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雅三国 » 第二十六章 渤海更替,分批入幽

第二十六章 渤海更替,分批入幽

    天子刘宏挥退两名侍女,沉思了许久。

    “嗯?让父,怎生跪在地上,朕又没有责怪你的意思。”刘宏突然坐起身来,示意张让起身。

    “让父,去将宗室刘伯安(刘虞)请来。”

    张让行礼后匆忙离去...

    “刘虞参见陛下。”

    “虞兄不必如此。”刘宏亲自将刘虞扶起,挥退了张让“我们是近亲兄弟,此番将你唤来也只是以兄弟关系聊聊家事,切莫过于生分才好。”

    刘宏、刘虞一直商谈了一下午,刘虞离去时天已渐黑。张让看着刘虞远去的身影,心中暗自沉思。是夜宫里一小黄门偷偷去了趟杨家。

    第二天一上朝,刘宏便雷厉风行的宣布了一系列调动任命。迁冀州刺史刘焉为并州刺史,治所晋阳;着宗室刘虞为新任冀州刺史,治所邺城;迁北平太守,平寇中郎将公孙瓒为常山郡太守,治所真定;着渤海太守杨彪为大司农;着荡寇将军,靖平乡候杨蟠为渔阳太守,治所蓟城;下属一应官员自行安排迁任,即刻就职。

    得益于杨蟠的布置,朝中前脚刚颁完旨意的第三天,传旨太监才刚刚出京畿,渤海这边就已经得到了消息。

    看着张让送来的信笺,其中一一说明了那几日朝中的争论以及后来天子留下刘虞密谋的事情。同时也提到借着此次提醒就当是偿还清上次杨蟠给的那份孝敬了。

    “看看,还是老父亲英明啊,咱这位皇帝,关键时候真是一点也不糊涂。这宗室一老一少,一武一文,犹如双闸一般,东、西一关。纵我杨蟠多大的能为,也只能向外使。”

    杨蟠也不禁佩服这汉灵帝“只是你虽然看的够远,也足够谨慎,可是未来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你又如何看的那般分明。”

    想想原本时空中刘宏就是担心刘虞治军能力太差,所以才派公孙瓒协助左右。最终却导致刘虞死于公孙瓒之手,否则的话,袁绍一直有刘虞这个名声远播的钉子插在身后,又如何能轻易做大。他更不会有借口将幽州也收入囊中。

    杨蟠安排人让继续偷偷给张让奉上一份孝敬,不说前事,只作为此次提醒的感谢。挥退下人后,他独自思虑片刻,然后迅速将荀攸、徐方招来商量该如何应对此事。

    “想不到陛下竟然对文约你如此警惕?”

    “我想了许久,应该不是针对我,陛下估计是认为兄长要在朝中担任要职,又不放心我杨家在渤海经营日久,同时他还需我来稳定边患,所以才想出此法。换做是任何家族,族声名威远筑,内有要职,外有虎臣,想必都会让帝王揪心不已。”

    如果再硬说是有啥原因让天子不放心的话,怕也只能猜测是第六感了吧。

    “文约所言有理,但是此地还需有人给你盯着点,田元皓、沮公与、陆达夫你可尽数带走,此二位与你关系向来熟络,并不困难。我留在此地,以备不患,将来或许也能起到意想之外的作用。”荀攸沉思片刻,为杨蟠安排道。

    “辛苦公达了,只是我等好友,正是大展拳脚之时,却天各一边。”

    “呵呵,我岂不知你所想,放心,给你找好了,明日我书信一封,他会自己寻你去。只是那人身体不太好,可莫让他像我一般过于操劳。”

    “嗯?能被公达看中之人!”杨蟠眼睛一亮“那我就静待佳音了。”

    “子谦叔。”

    “二公子尽管吩咐。”

    “公达这儿还需你在此鼎力相助,从明天起,你将屯田郡兵提出2000人,按照陌刀兵的标准配置武器铠甲,高适、关羽、颜良、麴义他们和一众将校分批次进入渔阳候命。这些事明天我们去军营做详细安排,暂时以出任务告知,安排部队昼伏夜出,渔阳郡边关潜伏,待我后命。”

    “诺!”

    “再给你留下2000轻骑,作为你和公达的倚傍。等收到圣旨后我只带伏虎、公明、季先三人及5000骑兵光明正大的离开渤海就是,也好安皇宫那位的心。”

    “撤出时,将渤海这些制衣厂拆除,工匠器具一并带走,只留下棉花农场就成。此外盐田、铁匠铺也是一样。州刺史那边接手还需要很长一段时日,有我在此遮掩,他们来不及发现什么端倪。”荀攸连忙提醒。

    “公达说得对,不过盐场可以全部撤出,但盐田还得留着,毕竟太多人都知道渤海的这项产业。只将技术工人全部带走,劳力还需留下做做样子。着人将水闸、排水沟渠全部填平,只留下盐田的样子就行。崽卖爷田不心疼,这些东西还不是任由继任者公开出去捞功绩的时候。”

    “剩下的就是这些年攒下的物资了,你安排给谁来转移?”

    “甄家吧,他们早跟我是一条船上的了,由他们家的商队想办法转运。府库里能靠做账弄出来的东西都一并带走,实在没办法带的物资也只得留给你呗,如果真搬空了你怕是也没法儿跟新刺史交代。要不你们家使使力,把你扶上渤海郡来,我也就不费这劲了,除了军队,啥都可以不带。”

    “算了,还是就这样吧,你我两家都不能掺和太深,太过直白,且先看伯安公(刘虞)来了以后如何安排再说。”

    “二公子,荀先生,可还有其他要嘱咐的?”

    “先就这样吧。”杨蟠神秘一笑,或许未来两三年内他们都没工夫去关心渤海的生意。

    在一路上杨蟠命人暗中拖延使者行程的情况下,刘虞和传旨太监一直到光和六年的4月初才来到冀州州府邺城。而给杨蟠传旨的太监到达渤海时已近5月。

    谢过天使,杨蟠带着典韦、李进、徐晃并5000骑护着家人向幽州而去,李清照则是提前派护卫一路护送回了兖州。

    小妮子走的时候着实哭花了妆容,但是也没办法,此去幽州谁知道需要多少日子才能安稳太平下来,带着她有了闪失可彻底没法跟李家交代了,只得安抚她待太守府交接安稳了再去接她。

    等杨蟠一众到达渔阳治所蓟城时,冀州那边的交接结果也飞信传来。让人意外的是因为李绅在高阳府的突出政绩入了刘虞的眼,加上荀攸的引荐。李绅被升迁为渤海太守,入驻了南皮。而荀攸则是去了邺城接任刺史府长使,继续做幕僚的工作。

    军队这方面刘虞也大度的任然让徐方统领那两千精骑,只是从驻守渤海改为进驻邺城。刘虞另安排一名叫牵招之人统领渤海郡留下的两千陌刀兵。

    事后因为杨蟠没将训练出的精锐军队全部带走,刘虞还亲自书信一封向他致谢。

    “这伯安公(刘虞)还真是个正直君子,道德典范。如果不是刘汉嫡脉的话,将来还真想争取一下委以重任,太可惜了啊。”杨蟠遗憾到,突然又愣了下“,完了,公垂兄怕是要来信骂我了,早知道是他接任渤海郡,我何必拆的那么干净。唉……”

    正在杨蟠带人前往蓟城接收地盘的时候,一个消瘦清癯的文士拿着荀攸的书信找上门来。互相见过面后,杨蟠喜不自禁“竟是志才兄当面,蟠闻君大名久已,终得一见,幸甚!幸甚!”

    “府君过誉了,忠乃一介寒门仕子(没找到这位大神资料,沿用游戏里的设定:戏忠,字志才),飘零半身,事无所成,何来大名,怕是公达那家伙在府君面前胡吹大气。”

    戏志才寒门出生,又博学多才,身上带着一股江湖游子的洒脱和不羁。杨蟠性格天马行空,不拘礼数,向来跟军中汉子都能打成一片,所以两人没几句话的工夫就发现和对方臭味相同,是个能处得来的伙伴。

    渔阳郡是个地处边关,军功至上的地方。民风向来彪悍、直接,杨蟠上次的功绩在幽州这边留下了偌大的名声,加上此次带来的两万强兵。所以接手治所却是要比他们兄弟二人接手渤海那次迅速方便的多。

    即便如此,等渔阳郡一切走上正轨后,时间也已经来到了183年年末。明年就即将有一个叫张角的人开创个大时代了,杨蟠此时也不由得紧张起来。一道道命令通过宇文信培养的信鹰发往冀州、并州以及司隶。

    由于地处边关,加上明年的大事件不远,杨蟠大胆的将带来的兵力做出新的调整。高适改为弓箭手主将,带领五千弓箭手驻守渔阳关卡;李进领一万骑军,为了便于训练,以后就长期驻扎在渔阳关外的草场上,暂时以徐晃、关羽为副将;剩下的一万陌刀兵由颜良领五千,麴义领五千驻扎蓟城。

    此外仍旧委派沮授招募流民编入郡兵屯田,一边屯田一边筛选青壮交由颜良、麴义轮番操练方便随时扩军,等时机成熟了,杨蟠还计划整训出一只重甲护卫交给典韦。

    一只忙活到光和七年2月,杨蟠的情报部门绑架一人给秘密的送到了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