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雅三国 » 第二章 金书玉册,乾坤扭转

第二章 金书玉册,乾坤扭转

    在渡头时杨蟠兴致来的匆然,正当他自得其乐时,脑海中安静多达十年之久的空白玉册突然发出猛烈震颤,射出摧残金光。杨蟠下意识的眯了眯眼睛,可周围匆忙往来的人似乎什么都没看见。

    金光来得快,收的也快,刹那间的功夫已然结束,但是杨蟠脑中增加的内容告诉他似乎触发了个了不得的东西。

    原来此金书玉册在杨潘出生时就在脑海之中了,状如玉简,细腻而温润;表覆金丝,神秘而高贵。金书玉册只有杨潘自己能感受到,这么多年来,这东西一动不动,静静地悬浮于识海之中,对杨蟠没有造成过任何影响。

    小时候杨二郎无数次想办法跟它互动,读书习武、抄书饮墨、打坐跳水、倒立憋气,各种文的武的玩了个遍也不曾得到丝毫回应,反而落了个举止怪癖、特立独行的名头被袁家的那几个胖小子嘲笑了好些年。没想到他都已经放弃了,好几年没折腾的玉册终于在此时给了他回应。

    金书玉册无名无字,一直到这次闪现后杨蟠方才明了,其作用只有在杨潘无意中发自内心创作出一首像模像样的诗词曲赋时,将由玉册收录并随机伴生出一位原本时空中三国时间点之后的历史人物,该人物必与杨潘此刻的志趣相随,或引为知己,或投效依附。同时玉册中也会收录伴生人物原本时空中他自己所作的毕生文章,另外随机奖励该历史人物所处朝代中包括军事、民生、科教、医学、政治、文化在内的任意一项知识材料供杨潘随时查阅使用。

    “卧槽,发了,还真有金手指啊”杨潘暗自呢喃“原本还寻思着此生到老也就能出一本穿越者独自苦逼的奋斗史来着,不料惊喜不是不到,只是未逢其时罢了。”

    “学生李绅见过杨少郎君。”

    正当杨蟠暗自愣神,还没来得及看金书玉册中多了个哪朝的人物,给了何种奖励时。突然边上的答话声让他回过神来。妥了,这次一定是唐朝。

    刚刚自嗨开了个‘悯’农的先河,紧接着脑海中传达出的金书玉册功能说明,再加上这么凑巧的名字,这要是还猜不出来,上一世小学都白念了。

    杨蟠腹诽归腹诽,连忙向来人回礼“弘农杨蟠,见过先生,不知先生有何赐教?”

    只见来人身着书生长袍,身高不怎么出众,体形消瘦,但是颇为精干的青年男子,朴素干净的立于身前。

    “不敢当少郎君赐教二字,绅乃清河李氏子,字公垂,家父李唔曾求学叔节公(杨蟠祖父杨秉,字叔节),绅亦幸而有缘拜于尊上伯献公(杨蟠父亲杨赐,字伯献)名下进学。今次察孝廉并受老师举荐往高阳接任县令。因为在吏曹多耽搁了些时间,原本正匆忙赶路,想在渡口封闭前赶过河去。凑巧听到少郎君的诗作,让学生对这些年游历求学途中的所见所闻深有感触,因此冒昧上前拜会。”

    “原来是家父弟子,公垂兄切勿客气,不介意的话以文约称呼我便可,我等既是世交,也算同门,我便称公垂兄为学兄,可好?”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哈哈哈,如此便好,如此便好,在此乡间僻壤都能得遇故旧,蟠今日便也不回了,天色渐黑,抢渡过河岂不危险,学兄不妨暂且委身驿站一晚,蟠自当摆宴为兄践行,只是此地条件艰苦,学兄切莫嫌弃。”

    入夜,招待完李绅的杨潘,回顾适才饭桌上对方应和自己的‘悯农’而爆出的那首小学必背金句。看来我所料不差,这李绅还真是唐朝的那位啊,这位大佬在他原本时空的经历可称得上精彩、复杂而且矛盾,只希望这一世不会堕落腐化,潦倒收场。对了,还是先看看金书玉册的另一篇给上了点什么干货吧。

    闭眼后,沉凝心神,金书玉册打开可见其中第一页正面收录了唐朝李绅的全部著作《乐府新题》、《追昔游诗》、《寒松赋》等其他包含悯农在内的杂诗、文作。

    正面倒无妨,杨蟠毕竟不是回来当诗人的,未必有多少抄诗博名声的需求和机会。背面则是收录了唐代茶圣陆羽的名作《茶经》。该书详细收录了茶的选种、培育、采收、制茶、饮茶、品茶甚至包括选择气候土地来配合栽种,以及制作制茶、烹茶工具的一系列知识。

    杨潘嘴角微翘,赚了,认识一位将来可堪大用的人才不说,单就这本茶经,还真真是赚大了。李绅这家伙将来用的时候得看住了,别看现在一副愤世嫉俗、悲天悯人的做派,粗看此人原本时空的经历,简直是鬼上身一般的转变,前半生在世青天,后半世鱼肉乡里。

    次日一早,送别李绅后,杨潘安排好粥棚的事,大手一挥,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