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雅三国 » 第五十二章 雨中伏击,董卓之败

第五十二章 雨中伏击,董卓之败

    “主公,这磅礴秋雨已经持续了一天,路面渐滑,将士们连日赶路也是疲惫不堪,不如择地休息?”

    “嗯,稚然(李傕)言之有理,本将亦有此念,且尽快找地方安顿吧。此地乃何处,最近的县城何往?”

    董卓为了快速远离皇甫嵩,避免其利用总指挥之权再次让他带着骑兵去攻坚,已经连续赶路两天了。此时凉州骑兵已经到了兖州东部,再往东穿过泰山郡后便能到达徐州,皇甫嵩就是想再肆意摆弄他董卓也不再可能。

    此次他只要能尽快抓住张梁的尾巴,管他张梁是五万人还是十万人,被近万凉州铁骑在平原地带吊住冲锋,没有精锐用来搏命的黄巾军,只有溃散一途。到时候再上下打点一下,趁着这混乱的时局,去边郡雄霸一方,岂不美哉。

    董卓正暗自打算着要不要提前撒出全部斥候向徐、扬二州探查张梁的情报。这时探马来报,说此地沿泗水向东一日路程处有一县城曰泗水县,往南有半日路程处有一县城曰鲁县,此二城均可驻扎军队休整。

    此时时间已经中午,去往泗水县的话必然会在后半夜,看这雨下个不停,董卓也不欲再连夜赶路,所以安排全军绕路向南,赶天黑前入城休息,然后补给一下物资,雨停后再行出发。

    也是董卓运气太差,那鲁县此时正被一伙黄巾占领着,好巧不巧的便是管亥。

    原来管亥带兵也是一路急行军穿过泰山郡,于一日前刚刚来到此处,从此地再有十数日便能从西向东赶到陈留郡。

    临近目的地,管亥也有意放缓了行军速度,以求保留军队的体力,正巧又赶上了大雨,所以在占领鲁县后他并没有急于帅军出发,而是准备在此地先休整两日再说。

    “报!”一黄巾军斥候跑到管亥身前“报告渠帅,暗桩飞马来报,有一队骑兵由北向南而来,预计一个时辰后到达鲁县。数量约万人,因大雨影响,未能探查到详细信息。”

    “渠帅!”徐和、司马俱纷纷惊慌起身,看向管亥。

    “皇甫老贼竟然能探查到这么远吗?不对,哪有骑兵冒雨赶路的,对方是知晓了我军在此?”管亥皱着眉,喃喃自语。

    “管他哪儿来的,如此大雨,我步军赶路都觉泥泞,他骑兵定是脚滑难行,我们有四万人,先吃了它,向汉贼皇帝收点利息。”边上管承咋咋呼呼说道。

    “阿承!我们全部在这儿拼个惨烈,地公将军那儿又该怎么办?让我再想想。”呵斥完管承后,管亥接着喃喃自语,来回走着。

    直到边上几人都着急到准备再次开口时,管亥的脑袋估计是这辈子第一次灵光乍现,在关键的时候有了个关键的主意。

    “对呀,对方未必知道我们就在这县城中,你们想想,如果对方知道我们在,无非是围城,因为哪有用骑兵攻城的,是不是?”看似是在问周围三将,又像是在问自己。

    “对,没错,没有用骑兵攻城的。”管亥又在三人懵逼的神情中自己给了答案,接着叨咕着“那么,他们围城的话,我们无非是最坏的结果,借着下雨,拼死一战。”

    “唉,这不就是我说的……”管承听到此话不免接茬,结果管亥一瞪,立马闭嘴。

    “所以说,我们可以不用那么着急下手,我们何不用一少部分人装做是本县守军,看能不能把他们放进来,等他们进了城,下了马……”说到这,管亥抬起头,看向三人。

    “对呀,渠帅这计谋好,我们将城门口的平民赶到城里边去,然后正好埋伏在路两旁的房子里,等汉贼下马后我们一拥而上,做了他们,或许我们还能多出几千骑兵来。”边上司马俱越说眼睛越亮。

    “哈哈,好,我们就这么办,徐和,你带一万黄巾力士,埋伏在城中各处,城门口一开战,全部冲出将他们分割包围,司马俱你带着一万黄巾步兵上城楼,叫二郎们都藏好了,只等他们全部进了城,就给我将城门口堵了,阿承,你带着剩下的黄巾力士,守另外一处大门,如果汉贼骑兵穿城逃跑,务必给我全部截住了。我带一万步兵,埋伏在城中心,随时支援各处。”

    管亥军刚刚好准备就绪,董卓率领麾下骑兵也来到了鲁县。

    “稚然(李傕),文才(胡轸),兄弟们跟着本将东奔西跑多日,风吹日晒的颇为辛苦,此番许你们好好休整,提提士气。”董卓笑眯眯的交代李傕、胡轸安排军马休整,但是语气中似是带着阴风阵阵。

    “末将明白!”胡轸笑嘻嘻的抱拳行礼,今夜正好找地方暖和暖和,好缓解连续赶路的疲惫。

    “别太难看了。”

    “末将明白,都是那黄巾贼寇肆意妄为,烧杀掳掠,我等是救民于水火而至此。”

    三人正说笑间定夺下了本县的结局,随着前军数千人进入城郭后,董卓几人也接近了城门口的位置。突然李傕猛地向前拉住了董卓手中的缰绳,董卓马匹受惊,前蹄高高扬起,将董卓掀下马匹。

    “稚然,你!”这时候的董卓还不是那个腐败丧志的油腻胖子,虽然惊慌,但还是利落的翻身落地,步履踉跄但好在没有摔倒在泥泞中。

    此事源于李傕拉拽的那一下,所以董卓面带怒火,不解的看着爱将。

    “主公,末将总感觉情况有些不对,您想想,即便是大雨,这城内也太过安静了些,往日大军过境,哪次不是纷纷攘攘,或者惊慌失措,可这鲁县也太镇定了些。”

    李傕看董卓疑虑不定,正在沉思,紧跟着又加了一句“此外主公麾下的宝马向来稳健,不至于因末将拉扯而受惊,傕曾听闻良驹通灵,能感受到危险,刚才想必也是主公的宝马在提醒主人。”

    听到此话,董卓猛地双眼大睁,仔细想了想,连忙大叫到“不好!全军转向后退,进城的速速给某撤出来。”

    就在董卓转向后退时,突然城中喊杀声四起,城楼上也突然冒出密密麻麻的士兵,有弓箭的拿起弓箭向城下骑兵射去,没弓箭的也匆忙向城门口拥过去。

    此时的西凉骑兵有的忙着上马掉头,有的情急之下索性弃了马抽刀反抗,还在马上的也是奋力劈砍周围的黄巾兵,可因为前后尽是人,冲击不起来马速,很多骑兵没一会儿便被黄巾兵从马上拖拽下来,淹没在人群当中。

    眼看着城内黄巾兵马有着重新集结出城的势头,李傕、胡轸尝试救援同袍无果,只得放弃。两人忙护着董卓,带领剩余的两千余残兵向来时的方向跑路,经此一战,董卓的宝贝骑兵是彻底被打残了。

    管亥见天色渐黑,也放弃了追击的想法,开始收拢捕获的战马。

    直到全部统计完毕后,管亥惊喜的发现还能正常骑用的马匹竟然有三千出头,于是高兴地让司马俱连夜选出三千余会骑马的士兵来,勉强组建一支骑兵,严格的来说更像是马上步兵,骑马赶路,下马干架的那种。骑战是别想了,没经过系统的训练,多余的动作能让他们自己把自己摔死。

    董卓残军一直跑到天蒙蒙亮,大雨渐停时才完全停了下来。看着自己带出来的一万精锐重骑,如今只剩下一千多两千人,而且一停下马后,都稀稀拉拉的栽倒在泥水中,茫然的望着眼前的主将。

    董卓心上涌起阵阵悲怆,自己带着这些人在草原上面对羌族大军时都不曾吃过半点亏,却因为自己的自大,折在了中原,折在了一群乱民的手里。

    ‘沧啷’一声,董卓拔出宝剑,横在自己脖颈上“想某董仲颖英雄半生,征战无数,岂料在这小小兖州葬送麾下至亲手足,还有何颜面回见西凉父老。某一死以谢三军,存我英雄之名。稚然!汝务必带着剩下的儿郎们回家,勿使再失一人。”

    李傕是个聪明人,明白此时正是主公收揽军心之时,所以一开始不做阻拦,只是暗自走到董卓身边静静候着。

    在听到董卓即将说完话时,李傕掐住董卓准备将宝剑往前一送的时机忙冲上去用手臂挡住剑刃,顾不得手臂划伤后血流而下,只忙着夺下宝剑跪地大声喊到。

    “主公何言轻生!想我西凉男儿,各个英勇无畏,随主公征战些年,屡建不世之功业。战场搏杀,难免意外横生,但只要主公尚存,我等在西凉的基业便存,我等东山再起的希望便存。望主公重拾斗志,与我等同生共死,杀回凉州。”

    “同生共死,杀回凉州!同生共死,杀回凉州!”其余众将兵见此,也纷纷站起身跟着高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