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雅三国 » 第十九章 檀石槐死,计讨鲜卑

第十九章 檀石槐死,计讨鲜卑

    经过急报得知,原来是统一北方鲜卑的檀石槐死了。目前鲜卑部落的首领由檀石槐的儿子赫连继任。然是最大的三个部落步度根、轲比能、东部大人不稳。

    这檀石槐在天子刘宏登基起就数度挑衅大汉,一直到熹平六年(177年),乌丸校尉奉天子令,带一万骑兵北击鲜卑,却因为贪功冒进被打的打败。自此往后,檀石槐虽未敢与大汉轻易开战,但是入境劫掠就再也没有停下过。

    为此天子刘宏在光和二年还颁布过‘击胡令’,号召边地太守自行组建军队抵御外寇,战功可以抵免‘鬻爵’费用或者按照战功升爵。

    但是鉴于刘宏一贯的风格,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人愿意上这个当,反而有个别劣迹斑斑的家伙为此干了不少杀良冒功的事情,搅得天怒人怨。

    “大哥…”

    “怎么,你有想法?”

    “檀石槐这一死,赫连上位突然,未必能压得服那些大部落,目前草原或许出于一个各自为政的混乱时期,我想带着精骑边关溜达一圈,看看有没有机会咬他一口,好为边关受难百姓讨些公道。”

    “休想,你小子胆大包天,说是边关遛马,最终会跑多远,你一向是没个准数。”

    “大哥放心,你不放心可以让子谦为将,嘱咐好他也成。有伏虎和季先护卫,一定没问题。他们俩的手上功夫你也见过,没事儿的,得对你家弟弟放心。再说了,蔡琰还没给我留个后呢,我不得好好苟着回来见我小娇妻?”

    最终杨蟠还是软磨硬泡的说通了杨彪,其实杨彪也明白,他这个不安分的弟弟是有着自己的野心和追求的。与其让他自己想办法去行险,不如由着他带精锐军队去安全些。

    随后渤海郡太守府签署‘击胡令’出兵任务,并向尚书台发函,做了调兵备案。

    回到家的杨蟠面对的是梨花带雨的小娇妻。

    “夫君英雄人物,妾自知不应阻拦,但是妾…妾忍不住…”正说着杨蟠刚给蔡琰擦干的泪水又涌了出来。“对不起,夫君。”

    杨蟠又是好一通安抚,才算是让蔡琰平复心情。趁着蔡琰给打点行礼的功夫,杨蟠去书房将李清照的信也做了回复,要不这一走数月甚至一年半载不回信,天知道那个小妮子会闹多大的情绪。

    全部拾掇消停,一身盔甲的杨蟠带着典韦前往军营。

    此次出兵需要抓住随时出现的战机,所以杨蟠只带了5000骑兵快马赶往边地。

    骑士们带着一个月的干粮飞速赶到了雁门。在那个地方有渤海委托甄家帮忙准备的补给,也是一个月的分量。

    出关以后就需要看杨蟠他们自己的了,抓得住战机,便就食于敌,一路扩大战果。抓不住,那也只能干粮吃完了回渤海。

    “子谦叔,此次我等是出来吃香的喝辣的,加官进爵,还是关外一月游,吹够了塞外的寒风回渤海,就看季先的了。”

    因为李进随其师在草原历练多年,关外很多大小部落都去过,而且熟悉牧民的习惯、语言。让他扮演甄家商队的镖师前往关外各部打探消息,此外杨蟠还安排数百探马,不分昼夜,轮番在周边巡弋探查。此时已经过去十几日了,不免也有些心焦。

    “二公子勿忧,我们可以再等等,目前关内还是能采买少量补给,我等留下半月口粮,若真是天命不予,我等也可夜袭折然部后回冀,这些鲜卑人娇狂的太久了,去年折然部袭掠我渤海商路不成,还真当我们不知道是谁干的?”

    “如果没机会干票大的也只能拿他开刀了,也是我大汉衰弱日久。让他们丢掉了占完便宜就远遁的习惯,竟然敢把部落扎的离大汉边关这么近,那我们就给他再回忆回忆往昔。”

    后半夜,杨蟠睡梦中迷糊着正香,突然被外面轻轻叩门的声音惊醒。“何事?”

    门外典韦轻声道“主公,李校尉回来了。”

    杨蟠猛然坐起,披上衣服来到驿站大厅时,只见徐方他们已经陪在一旁,边上的李进正抱着碗粥狼吞虎咽。

    杨蟠见此带着典韦一旁坐下等着。

    “二公子,有情报。”李进吃完一抹嘴看着杨蟠,眼中精光闪烁,语气里满是兴奋。

    “好!辛苦季先大哥了。”杨蟠起身拍拍李进肩膀,示意几人到他房间细谈。

    “二公子,进此去一路探出鲜卑王庭日前曾命令鲜卑各小部落准备肉干、草料等,按照北方游牧民族的习惯,这一定是即将有军队行进作战,才会如此。”

    “根据此次接令部落的分布,进判断大概率是冀州方向。但奇怪的是,那几个大部落却没有传出任何消息。进对此感到奇怪,便一人双马快速前往檀石槐王庭打探了一番,结果在接近王庭所在区域时遇到了赫连的军队。”

    李进仔细回忆着当时的情况“清一色的骑兵,数量一万余。进让过军阵,绕去王庭得到消息,原来是此次赫连继任后威望不足,想要以战功来达到号令草原各部的目的。”

    “赫连虽不敢与大汉全面交战,但是早已试探到幽州整个边地武备松弛、民不聊生。所以在王庭凑出一万五的骑兵,准备趁夜穿过弹汗山、大青山坳口,不惊动雁门关隘,直接翻长城入冀州,迅速肆虐冀北平原各郡后带着掳掠来的财富和奴隶再杀回草原。”

    “这赫连本事大不大不知道,胃口倒是不小,一两万人就敢掠我半周财富,真不怕被围住包了饺子。”徐方不屑道。

    “唉……自己不争气,能愿得了别人?”杨蟠怒气上涌“想必这些家伙在一遍遍的试探中,早已经发现,如果他们强行攻打关口肯定会受到抵抗,可是如果已经进来腹地后,再撤出去的话,怕是各地守卫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性格不予理会,即便是有想追杀他们的部队,可只要他们速度够快,基本上都能撤的出去。”

    “季先大哥,他们还有多少日可到?”

    “看行程八到十日。”

    杨蟠紧盯着地图,思考良久。“此地到大青山坳口有五日行程。徐方、李进!”

    “末将在!”

    “汝二人速集结兵士,进食喂马,天明时即刻出发。徐方着骑兵4000,正常行军速度,向大青山坳口进发,第五日赶到即可。”

    “诺!”

    李进着骑兵1000,军中工匠200,加速行军,提前1日到达大青山坳口。可能办到?”

    “末将领命!”

    “汝到达坳口后带领兵士,加班加点,伐木破石,于弹汗山、大青山山坳北入口前半程准备大量滚木、垒石。协助工匠制作小型投石机10台,埋伏于山坳南出口两侧半山腰处,并做好掩护。待徐方4000骑兵到达时再轮换休息。”

    “诺!”

    “赫连?呵呵,给小王子送个大礼,权当恭贺王子登基了。可惜啊,你这次还是活着回去比较好。”看着两人纷纷下去准备,杨蟠兴奋的自言自语。

    “走,老典,咱也走,得就近去趟大同府,还得去化个缘。”

    “唉。”典韦立即拿起兵器,起身跟上,只是一脸的迷惑。“化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