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雅三国 » 第五章 五家合盟,杨赐被贬

第五章 五家合盟,杨赐被贬

    最终汝南袁氏、颍川荀氏、河内司马家以及谯国郡桓家参与了进来,而郑玄则是因族中人丁稀少,只想一心治学给推拒了。这其中汝南袁氏是杨彪夫人的母族,说起来袁绍、袁术那哥俩还是杨彪的妻弟。袁氏家大业大,有自己的商队和铺面,获取了茶叶零售的主要份额。颍川荀氏祖上与杨氏在朝堂上曾守望相助,杨蟠祖父、曾祖就与荀氏耆老关系亲密。所以也成为了这次联合的主要对象。

    荀氏家族产业收入主要依赖田产,商业一向不显,与杨赐一合计,由杨氏、荀氏双方出资合作开办茶楼、茶肆,经营方面以杨氏为主。

    虽然司马家目前还不足以与袁氏、杨氏、荀氏这样的大佬比肩,但谁让杨蟠这货盯上了人司马家的那几个半大小子以及还没出生的小家伙们。随即以河内地区适宜种植绿茶,可以开办茶园为由。借口人力不足,族里派人前往圈地种植太过费事,不如助益司马家,将来也可引为臂助。鉴于司马家近些年展露的潜力,于是司马家也上船了。

    而桓家是杨赐夫人桓氏的母族,一向紧跟杨氏脚步,那没说的,再落寞了也得安排到位。正好安徽那一带也可作为主要的产茶基地,便宜外人不如便宜自己家的。

    事情顺利的惊人。但是也并不奇怪,老爷子仅仅走了一圈的功夫,这些家族的话事人纷纷染上了茶瘾,不停盘算着手上杨赐送的这点茶能喝多久,还能不能从杨老头手上再扣出点份额。都恨不得立马就能开门营业,先把上品给自己伺候到位。

    最主要是作为大家族出身,这些人可不会只凭口欲而冲动。他们可没一个笨蛋,毕竟这不是拍电视剧去强行衬托主角,或许有不少袁术那种娇狂淫逸的,但出身和层次决定了他们眼光都不差。都明白这玩意风靡大汉只是时间问题。没有一个家族能清高到忽视财富的积累,否则早晚分崩离析。

    五家因为茶叶的利益更深层次进行捆绑,约定共同进退。

    “杨小二!”茶产业的事情安排完毕,剩下的就是各族族人、家仆按部就班的去发展了。闲下来的杨蟠准备抽空好好转转京都,按照历史发展,以后怕是难能再悠闲的逛洛阳了。正溜达着,突然听到身后的呼喊声。“我说你开春回来以后就安安静静的再没露过面,这么消停可不像是你杨二的风格。”

    一回头原来是袁本初、曹孟德以及一个一副地痞流氓样,带着一脸坏笑的胖子。“本初兄、孟德兄,好久不见”杨蟠微微一笑,拱手道“喂,袁胖子,这么巧啊。”

    “嘿,我说你这梁前上吊、水里憋气的货,半年不见,嘴还是那么尖酸刻薄,听说又被你娘禁足了,这会作了个啥死,说出来让乃公乐一个。”

    “公路,休要作怪。马上要各自就职,我不日离京,难得大家都能巧遇,不如我做东,添香楼,我们好好聚聚。”

    一通寒暄,原来是袁绍补了濮阳长的缺,随时准备赴任,也是出来闲溜达顺便采买。正巧碰上了约着逛青楼的曹操和袁术,随约在一块儿去酒楼听曲喝酒。

    “恭喜本初兄即将治政一方,小弟借本初兄的好酒好菜给兄长践行,敬你一杯,请饮盛。”

    “切~~”袁术不屑道,“跑那儿遭什么罪,我等世家子弟,在京中把资历熬起来,自然不差要职,何必苦哈哈的东奔西跑。”这家伙举郎中后在中军挂职校尉,整日点个卯后满大街斗鸡走狗,仗着家里的势力自是无人过问。不过也诚如袁术所言,大家族嫡子确实无需拼搏死磕,只要智力正常,不过于废物,怎么着都会上去。甚至再有能力点,终点都不会太差。家家都编织着庞大的关系网在背后支持,无非是今年你家,明年我家的。

    “哎,公路言重了。我等不像你,家中庞大资源倾注,自是无忧。再者说,求学多年,能有机会在下面验证所学,一展抱负当然是一件幸事,值得满饮一杯,你俩稍待,我也来。”曹操说着端起自己的酒碗。目前三人组就曹操混的最差,暂时在东城防务司(杜撰,也查不到这几人小时候的资料)挂职校尉,领了个带队巡城的活。

    “切~~”袁术一看也无所谓的端起自己的酒碗“干了!”。

    “孟德说的对,来,干了!”袁绍豪爽一声,四人一饮而尽,纷纷大笑了起来“哈哈哈哈……”

    “对了,文约,你不是前段时间也补了郎中的衔吗?可有职位安排下来?”

    “未曾。”

    “不如跟我前往濮阳赴任,有哥哥我在,一定将自家小兄弟安排的妥妥帖帖。反正你年纪尚幼,去我那儿玩几年,等经验、见识、成绩上去了咱兄弟俩一齐风光回京。”

    “我倒是想出去转转,京城里呆都呆烦了,不过老爷子上次给强行安排了,家母那儿最近也看得紧,未必能让我如愿。”杨蟠婉拒到。还是算了吧,哪有功夫跟你们四处闲溜达,离黄巾起义没多少年了,况且老爷子今明两年怕是就要被罢官了,不如趁早运作布局。虽然老杨家几百年后确实能站到顶峰,可是我名字如果能有机会能供奉宗庙何必写在族谱。司马家后代那几个货将来也忒不靠谱,不如就好好给我家打工好了。

    后来听说袁绍也没能当多久濮阳长,据说是其生母因急病去世,袁绍回老家守孝去了,这一去不出意外怕是得三年的耽搁。而杨蟠同样在家也没能等到任命下来,杨赐终究是在秋末被罢官了。原本的时空里杨赐啥结局不知道,但是单看这次的激烈状况,怕是杨赐这一大家子受牵连不浅。

    荀爽老奸巨猾,早就对局势有所判断,所以在年初的时候辞官避祸,只是当时其离开时,朝中一众清流没将他的警告当回事。荀爽此时早已返乡潜心治学。

    早在今年五月,永昌太守名士曹鸾因为党人鸣冤被捕,次月被网罗各种罪名而诛杀,紧接着在公元176年,东汉末年第二次党锢之争就迅速达到了巅峰。宦官集团在灵帝的默许下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外戚势力在上次动荡中始终没能缓过劲,所以此次选择了明哲保身,非但没受影响,反而还从士大夫们手中接手不少政治资源。

    曹鸾五族之内皆被问罪。不出三月,波及整个大汉各州数十名重要官员、名士,一律罢免,永不录用。几大家族只有袁氏守住了最后的阵线。此外也仅剩一些小家族、寒门躲过牵连。自此往后,虽然还有少部分汉朝的忠贞志士对朝局报有期盼,期待有一日天子能改过自新,启用党人,重振超纲。可杨蟠清楚,今后的大汉朝堂,慢慢的真就变成了一场场生意了。

    杨赐最终还是在此次事件中被罢官免职,回家荣养。原本杨彪也将要是一样的结果。不过最终灵帝看在杨蟠三年为其施粥邀名的份上幸免,其实起主要作用的是上个月杨彪献上的十钧(三百斤)上好的贡茶,并且纳入贡品名单,往后每年都是如此数量的进贡。此外杨蟠还私下使人花大价钱买通宦官王甫,在王甫的建议下,将杨彪赶到冀州东北部任渤海太守,保境安民、剿匪御寇。为了眼不见心不烦,天子责令杨彪即刻出发,不得延误,杨氏现如今的二代,要顶着寒风外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