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红楼之贾玉京 » 第一百八十章 一群臭皮匠

第一百八十章 一群臭皮匠

    贾琼的话让众人为之一静,纷纷看向他。

    贾琼接着说道:“吴师兄,仲芳,你们认为朝廷现在就应该变法。

    你们谁有通盘计划,可曾做过论证,有几分把握?

    潘师兄,居安兄,你们觉得现在变法不是时机,应该先撑过这段时期。

    那朝廷应该如何撑过这个时期,伱们可有计划?”

    几人全都摇头,显然并没有什么切实可行的方案。

    贾琼接着说道:“所以我说你们的争论毫无意义。

    要想让其他人认同自己的观点,就要用方案说话,而不是空口说白话。”

    公孙月说道:“玉京说的有理,与其争论何时该变法,不如想想该怎么变法才能保证社稷稳固。”

    周熙郁闷的说道:“可惜我等整日只能圈在翰林院修书,于实务接触不到半点儿。

    早知道还不如向陆羽、严彬他们一般,外放个知县牧民一方,还能为百姓做点实事。”

    袁可法摇摇头说道:“仲芳此言差矣,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知兴替。

    你们在翰林院整理历朝历代的典章,正可以了解各朝各代的施政得失,怎么能说无用。”

    陶大春说道:“没错,要不怎么说翰林院是朝廷的储才之地,仲芳切莫心生懈怠。”

    宋勉也说道:“朝堂上的那些大人们为官几十载,也未必能完成变法。

    咱们入仕才多久,大家没有成熟的想法才是正常的。

    现在应该是咱们积累经验的时候,只有充分的了解国情,才能提出有效可行的办法,大家不必心急。”

    周熙闻言说道:“我也知道这个道理,不过我还是觉得能接触些实务更好。

    整日修书,终究是有些纸上谈兵之感。”

    徐凤年笑道:“要说还得是玉京,他那翰林院修撰没当过一天职,就去长安县衙坐班。

    这才多久,就做下这么多大事,现在直接升了侍讲学士。

    你们几个,今后可就都在他手下做事了。”

    韩巍笑道:“这我们可羡慕不来,玉京可是连立大功,已显露治世之能,皇上赏识也是必然的。”

    贾琼摇摇头说道:“我这个侍讲学士可是不好做啊。

    今日李掌院跟我说,我在长安县令任上做了不到三个月,就弄出这么大动静,在翰林院也不能差了。

    他也给我三个月,让我也要弄些大动静出来,这不是难为人吗,我可还发着愁呢。”

    陈梦龙笑道:“这也是李阁老赏识你,给你加担子了。”

    贾琼摇头苦笑道:“可翰林院又不接触实务,我上哪去整什么大动静出来?

    正好你们都在,也帮我出出主意,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你们这么多臭皮匠,怎么着也能想个好主意出来吧。”

    陶大春好奇问道:“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这是什么典故,我怎么没听过?”

    贾琼笑道:“这是我写的《三国演义》里的典故。”

    吴承宣笑骂道:“好你个贾玉京,求我们帮你想办法,还说我们是臭皮匠,真是不当人子。”

    公孙月端起他的酒杯说道:“快快自罚三杯,否则犯了众怒有你好看。”

    “对对对,罚酒罚酒……”

    贾琼摆摆手说道:“罚酒可以,不过也不能白罚,你们得给我出主意才行。

    若是有好主意,我随你们罚,若没有,那你们这些人连臭皮匠也不如,怎么好意思罚我酒。”

    于杰笑道:“你这滑头,分明是想托赖啊。”姜无极说道:“我倒是有个想法。”

    贾琼喜道:“哦,道一兄快快讲来。”

    姜无极笑道:“你得先自罚三杯,我才肯说。”

    贾琼摇头说道:“那怎么行,万一你出的是馊主意怎么办。”

    姜无极笑道:“就说你想不想听吧。”

    贾琼闻言苦笑道:“喝就喝,古有千金买马骨,今天我三杯酒得个馊主意也不算亏。”

    贾琼痛快的连干三杯酒,引得众人纷纷叫好。

    姜无极这才说道:“宋之时,翰林院曾有经筵制度。

    每年二月至端午、八月至冬至,逢单日,翰林学士为皇帝和太子讲读经史。

    到了我朝,这个制度却没有延续下来。

    玉京何不奏请重开经筵制度,为皇帝宣讲经史。”

    韩巍说道:“此言甚妙,若如此,翰林院便可有机会直接参与朝政。”

    贾琼点点头说道:“这倒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不过若想成功,恐怕会非常困难,内阁那边首先就不好通过。”

    徐凤年附和道:“没错,若是翰林学士经常为皇上讲经,皇上必会相询国事,这等于是分了内阁之权。”

    贾琼点头说道:“这事儿估计成不了,我这酒白喝了,还有没有人有别的主意?”

    周熙说道:“李掌院确实是有点难为人了,咱们翰林院整日修书,能做什么大事。”

    陶大春说道:“修书也未必不能成大事,咱们翰林院如今只是修史书。

    若是能修一部囊括天下经典的鸿篇巨制,难道不是一项壮举。”

    宋勉笑道:“陶师兄好魄力,若想修成这么一部书,怕是要穷尽数代人之力。

    不过若是能修成,也是功在千秋的盛事。”

    徐牧说道:“耗时长久倒还好说,只是要修成这么一部书,肯定要耗费许多钱财。

    以朝廷如今的财政情况,是完成不了这项大工程的。”

    贾琼笑道:“这确实是个好想法,虽然做起来肯定要耗时耗钱。

    不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坚持去做,积沙成塔,总有完成的一天。

    陶师兄,你回去好好想个章程,写份奏折,有合适的机会我会面呈皇上。”

    陶大春笑道:“这事你自己跟皇上说便是,何必还要我来写奏折。”

    贾琼说道:“你是首倡者,当然应该由你来上这个折子。”

    吴承宣这时说道:“前一阵子,广东水师不是截获了一个红毛人船队吗。

    我看了最新发来的行文,他们的国家在极西之地,叫佛朗机。

    这些人的船队因为遇到了风暴,偏离了航线,所以才会来到咱们这里。

    那些人在大海上航行了数万里,他们的航海技术非常高超,想必他们的国家也很强大。

    若是有机会到极西之地去,把他们的经典、书籍也带回来,对我们大楚应该也会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