《天龙八部》。”

    陆羽期待的问道:“我现在可以看吗?”

    “可以,写完再给你看,你先温书吧。”

    “好好,我等着。”小胖子乐得后槽牙都露出来了。

    贾琼如今写字用的是自己改良的柳体书法,比最开始用楷体写书时速度要快很多,一个时辰能写四千字左右,一口气写到钟灵出场。

    他觉得有点儿困了,抬头一看,却发现陆羽还趴在床上,直勾勾的看着自己。

    “你不困啊?”

    “不困不困,你写完了吗?”

    “你自己拿去看吧,我睡觉了。”

    “好好好。”

    贾琼把写完的书稿交给陆羽,自己上床睡觉去了,一堆人立刻围上小胖子,凑在一起看贾琼的新作。

    虽然字数少,但是众人依然是兴奋不已,毕竟能提前看到存稿,是每个书虫毕生的愿望。

    连续忙活了快二十天,新生们终于在老生的指导下,搭建起六座崭新的竹屋。

    如愿以偿的从大通铺搬进了四人标准套间,大家都对于自己建的竹屋还是非常满意的。

    这十几天时间,新生们不但锻炼了体魄和意志,也增进了相互之间的情谊。

    青松院的师兄们一有闲暇就会过来帮忙,所以新生与老生们也都迅速熟络起来。

    以往几届,新生完成这个“军训期”一般都要一个多月时间。

    这一届不但缩短了一半的时间,而且因为有贾琼领导,没有一个人中途再抱怨过。

    新生正式搬进青松院的这天,书院召开了一次热烈的迎新会。

    山长连同众位教授,这时才与大家正式见了面。

    新生们从这时起,才算是真正的被书院接纳,成为书院正式的一员了。

    根据每人的学业水平不同,外舍分成五个班。

    每个班分别教授四书,讲授本经和策论时所有外舍生都在一起上课。

    书院有月考,季考,大考,书院会根据考试成绩决定升舍还是降舍。

    跟其他书院不同的是,升内舍学生们不存在竞争。

    只要教授们一致认为一名学生有考取举人的实力,他就会被升入内舍。

    内舍生要升上舍时,学院才会根据内舍生排名来决定,但排名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季考时内舍头名才有机会升入上舍,但是如果教授们认为你能力不足,那就算考了头名也升不上去。

    所以升上舍非常困难,基本都要有考取进士的实力才能升上去。

    而上舍生的名额最多只有十名,超过十名时,上舍就会开启末位降级制度。

    不过到目前为止,上舍生最多的时候也就是今年,也只有九人而已。

    因为学院的这种制度,所以学生们的竞争关系并不大。

    这也是书院中的学生们,关系普遍都很融洽的原因之一。

    至于没有竞争学生们会不会懈怠,这其实并不需要担心。

    万松书院的教学质量是出了名的,有四个进士出身的教授的书院,在整个大楚也找不出十个。

    而且除了附读生第一年要交高额的学费,其他学生都不收任何费用。

    食宿,书籍,笔墨纸砚全都是书院免费供应。

    内舍生每年还有二十两银子的助学金,上舍生更是有一百两银子的奖学金。

    最近这几年,每年年终大考,都是由浙江学政亲自出题阅卷。

    要知道院试就是由各府学政当主考的,这么好的条件,谁会不珍惜呢。

    季考会影响升降舍,而大考不通过是会直接被书院直接除名的,谁敢懈怠。

    今年因为贾琼入学,书院出现了很多不同以往的画面。

    比如每天早上,书院门前的广场上都会有很多学子在这里练习站桩,击剑和射箭。

    比如每个休息日,饭堂里总是会聚集起一大群人,等着听陆羽讲《天龙八部》的最新章节。

    比如新生入学的第一次季考,就有五人直接升入内舍,让老生们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比如书院第一个学社——侠社,被建立起来。

    时光流转,转眼新生入学已经三个月,大家也已经完全适应了书院的生活。

    贾琼季考成绩出色,前几天跟其他十一人一起升入内舍。

    他们搬离了青松院自己的小竹屋,住进了青山院中。

    从四人一间的标准竹屋套间,换成了两人一间的豪华木屋套间,这就是内舍生的福利之一。

    贾琼的室友正是宋勉,他果然跟贾琼想的一样,千里迢迢从山东来求学,必是才学不俗。

    这届新生因为有贾琼在,青松院陷入了空前激烈的内卷之中。

    贾琼每天早上天不亮就会起床,站大枪桩一个小时左右。

    然后练半个小时击剑或者弓箭,风雨无阻。

    午课不论是策论课还是五经课,不管是不是本经,贾琼全都一节不落。

    晚上他不但要完成双倍的功课,还要练一个时辰的字,雷打不动。

    每十天一次的休假,贾琼还会下山练习骑射。

    第一次月考,贾琼的成绩还只排在外舍三十名开外,第二次就已经杀入前十。

    比你更有天赋的人还比你更加努力,这种压力鞭策着外舍的每一个人一起努力奔跑。

    在这激烈的内卷中,贾琼也时常给大家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让大家一同进步,因此深受外舍生们拥戴。

    五月底的季考,十二名外舍生一起升上内舍。

    这是书院有史以来,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盛况。

    这就是鲶鱼效应的显现,贾琼以一人之力,带动了全体外舍生的进步。

    六月天气开始变得炎热,正是早稻成熟的季节。

    书院有上千亩自己的稻田,也到了该收割的时候了。

    这些都要由学子们来完成,也是学院给他们安排的一次历练任务。

    书院的三百多名学子,除了一些祖籍比较远,今年要参加乡试已经回乡的。

    剩下的所有人,不管外舍上舍,全部都要下山参与收割。

    新生们已经经历过建房的考验,有了心理准备,这次倒是从容了很多。

    贾琼等新生这是第一次参与,所以被分配到凤凰山附近的田地。

    老生们最远的要到杭州湾附近的村子,乘船要走两天才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