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雅三国 » 第十一章 杨蟠大婚,才女蔡琰

第十一章 杨蟠大婚,才女蔡琰

    接下来的时间里杨蟠老老实实的守在家里陪伴着杨赐夫妇。

    杨赐赋闲在家这两年,愈发的恬淡开明,很少拘泥于礼数。整天四处访友,兴致来了能出去两三日才回家。在家时也不时约至交好友来府饮宴,他从不谈国事,只引经论典,或畅聊山水人文。期间还特意带着杨蟠去拜访了准丈人一家。让杨蟠放心的是,不出意料,蔡琰仅出来露了一面问安就已经满足了他对自己夫人的所有期待。

    两人的婚期定在了十一月初八,还有不到一个月,虽然两人的见面于礼不合,不过这俩老头子一个即将被流放,一个被贬两年多,从年龄上更是大半个身子都入土了,早已是心如沧海天地宽。这婚事订的本就仓促简单,所以也就无所谓了。

    洛阳城一处小院落,蔡邕一家暂时委身于此,待杨蟠、蔡琰大婚后,将会受刑前往幽州。介时返回渤海的杨蟠正好陪同护送一程。借着杨氏的照顾,倒也没人不长眼的来折腾蔡邕,所以蔡家这半年过得还算安稳。至于宫里的天子,怕是早都忘了蔡邕这一茬。

    “归期许子不见期,绛帔(pèi)霞云星做珠。冰竹始知月有信,剪落霜花夜不独。”此时,一深闺女子手中拿着下人刚刚送进来的私信,慢慢品读着其中写给她的诗句。“哎呀,这坏人,怎能如此直白。”如出水芙蓉般淡雅的面庞上逐渐浮现红晕,眼中满是羞意,可读着读着,不觉得痴了。心中对未来的人生充满了期待。

    “琰儿……琰儿……”

    叫了几声,看到坐在石桌前一直愣神、不见回应的蔡琰,蔡邕一脸奇怪的走了过来。直到看见蔡琰手中的书信。内容很简单,只是一幅蔡琰的画像,画像边上写了首诗。只见诗中满满的透露出一个少年对其待字闺中未婚妻的殷切期盼,他脑中勾勒着妻子出嫁之日身着华丽嫁衣的样子。以及对婚后花前月下的浪漫生活的想象。

    “呵呵呵呵,看来琰儿这是得遇心仪的良人,这下老夫当可放心去往右北平了却残生了。”蔡邕看着眼前尚自沉浸诗中的蔡琰,不免调笑道。

    “呀,爹爹!”蔡琰猛地吓了一跳,转过身来看着蔡邕娇嗔道“爹爹过来怎么也不唤女儿一声。”

    “别藏了,老夫早都看到了”看着准备将书信藏起来,却情急之下又无处藏起的蔡琰。“这伯献兄当真是好福气,长子继承杨氏绰绰有余,次子年纪轻轻便如此出彩,兴业有旺。琰儿,你母亲走得早,老夫独自将你拉扯大,掌上明珠一般的爱护。之前因为老夫的事,我一直担心你因杨氏之恩同意婚配那杨二郎,生怕你会受委屈。直到前些天见了那小子,还算是个谦谦君子的模样。可又担心他会不会是个一心上进家业之人而忽视你,如今看来,老夫是多虑了。”

    “爹爹!”听到蔡邕的话语,蔡琰眼眶一红,站起身扑向蔡邕怀中。“爹爹怎说得如此悲切,直叫女儿听的心中难受。”

    “孩子啊,你也长大了,爹爹知道,迟早有离开爹爹的这一天。能遇上一个会怜惜你的,爹爹就心满意足了。往后的日子,你夫妻二人当扶持相伴。将来你也会有自己的孩子,等慢慢的你就明白了。”蔡邕擦擦眼角的泪水“不说了,爹爹就是过来看看你,今天老夫心情好,出去访友,中午就不回来了,哈哈哈哈。”

    这首诗的始作俑者,才刚刚从睡眼朦胧中清醒过来。等发现不对劲后一脸懵逼,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昨日喝了点酒,想到前几日看到蔡琰那清秀动人的样子,一时情动,准备搞点培养感情的节目。虽然不善作画,但是感觉到了还是可以勉强秀一下。画了一幅蔡琰的画像后,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看着庭院的夜景,想象着蔡琰嫁进门的样子。不觉间一首诗落于纸上。就这么一边乐呵一边独饮的醉了过去,连识海中金书的异动都没留意。

    早晨刚清醒了点,隐约想起来昨夜金书的异象,这一探查,直接奔溃了。金书玉册中出现了第三个人物,那一页正面抬头“李清照,宋朝,号易安居士……”背面则是南宋哲学家陆九渊整理编撰的《棉纺织全书》。里面囊括了棉花选种、培育、种植,纺纱、织造以及器具打造。

    杨蟠顿感慌乱懵逼,对呀,人呢?对比李绅、高适出现的场景,这马上要娶妻了,这李清照是啥情况?武将加盟?入驻后宫?结婚当天一送一?这俩大才女能乐意?想到这杨蟠瞬间满脑子乱码,一想到这诗是给谁写的,突然冷汗流了下来,张口呢喃“卧槽了,这位汉朝的才女不会要被宋朝乱入的才女上身了吧,那他娘的我要娶回来的到底是蔡琰还是李清照啊。”

    “不行,我得看看去,怎么想都觉得自家媳妇儿鬼上身的画面太过于惊悚。”杨蟠翻起身披上衣服就冲了出去。

    “唉?你这风风火火的又是干嘛去啊?”

    “娘,我突然有事出去一趟,中午不回来了……”杨蟠的声音远远传来。

    “这混小子,气死我了,马上要成家的人了,还跟个孩子似的。”桓氏看到杨蟠疯疯癫癫的样子,气不打一处来。旁边袁氏捂嘴偷笑。杨氏一族人丁稀少,族中气氛一向亲近随和。袁氏看着婆婆和小叔子斗法,总是觉得好笑。小叔不在的时候,婆婆桓氏那是茶饭不思,刚回来的时候那是吃饭睡觉都想盯看着,可回来不到半月,老太太啥时候看杨蟠都是一副人嫌狗厌的样子,格外有趣。

    “琰儿……琰儿……”蔡家暂居小院的院墙上伸出一个脑袋,远远的对着茅屋窗前愣神的姑娘轻轻呼唤。

    “嗯?啊……”蔡琰被吓了一跳,刚叫出声,一看是杨蟠趴在墙头,猛地捂住嘴,匆忙跑到近前“杨…你这人,怎么又来翻墙”小时候的某个影子闪过脑海“哼,你个登徒子,快下去,让别人看到怎么办,传出去羞死人了。”蔡琰羞急的满脸红霞。

    “唉,别生气,别生气,我的信你收到了吗?我昨天作画的时候,脑海里全是你的影子,只是我不擅长作画,画得不好,小姐不要介意。小姐可有取字,我当时特别想知道,一宿都没睡。”

    “你这坏人,快点下去,要不我生气了啊。”蔡琰都快要急哭了,听着杨蟠露骨的言语脸蛋更是能滴出血来。加上现在住的这地方确实不如他们家以前那般清净,人来人往很是杂乱。

    “好好好,我这就走。”看这小妞真急眼了,杨蟠也只能无功而返。

    刚跳下墙头,却听见那边传来声音,极为细小,让杨蟠还以为是幻听“哎,你等等。”。

    不一会儿,墙那边丢出一块素白丝帕,上边绣着庭院、竹子和当空一弯明月,竹子边上一对璧人,绣帕一角绣的是‘蔡琰昭姬’四个字。“我两个月前刚取的字,昭姬。”

    “呼……”杨蟠长舒了口气,绣帕上隐约散发出的清香让人沉迷,“蔡昭姬、蔡昭姬”杨蟠呢喃几声,突然向那边大声叫了一嗓子“真好听。”但是那边再没传出回应。倒是远远的另一边院里蔡邕无奈的臭着脸“哼,无礼的小子。”随即摇摇头,脸含微笑。

    心事尽去,杨蟠在洛阳城闲溜达着,蔡琰这儿没出任何幺蛾子,可是那位才女呢?不会回家后冒出一个来千里寻夫的?那老娘绝对会杀了我,虽然老太太绝对不会介意我妻妾成群,但是临近大婚搞事情,以父亲、母亲的门风,必定是不饶我。唉……算了,不想了,都没见着人呢,何必自己吓唬自己,到时候见招拆招,反正不是坏事。

    杨蟠上一世就是个大心肠的,重活一世更是如此。一连数日都没李清照的消息,虽然挂心,但也无所谓了,反正注定是他的。没准哪天李小姐心情好自然就出现了,上一世的他除了喜爱李清照的才情,还更欣赏李小姐诗中体现出来的性格以及人生态度。如果今世这位也是如此的话,那么一定会给他个意外的惊喜。

    在婚前的这半个月,杨蟠基本上每隔两天就跟蔡小姐玩一出飞鸽传书,美其名曰培养感情,以免怠慢了心上人。但是除了上次那方绣帕以外,蔡小姐再也没给这个登徒子回过礼。

    杨蟠倒也不在意,仍乐此不彼,而且这些诗文最终还被流传了出去,引得洛阳城才子佳人们议论纷纷,加上质量都还不错,一时间洛阳纸贵的场景出现。只是一些老学究看的不爽,骂其不务正业,浪费才华,有辱斯文。甚至有人不解风情的书信至杨赐和郑玄告诫,只不过这两位大佬都没当回事儿。而时间紧赶慢赶的也来到了杨蟠大婚这天。

    一大早,杨蟠就骑着一匹纯白健硕汗血良驹,头戴紫金冠,身着玄色镶金华服,身姿挺拔,一路向蔡琰家的小院而去。侧后方护卫着徐晃,亦是身跨纯白宝马,一身亮银色明光铠,批赤色披风,未带兵器,头部仅扎有红色巾帻,端是两位英武不凡的少年公子。看的路旁蜂拥围观众人中的少女们目光中异彩连连,怀春不已。

    徐晃再往后则步行四位壮硕甲兵,后随一顶八抬的绣金红色大轿,最后仍是四位壮硕甲兵护卫。虽然因为蔡邕获罪即将流放,两家早已提前商议不予大办。但弘农杨氏嫡子娶亲,在装饰、规格一应取用上还是留足了簪缨世家的体面。这时候也没有好事的敢跳出来拿蔡家说事。

    一直到能看到蔡家时,才看到大门前不远处张灯挂彩,大门上挂红花,贴红喜,仅立一老仆侍候着。杨蟠、徐晃进得二门已是来到蔡琰闺房之前,门口四位侍女都是提前几日从杨家派过来的,哪敢阻拦少主。杨蟠一看,莫名的心疼,想着回了渤海一定给蔡琰补一场热闹。

    杨蟠近前,看到两扇闺阁门扉上分别写着“臻臻荇叶,溱洧之屏。凤兮于飞,锵锵和鸣。”字形端庄秀丽,清新自然。一看就是女子所作,不用想,这就是考题了。

    杨蟠思索片刻,高声道“修来此处催妆成,玉露和风岁岁心。纯衣并蒂云帆美,急把窈窕栖凤庭。”

    “嘎吱”一声,门从里面打开。只蔡琰一人,着玄色盛装,裱绣绛红图腾,端庄大气。头戴金钗玉簪,面带红晕,浅笑处满是清新淡雅,正羞涩的看着门外的心上人。

    杨蟠见此呼吸为之一凝,如此玉人,就要与自己相伴一生,立即给甩出一个灿烂帅气的笑脸,直叫面前的蔡琰心中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