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雅三国 » 第四十九章 南辕北辙,战局逆转

第四十九章 南辕北辙,战局逆转

    自打朱儁在襄城那边摆出强攻的态势后,黄巾这边就时刻在关注彭脱的情况。

    “将军,彭帅那边有新的战况送来。”

    “嗯,彭脱和程远志干得不错,豫州那边目前还处于僵持中,朱儁只能采取强攻的方式逐步蚕食,但是目前看来进展不佳,半月时间也仅仅攻破襄城以南两处山寨,据彭脱最新消息,此时汉军攻势变缓,想必其也是人困马乏,后续无力了。”

    张宝看过传令兵呈上的军报后,将信件传给下边在座的黄巾诸将,紧接着问到“大家看看,有没有啥别的想法?各处防线是否还需要增援、调整?”

    “将军,月前我们打探出,河对岸有大军持‘汉中郎将’、“皇甫”旗帜向北而去,据探子来报,几有四五万人。有没有可能那朱儁处玩命的攻打彭帅不是为了破豫州,而是想让我们注意力放在南边,去增援豫州,实际上那皇甫嵩的主力北上去谋划我们偏师所在的防线。”

    “将军,末将认为杜远大方说的有理,不可不防。”边上的卞喜附和道“最近末将于河上往来巡查,发现对岸的汉军无论是训练发出的动静还是军队调动的频率,都不及往日之十一,末将猜测对岸的汉军营寨中有可能没有多少兵马了。”

    “倒也未必,我日前也发现了卞大方说的这个情况,但是我派人留意过对岸做饭的烟火,数量始终没有变化过,那皇甫嵩帅旗尚在,而且我搜集到的信息是皇甫嵩本人近期还在其营寨之中露过面,所以我猜测有可能是河对岸汉贼在给我们设圈套。”

    “嗯......王度说得也很有道理,偏师那儿需要支援,但是此地仍不可不防,这样吧,卞喜,你带领黄巾力士五千,其余步卒两万,北上支援孙仲。我等大军暂时保持不动。”张宝想了想,决定中军主力按兵不动,再观望一段时间。

    半个多月前,宗员率领的两万汉军精锐步兵也不紧不慢的晃悠到了董卓军中,此时正是朱儁刚开始强攻襄城山寨的时候。

    宗员以皇甫嵩大汉反击黄巾总统帅的将令约束董卓配合,董卓虽然无奈,但也没办法,将除了嫡系骑兵以外的军权交了出去。随后便气哄哄的去了自家兵营,索性中军帅帐也不要了。曹操、赵融等将便重新划归到了皇甫嵩名下。

    此后的时间里,宗员一直打着皇甫嵩的旗号,大张旗鼓的训练,并且不时地打听对岸动向。直到得知对岸有近三万援军到达。

    不久后,皇甫嵩的命令再次送来,宗员立即召开了全军会议。

    “接皇甫中郎将最新将令,以吾为中军,率领两万步兵,以董仲颖部为左军,率领麾下骑兵一万,另调拨一万步兵于左军,总计两万人,以曹孟德为主将,赵融为副将,率领右军两万人。总起大军六万,向黄河对岸黄巾发起总攻。”

    董卓以为这是皇甫嵩或者宗员要将他的军队拿出去当炮灰,怒气冲冲的站起身“这般命令…”

    未等董卓话说完,宗员便将其打断“此次进攻,我中军会拼死向前为左右二军撕开口子,此外,其余各处汉军都会全力反攻,为我等创造机会。董将军,这是中郎将给你的亲笔信。”说着将一封私信递了过去。

    董卓看完信,气闷不已,恨恨的回了句“本将领命。”

    于是张宝偏师这片防线,在两个月内第二次迎来了十万级的大会战,宗员找了个与皇甫嵩身形相似的卫兵着皇甫嵩铠甲立于旗舰的中军大纛下,他自己则是亲自带着两万精锐冲锋。

    这两万汉军不愧是皇甫嵩最为倚重的力量,在付出六七千人的损伤后,便将对岸孙仲军最坚固的防线撕开了个口子,孙仲连忙将作为后备军的数千黄巾力士顶上去,同时急招各处黄巾兵马向着宗员部围了过来。

    此时左军董卓让麾下武将带着调来的一万汉兵为前锋,也开始冲击河岸,他自己则带着嫡系骑兵乘船不远不近的跟在后面。右军的曹操与赵融分作左右两队,呈阶梯状,按照此前与宗员约定的计划,分批冲击河岸。

    张宝偏师这边顿时处处陷入厮杀,各处守将顿感不妙,连忙发出数十道求援信向张宝所在送了过去。

    “将军,孙仲、卞喜那边所有的重点渡口都发生了大规模交战,而且已经被证实那皇甫嵩就在汉贼战船之上。看来这皇甫嵩真就将决战之地放在了那里,我等要赶快调度援兵过去啊。”

    张宝此时的判断也已经更倾向于决战之地就在自己偏师所在的那处防线,但是冥冥中总有些顾虑让他不敢轻易把主力北移。

    “王度、裴元绍!”

    “属下在!”

    “你二人带2000骑兵,往白马方向支援,协助孙仲那边堵住皇甫嵩中军,通知濮阳留守的两万后备军出城与你汇合,此部也由你二人指挥,全力支援东郡黄河防线。”

    “是,我等这就出发。”说完二人匆匆忙出了营帐。

    “诸位兄弟,各自下去安排军队做好准备,如事有不待,我等立即北上。”

    在王度、裴元绍带兵走后的当天,东郡黄河防线已经打成了一锅粥,但是汉军因为是渡河强攻,战损太大,无法快速取得胜局的情况下,黄河防线的主体仍然在黄巾军手中。

    此时襄城彭脱处往陈留张宝这里送来了一个惊天霹雳的消息。一日前,数万汉军骑兵,有如天降般出现在颍川郡,仅仅一天的功夫,许昌就落入汉军手中。

    此时汉军骑兵分作两军,一军正望北向陈留郡而来,另一军直直杀向襄城以北,意图断了彭脱的后路。而彭脱对面的汉军,突然立起皇甫嵩的帅旗,大军压上,全力冲击彭脱建立起来的襄城防线。

    彭脱费尽心思立起的山寨仅仅一天就丢了俩。此时彭脱大营已经吵翻了天。

    “将军,撤吧,汉贼攻势太猛,我们都被骗了,这皇甫嵩的主力大军在我们这儿呀。”

    “不可,将军,我等此时还能依托襄城死战,若就此退却,地公将军将会被汉贼从三个方向合围,如果地公将军被围歼,我黄巾大事去矣。”程远志昨天在防守作战中险些被砍断手臂,此时正吊着个臂膀,着急喊道。

    “地公将军怎么可能会被围歼,皇甫嵩主力在此,陈留郡只不过是汉军偏师,地公将军有二十万大军在,麾下更是有我黄巾军唯一的一万骑兵,怎么可能轻易被汉军击破,反而是我们,再不走真就是彻底走不了了。”

    黄巾军队发展迅猛的两年里新增了太多大小统帅,这些人能力、脾性都高低不一,参差不齐,在此火烧眉毛的时刻,顿时乱作一团。彭脱见此,也搞不清楚到底是该拼死固守还是果断撤退了。

    最后还是程远志放弃了再劝,果断出言断后。

    “将军,给我一万军队,我来依托山寨殿后,你带着剩下的人回襄城,是打是退,将军自己拿主意吧。”程远志虽然抱着死守的想法,但是也知道,如果真是皇甫嵩的主力在此,那么能给黄巾军留下点元气,没准还能让地公将军或者人公将军多坚持些年。

    “老程,你…”

    “走吧,我已经这样了,能为黄天降世而死,是我们的追求,不是吗?走吧…”

    彭脱见此也不再坚持,抱了抱程远志,果断掉头带人向外走去,‘兄弟,等着我,我彭脱也不是孬种,带着兄弟们突围出去后就来陪你’。

    整个黄巾军中,可能也就这些最早跟着张角发起起义的人是真正怀揣梦想、情愿赴死的了,只可惜越来越少,几要死绝。

    在彭脱逃回襄城的第二日,程远志也在退无可退中带人向朱儁大军发出了最后的冲锋。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程远志带着千余黄巾力士残兵,喊出黄巾起义的口号后,果断的冲向山下,不过就像是扔到大海的石子一般,并没有翻起多大的浪花。

    “哼!倒是个烈性子,可惜为贼。”朱儁走到程远志尸体边上,想了想“来人,给挖个坑埋了。”

    “将军,写什么名?”

    “什么写什么?”

    “将军不是要葬了此人么?”

    “贼寇而已,怎配留名!看在颇有血性的份上,挖个坑别让野兽吃了,就已经够对得起他了。”朱儁发了通脾气“通知下去,全军加速向前,本帅要在三日内,通过颍川郡,杀奔陈留。”

    最终在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情况下,彭脱军彻底溃散,只有波才带着不到万人向西南方向而去,他也不知是否还能活着见到张梁。

    至于彭脱,他兑现了当日离开山寨时暗自向程远志做出的承诺,殿后而死。

    陈留,张宝大惊失色“不好!东郡果然是皇甫嵩的幌子,快!点齐大军,随我支援颍川。”

    此时,张宝终于拿定主意,带着全军向颍川支援而去,更是让麾下大将刘辟带着仅剩的8000骑兵先行出发,阻拦皇甫嵩向北。

    最终张宝与朱儁在颍川郡长平县相遇,此时刘辟带领的骑兵已经被汉军击溃,仅刘辟数十人不知去向。

    不过刘辟还是起到了点作用,至少没有让张宝在野外急行军中被汉军迎头阻击。

    “呵呵,这张宝倒是给自己选了个好地方,历史上秦赵国运之争也是在长平,虽然不是这个长平,但是他能凑巧选个同名的地点,想必是做好了赴死的准备。”朱儁听到长平这个地名也莫名觉得好笑,得胜在即,不免轻松的调侃两句。

    朱儁安排袁术、孙坚带着所有骑兵将张宝撤往东边的路线封死,他则是拉开阵营,与张宝对峙,此时仍然打着皇甫嵩的旗号。但没有急于进攻,经过连续的厮杀,此时朱儁麾下能战的兵力并不多,而且还疲惫万分。

    张宝在后续军队源源不断赶到后,兵力也达到了十万,目前是对面朱儁的两倍。

    双方在互相的试探中熬了整整两天,张宝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对面哪里是皇甫嵩的主力所在,如果真是皇甫嵩的主力,加上汉朝南路朱儁的军队,对方人数应该是跟他差不多,这种情况下,对方想必早都大兵压上了,又岂会在这儿跟他消磨时间。

    可惜张宝反应过来的太迟了,正当他刚刚准备调度大军压上进攻时,又不得不拿出留下半数军队殿后,带着剩下的军队往回跑的决定。

    因为大本营那边派来了求援的信使,就在他离开陈留郡城的一天后,河对面的汉军发起了总攻,并于一天一夜之后突破了此时已极为空虚的黄河防线,向陈留城杀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