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红楼之贾玉京 » 第二百三六章 太上皇召见

第二百三六章 太上皇召见

    宁王,太上皇第十三子。

    当年诸王夺嫡,宁王一直是太子的坚定拥护者,就像是恭亲王对隆庆帝一般。

    后来太上皇有意扶隆庆帝上位,便让与隆庆帝对立的几个皇子全部就藩地方。

    宁王能被分封在寿春这等鱼米之乡,自然是太上皇非常宠爱的皇子。

    其他皇子就没这么好的封地了。

    像燕王就被分封在北平,要时刻面对女真人的威胁。

    怀王被封在云南,在这个时代也是不折不扣的贫瘠之地。

    这次宁王因为勾结白莲教,意图谋反而全家被抓,太上皇急怒攻心之下病倒。

    隆庆帝开始每日都去重华宫看望,但是每每说不了两句就会被太上皇骂出来。

    后来隆庆帝染了风寒,也就没再去自讨没趣。

    群臣都以为两代帝王因为这件事已经彻底闹掰,因此京城虽然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却是暗流涌动。

    重华宫,蓬莱阁。

    太上皇躺在龙榻上,脸上带着些许疲惫的病容。

    老太监云奇悄无声息地走进来说道:“上皇,老太妃想见您。”

    太上皇沉吟片刻说道:“跟她说朕身体不适,就先不见了,免得过给她病气,等朕病好了再去看她。”

    云奇说道:“上皇,老太妃已经到殿外了,说今天见不着您她就不走了。”

    太上皇叹口气说道:“让她进来吧。”

    “诺。”

    云奇领旨下去,不一会儿,便扶着一个满身华贵的老妇人来到太上皇床前。

    老太妃坐到太上皇身边,问道:“皇儿,你身体可好些了?”

    太上皇说道:“儿臣好多了,太妃不必担心。

    这么冷的天,您又何必大老远的跑过来。”

    甄太妃说道:“皇儿,永旭可是在我身边养大的。

    他如今让永晔抓了,我能不着急嘛。”

    太上皇说道:“有朕在,老十四死不了,您不用着急。”

    甄太妃听到这话精神一振,忙问道:“那你打算怎么处置他?”

    太上皇哼了一声说道:“能怎么处置,贬为庶民,圈禁一世。”

    甄太妃急道:“这怎么行,永旭可是你最喜欢的皇子啊,你怎么能如此狠心?”

    太上皇愤怒的说道:“这完全是他咎由自取!能怨的了谁?

    要不是儿臣还在,您当他还有活命的机会吗?

    勾结白莲教,祸乱天下,他有何脸面去见列祖列祖,朕恨不得亲手杀了他。

    咳咳咳…”

    太上皇似乎是太过激动,激烈的咳嗽起来。

    云奇见状忙上前帮他顺气,太上皇咳了半天才停下,疲惫的闭上了眼睛。

    云奇说道:“老太妃,上皇该休息了。”

    甄太妃看了一眼太上皇,见他满脸疲惫,只能叹了口气,无奈的离开。

    云奇将甄太妃送走,又回到殿内。

    此时太上皇已经坐起来,斜靠在榻上,目光锐利,也没有了刚才那副精疲力尽的样子。

    太上皇问道:“老十四到哪了?”

    云奇回道:“应该已经进了武关,估计再有五六天便可到达长安。”太上皇点点头,沉默了片刻又问道:“京中最近有什么动静吗?”

    “北静王和贾珍最近经常走动,甄侧妃去荣国府去的也很勤。”

    云奇说完,见太上皇没有表示,便接着说道:“江浙一带今年倭寇闹的很凶,张相似是有意推杨阁老出镇平倭。”

    太上皇轻笑一声说道:“这是张纯阳一伙儿惯用的把戏了,一点都不新鲜。

    别总说这些无趣的事,朕听着烦,说点有意思的。”

    云奇想了想说道:“昨天文华斋贴出告示,要在腊月初八推出贾三元的新作《三国演义》。”

    太上皇听到这,总算是有了些兴趣,说道:“这小子总算是肯出新书了,有三年了吧。”

    云奇点头说道:“是,差不多有三年了。”

    太上皇突然笑笑说道:“这小子选在这时候出书,倒是有点儿意思。

    你去传朕的口谕,让他把写好的书稿都抄一份,亲自给朕送来。”

    云奇迟疑道:“皇上,您还在养病,不方便召见外臣吧。”

    太上皇说道:“无妨,让他来给朕解解闷。”

    云奇忙躬身说道:“诺,奴婢领旨。”

    收到太上皇的口谕,贾琼感觉有些措手不及,但不得不领旨。

    《三国演义》贾琼早已经写完,但是一直没想好什么时候推向市场,贾琼现在也不需要卖书赚钱了。

    他之所以选在这个时候推出这本书,其实是为了造势。

    《三国演义》讲的是东汉末年,由太平道黄巾起义为开端掀起的乱世纷争。

    从公元一八四年黄巾起义开始,到公元二八零年西晋灭吴,战争持续了近百年。

    汉族人口从六千多万锐减到一千余万,中原大地十室九空,千里无人烟。

    可以说黄巾起义,就是东汉王朝灭亡的导火索。

    这一次贾琼剿灭白莲教,可以用摧枯拉朽来形容。

    他仅仅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便扑灭了这个潜在的巨大危机,而且朝廷的损失微乎其微。

    这对朝廷来说,可以算是最完美的一种结果。

    但是这同时也造成了一种状况,那便是群臣和百姓都没有切实感受到白莲教的危害。

    以至于对剿灭白莲教这件事,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反响。

    这无形中便使贾琼的功绩大打折扣。

    若是贾琼等白莲教在各省举事之后,再一举荡平暴乱,那绝对会是一场泼天大功。

    但若是等到那时候,大楚必将元气大伤。

    而且以贾琼的官职,也不可能主导这种规模的战事。

    贾琼不是圣人,他立下了如此大功,自然不能让它埋没。

    不过若是直接让人来给他歌功颂德,那就显得太刻意了。

    推出《三国演义》,便是他想到的宣传手段。

    人们看了《三国演义》,自然能联想到这次的白莲教起义,贾琼再稍加引导,这份大功可就跑不了了。

    这次太上皇突然让他亲自送书稿去重华宫,这可不在他的计划内。

    而且贾琼知道太上皇在养病期间,基本上除了皇太后,所有人都见不到。

    这时候太上皇却偏偏要让他亲自送书稿过去,其中必然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