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红楼之贾玉京 » 第九十七章 阅卷之事

第九十七章 阅卷之事

    贡院,春秋经房。

    房官刘宣终于拿到了第一批糊完名的卷子,分发给四个阅卷官。

    刘宣说道:“诸位,学子们寒窗苦读多年,心血、前程就全在这些卷子里了。

    大家一定要用心审卷,不要使明珠蒙尘。”

    四名阅卷官拱手说道:“是,我等定仔细审阅。”

    “开始吧。”

    四人领命开始阅卷,不过最先交上来的这一批卷子,基本都是仓促交卷的,水准普遍比较低,少有佳作。

    一名阅卷官连看了数篇,也没有一个能入眼的,忍不住说道:“这些卷子没有一个能取的,写的简直是狗屁不通。”

    其他几人也开始议论起来。

    “这两天的雨势太大了,估计有不少学子受了影响,草草答完就交卷了。”

    “这名考生的文章写的倒是不错,不过有一张卷子被水浸湿了一小块,墨迹都散开了。

    要是卷面整洁应该有机会取中的,太可惜了。”

    “估计最早交卷的这一批都没什么希望,只能看下一批了。”

    刘宣见四人都有些失望,出言说道:“大家还是仔细审阅一下,万一有沧海遗珠呢。”

    “是。”

    这一批卷子已经在外帘筛查过一遍,有明显脏污痕迹的已经黜落为废卷。

    但是提前交卷的考生大多受了影响,文章做的仓促。

    审了半天,连一个值得大力推荐的都没有,只有寥寥几个还能一看的,阅卷官们看的都是摇头叹息。

    这时一名阅卷官突然击掌赞道:“好文章!”

    这一举动立刻吸引了其他四人的注意,刘宣走过来问道:“孙教谕,可是有要推荐的文章。”

    孙教谕笑道:“我才只看了头一篇,后面还没查看。

    不过这篇文章写的实在是好,足以当程文出版了。

    后面的卷子要是没有问题,我必是要高荐的。”

    “那你先检查后面几卷,我先看看这篇文章到底有多出彩。”

    刘宣拿过那篇文章,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手大气舒展的颜体楷书。

    他点点头,接着通读了一遍文章,果然是严谨质朴,四平八稳,堪称范文。

    刘宣心说:能写出这种文章的,必然是才华横溢之人。

    这么早交卷,大概也是被雨淋湿了卷子。

    要是这样可实在是太可惜了,就这篇文章,就足以争经魁之位了。

    他又看向孙教谕,想问问其他的卷子有没有脏污,却见他又拿着另一篇文章聚精会神的看呢。

    刘宣心说这人好不晓事,不赶紧先检查有没有脏污,反倒又细细品读上了,要是有污迹写的再好又有什么用。

    他敲了敲桌子说道:“孙教谕,后面的卷子可都审完了?”

    孙教谕这才回神,忙说道:“这篇文章写的太好了,我一不小心又看进去了,大人勿怪,我这就检查。”

    刘宣哼了一声,拿起孙教谕说的那篇文章又看起来,发现果然也是佳作,比第一篇也不逊色多少。

    这时孙教谕惊喜的说道:“大人,这位考生的卷子全都整洁干净,并无半点污迹!”

    刘宣刚刚还在可惜,闻听此言也是大喜,忙和孙教谕一起审阅剩下的几篇文章。

    其他几名阅卷官也围上来一起审阅,都是对这几篇文章赞不绝口。

    “刘大人,这名学子前两篇文章已是佳作,这三四五三篇似乎还要更胜一筹。”

    “不错,九篇文章篇篇都在水准之上,真是令人叹服。”

    “这等文章很有机会夺魁首啊!”

    刘宣又看了一眼,确定笔迹无误,笑着说道:“此等文章主考大人看了也会高兴,孙教谕你有福气啊。”

    孙教谕闻言笑道:“运气而已,运气而已。”

    “好,孙教谕请用墨吧。”

    “是。”

    孙教谕接过所有卷子整理好,在卷首写上自己的名字,又在旁边画了一个圈,还拿出印章来盖了个章。

    这是表明他认为这名学子可以列为经魁候选,上上高荐。

    每名阅卷官只有两次上上高荐的机会,孙教谕却毫不犹豫就用掉了一个。

    如果是普通高荐,只需要画上一个圈就行,无须用印。

    刘宣笑道:“孙教谕倒是果断。”说完也在其后面进行了同样的操作。

    阅卷官、房官同时用印,这名考生的文章必定会被副主考,主考仔细审阅,不出意外必会高中。

    很快,各房第一批推荐上来的卷子就被送到了副主考吴衡案头。

    这位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也是一甲探花出身,学识不俗。

    他还有一个身份,盛嘉宾的门生,因此才四十多岁的他,在几年前被闽党抓了个错处,排挤到了南京。

    这次金陵乡试,闽党抢到了主考之位,他就是王党用来制衡何重道的。

    为的就是为了不让这内帘之中,成为闽党的一言堂。

    第一批鉴卷送来,他立刻进入状态,开始审卷。

    这一批卷子普遍质量不佳,大部分都是两个三角的普通鉴卷,有圈的都少,看的他是皱眉不已。

    大多是看几眼之后就直接打落,少数能多看几眼的,也是整体看过一遍就扔到一边,能留在他案上的少得可怜。

    最后看到春秋一房时,他喝了口浓茶,打起精神开始仔细审阅。

    当那份双印上上高荐的卷子出现时,吴衡顿觉精神一振,细细品读起来。

    他边看边不停的点头赞叹,心中已经认定这份卷子是绝对有机会夺经魁的。

    一口气将九篇文章全部看完,吴衡更是觉得非常满意,果断提起笔在卷子上画了个圈。

    副主考是没有用印之说的,只需写上评语即可。

    吴衡刚想继续写下推荐为经魁的评语,笔锋却又顿住。

    又看了看卷子上的笔迹,这手颜体书法也是不俗,但是贾琼可是也在春秋一房的。

    若是将这份卷子推荐为春秋一房的经魁,那贾琼的卷子又怎么办,吴衡很清楚贾琼是用柳体书法的。

    作为王党的一员,虽然没有人给他递过话,但是他的立场还是要摆明的。

    吴衡思索了片刻,最后只在卷子上写下了“宏远谨重,可列上品”八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