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红楼之贾玉京 » 第二百七五章 舌战群儒

第二百七五章 舌战群儒

    隆庆帝的话音刚落,刚刚错失礼部尚书之位的何重道便出列说道:“无故兴兵,师出无名,有违圣人之道,臣以为此议断不可行。”

    当年在万松书院时,贾琼便写过一篇《制夷论》。

    李云上报了朝廷,结果被通政司退回,明眼人都知道怎么回事。

    若是此时这项决议通过,以至于成功实施。

    当年的通政使王澄很可能会被问罪,甚至有可能牵连到首辅张纯阳身上。

    除了这一点,闽党反对的原因还有一点。

    若是此事能够实施,一旦功成,那么提出这个设想的贾琼毫无疑问又是大功一件,这是他们万万不想看到的,所以闽党众人肯定要极力反对。

    自古文主和,武主战。

    一听何重道的话,镇远侯穆清便说道:“笑话,跟倭寇讲道义,何侍郎也未免太迂腐了。”

    牛继宗附和道:“就是,倭寇屡犯边境,我们出兵打他天经地义,怎么就师出无名了。”

    贾琼轻咳一声说道:“牛伯爷,咱们出兵是为了帮助东瀛平定内乱的,可不是要打他们。”

    牛继宗大嘴一咧说道:“哦对对,咱们出兵是去帮忙的,绝对可说是仁义之师,东瀛人说不得还得谢咱们呢。”

    何重道怒道:“你们这是强词夺理!东瀛人何时请我朝出兵帮他们了!”

    贾琼说道:“何大人,咱们出兵之前,东瀛人必会派出使节请咱们出兵。”

    何重道冷哼一声说道:“你如何知晓东瀛人会派使节来,莫非贾大人在东瀛还有眼线。”

    贾琼嗤笑一声,并不打算理睬他。

    何重道连这种话都能说出来,显然已经失了平常心,连隆庆帝都听的眉头皱起。

    张纯阳忙训斥道:“何大人,朝堂之上不要妄言。”

    何重道意识到自己言语不当,忙告罪退回朝班之中。

    户部尚书罗瑾接着出列说道:“贾大人,大兵一动便要消耗钱粮。

    按照你的提议,朝廷最少要出动五万大军,而且还要远赴海外之地作战。

    这不但会消耗钱粮无数,还存在极大的风险。

    这海上的风暴巨浪就不说了,单说大军在海外作战,消息传递困难,交通不便。

    万一遇到危险,朝廷想救援都来不及。

    你说我军进入东瀛之后,粮草都会由东瀛人供应,但是万一他们背信弃义,切断粮草供应又当如何?”

    贾琼侧过身面向罗瑾说道:“罗大人,您说哪一次作战是没有风险的呢?

    若是因为有风险我们就裹足不前,恐怕现在这长安城还在蒙元手中,何来我大楚收复中原的壮举。”

    罗瑾说道:“中原是我华夏故土,怎可让蛮夷占据,自当寸土必争。

    东瀛乃是邦外之国,与我大楚并无关碍,乱与不乱与我何干?”

    贾琼说道:“罗大人,我的奏折上已经写的很清楚了。

    倭寇皆出于东瀛的战败武士,这些人都是日本的贵族阶层,若无战乱,断不会出海为寇。

    我们之所以插手东瀛内战,就是为了切断倭寇来源。”

    罗瑾说道:“据我所知,倭寇之中,只有十之二三是真倭,其他的都是我朝的乱民。

    就算你能平息东瀛战乱,恐怕也断不了倭寇的来源吧。”

    贾琼摇摇头说道:“罗大人说的很对,但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真倭虽然只占据倭寇的小部分,却是绝对的主力。

    每逢战事,必定是真倭冲锋陷阵在前。那些依附于倭寇的楚民只能摇旗呐喊,打打顺风仗罢了。

    若是没有了真倭带领,他们就会如同一群没有牙的老虎,还能有多大的威胁。

    不过若是长此以往下去,依附于倭寇的楚民越来越多,倒是真有可能成为更大的威胁。

    所以平定倭乱刻不容缓,绝不能拖延,让事态继续恶化下去。”

    这时兵部尚书杨思诚出列说道:“贾大人所言甚是。

    倭寇去年就频繁袭扰我江浙一线,让沿海地区动荡不安,损失不小。

    如今更是能聚集起上万人同时攻击淮扬地区,绝不能再等闲视之。

    我同意贾大人提出的战略,我大楚从北到南数万里海疆,要防范到处流窜的倭寇实在是太困难。

    贾大人的平倭之策是釜底抽薪之计,可以一劳永逸解决问题。

    兵部上下对这个战略都非常赞同,我实在不明白罗尚书和何侍郎为何会反对。”

    北静王水溶接着出列说道:“五军都督府也认可贾大人的平倭之策,愿意全力配合。”

    隆庆帝点点头说道:“罗阁老,你可还有异议?”

    罗瑾说道:“皇上,如今国库是什么情形您也知道,实在是拿不出什么钱粮来支持大军劳师远征。

    若是贾大人能自行解决粮草问题,臣便没有异议。”

    罗瑾这话里其实藏着陷阱,贾琼若说他可以为大军提供粮草,那这军队是他的还是朝廷的,这必然会引起帝王猜忌。

    贾琼说道:“皇上,若是户部拿不出银子,共济会中央银行可以提供低息贷款。

    等平定东瀛之乱后,再用战利品归还便可,月利仅需三厘银子。”

    罗瑾不悦说道:“荒唐,户部岂能向共济会借银子,这像什么样子。”

    贾琼说道:“罗尚书,堂堂户部掌管天下钱粮,居然连几万兵马的粮草都供应不起,难道不荒唐吗?

    还是你就打算指着皇上的内库过日子,每逢大事都要让皇上补贴,难道罗尚书不觉得羞愧吗?”

    “贾琼,你!”

    罗瑾被贾琼气的险些便忍不住骂人了,贾琼这是摆明了说他这个户部尚书无能呢。

    这时张纯阳也不能沉默下去了,他出列说道:“连年大灾,户部确实有很多困难,贾大人此言怕是不妥。”

    贾琼拱手说道:“张首辅,在其位就要谋其政。

    若是官员没有解决困难的能力,岂不就是尸位素餐。”

    张纯阳不悦道:“贾大人何必咄咄逼人。

    罗尚书主政户部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你如何能说他尸位素餐呢。”

    贾琼笑道:“原来张首辅也认为罗尚书没有解决困难的能力啊。”

    张纯阳皱眉说道:“我并无此意,请贾大人慎言。”

    刑部尚书左益民,工部尚书蒋允恭等闽党纷纷出列指责贾琼。

    与贾琼交好的官员自然不会干看着,也纷纷出动与他们争执起来,奉天殿一下就变成了菜市场。

    朝堂之事,一旦涉及党争,往往争的便不是事情的对错,而是立场。

    隆庆帝看着下方乱哄哄的朝堂,眉头不由的蹙起。

    虽然制衡之术一直是他奉行的策略,但是这样的场面总归看着会令人心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