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风雅三国 » 第六十七章 松雨轩中,大战结束

第六十七章 松雨轩中,大战结束

    快到晌午,大着肚子已经有点显怀的蔡琰缓缓走进松雨轩中堂。

    ‘松雨轩’,是杨蟠在蓟城宅邸中书房的名称,这是他和蔡琰共同起的,既谐音‘松腴’之墨韵,又涵盖听风观雨、习文雅乐(yue)之乐(le)。

    松雨轩东西两侧各带一间封闭耳房,一间作为杨蟠处理公务文件之所,一间作为典籍存放之所,空间足够大,里边还足以放置软塌、案几、藤椅、衣橱等一应居家必备。除了文件资料功用分类不同外,器物、格局并无二类。

    居中的一大片是中堂,见北封闭着一面正墙,墙上挂有名家书画,或者杨蟠三人的作品,其中原创书画以蔡琰、李清照的居多,杨蟠常常骄傲戏言其懒得卖弄,实际上大多是怕江郎才尽,被漏了怯。当然,琴棋书画一道,他确实是不如二女远矣。

    尤其是李清照,熟悉以后才发现杨蟠并不是她心中所畅想的那个才华都要满溢的样子。小才女当时还双手揪住杨蟠脸颊直呼后悔,怎么一直到把这厮踹下神坛才发现,哪来的风流才子,就顶多一风趣欠揍,爱捉弄人的混蛋。可惜她已经芳心深许,回不得头了。

    北墙屋角处各栽有一盆奇松,此外便是灯烛若干,中央二兽状青铜香炉对坐东西两侧,居中一大型条几,上面摆着文房四宝,还兼顾能放些烹茶器皿,后方置一大号软塌,效用自显。整体布局、色调以青灰为主,单调素雅。

    这夫妇三人都喜欢敞开式的书汀,所以松雨轩中堂南除了通天支撑柱外再无遮挡,逢恶劣大风天气才会由下人来临时用门扇遮避。

    松雨轩外是一圈走廊,向西直出小院,走廊下便是大片的水池,池中种着朵朵莲花,下藏游鱼,别有一番韵味。

    水池中间有一处土石堆砌的‘小岛’,方圆不足二十步,仅仅矗立一假山,连带几根柱子和几株海棠。这仅有的几处花植便是杨蟠和大小才女的心头所好。

    婚后三人最喜在此处闲聚,斜风细雨中,郎情妾意,红袖添香。

    昨天一大早天气便开始下起了雨,夏日的绵绵细雨正好放空了暑气,松雨轩外水池里的荷花开得正清新脱俗,让整个院子都带着股淡雅和宁静,李清照便陪着蔡琰来此赏花。

    二女在此处下棋、操琴、论诗,玩的不亦乐乎,蔡琰大着肚子,天气燥热中难得能遇上身心舒爽的时候,似乎胃口都好了很多。一直到下午,雨越下越大,噼噼啪啪的,好在即便是耳房的软塌也足够大,李清照便陪在蔡琰身侧,二女就此处住了一夜。

    一大早,外面微雨绵绵,仍然不休,大小才女在侍女的侍奉下吃过早餐,李清照在中堂门口伴雨抚琴,蔡琰则是转去耳房小眯片刻。

    直到蔡琰回笼觉醒,走出耳房时,看到古筝闲置在一边,李清照正背对她低头认真写着什么。

    默默走到小才女身后,原来是一副画,墨迹尚新,上面画着一青年将军,身披铠甲斗篷,手带长剑,腰跨宝马,另一手拽着缰绳,马作嘶天长鸣状,与将军遥望北方的神情相交呼应,不是杨蟠又是谁。

    画的一角写着一首长短句,诗文虽然尽是将军出塞的豪情壮志,却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春闺女子对其郎君的思念。观其字形潇洒飘逸,不似女子。其辞藻清新精妙,如羚羊挂角一般不入俗套,满满的李才女之风格。

    这时李清照刚刚写完最后一句,放下笔,叹了口气,正远远看着连廊外的细雨。边上小火炉温着酒,仅剩半壶,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

    蔡琰抿嘴一笑“看来我们家小才女是想念情郎了呀。”

    “呀!蔡姐姐。你醒了怎么不叫我。”李清照被吓了一跳,忙扭转身子,抬头看着蔡琰。

    看到小妮子脸红扑扑的,想必是已经喝了不少酒,蔡琰缓缓坐下,揽住李清照“小妮子,老实交代,是不是想你男人了?”

    “哼,死男人,谁会想他!”李清照拧着嘴,不愿承认。见蔡琰一脸的调笑,反过来倒打一耙“倒是某些人,哈哈,昨晚可是睡梦中都在……”

    蔡琰顿时羞红了脸,外面连廊下还站着等候呼唤的侍女呢。怎好胡乱当着外人胡言。连忙堵住李清照的嘴。

    李清照怕伤着蔡琰身子,不敢挣扎,直到蔡琰放开手,“蔡姐姐,你想哪儿了,我只是说昨儿天气爽利,姐姐睡的香甜,似是做了美梦,嘴角带笑。怎么着,姐姐以为小妹要说什么呀?”

    大才女这时才知道被小才女戏弄了,气恼着在其腰上不轻不重的拧了下。然后突然探口气“唉……二郎一去已经三个月了,不知道前线情况如何,是否顺利。”

    “姐姐你还不知道那家伙,怕是在战场上早都乐的忘记还有个家了。而且目前还没有传令兵回来,想必战事是极为顺利的。否则以二哥谨慎的性子,想必早都有回师的消息了。”

    李清照又如何能不担心,可是担心归担心,还得想办法开解蔡琰,不免心中也有些气恼,‘这个死家伙,连封信都不往回送,不知道能不能赶在蔡姐姐生产前凯旋归来,死家伙!死家伙!回来后姑奶奶定不轻饶了他。’

    让大小才女牵肠挂肚的那位这会儿正张着血盆大口哈哈直乐呢。清点着此次收获,杨蟠下达了搬师的命令。

    之前对难楼营地的袭击取得了完胜后,杨蟠勒索了难楼部一半的牛羊马匹和人口后便同意为乌延去摆平难楼部族长回援的五万骑兵。

    难楼部其实也就还剩下三万多不足四万,连续奔波直到跟杨蟠军队相遇时,已经很是疲惫,但也没有办法,全族老幼和牛羊马匹都被敌人部落侵占中,再累也得杀回去。

    见到此景,杨蟠有了个大胆的想法,加上李进、关羽汇合来的骑兵,杨蟠身边已经有了七千骑,原先那八千骑已经带着俘获走在返回幽州的路上了。

    杨蟠将七千骑分列左右,防备难楼部绕行或者突击战阵侧方。将一万陌刀兵顶在阵心。典韦、韩当二人为箭头顶在前方,杜甫为他副将居中调度。

    杨蟠告诉难楼部族长,他也不难为其,就这汉军步兵兵阵,由其冲击,冲过去的情况下,杨蟠军再不阻拦。冲不过去的情况下,便留在此地。

    难楼部族上下听到后气愤不已,什么时候汉狗们娇狂自大到了这种地步。想靠一万步兵正面对抗三万多骑兵。于是难楼部纷纷聚在一起向杨蟠中军发起了冲锋。

    事实证明,历史上那位李二郎能当上天可汗不是没道理的,这完全按照唐朝最高标准搞出来的陌刀阵还真不是吹的。

    在后方弩车抛射的配合下,陌刀兵先是用手弩远程射杀,后来打成近身搏击。难楼部丢掉快两万多尸体,战阵前方人尸、马尸堆得已经让马跑不起来速度了。而陌刀兵,只损失了不到三千人,阵容强度仍然在手。

    杨蟠对这个结果满意至极,陌刀兵一点儿都没让他失望,不知道将来虎贲能达到怎样的强度。

    之所以这样搞,并非是杨蟠心狠,非得拿手下的生命做实验,考验陌刀兵的极限战力只是顺带,对方毕竟带着三万余骑兵,真到处跑起来,他这点人还大多数都是步兵,只能干看着。反而不如给对方羞辱和希望,能将这些人聚在一块儿搞掉。

    难楼部族长战死、将帅们也死了个七八成,剩下的万余鲜卑骑兵看着周围虎视眈眈的幽州骁骑,以及正前方那高不可攀的人肉长城。不知道从哪处发起的,接二连三有兵器扔在地上。骑士们一个个接连下马,双膝跪地请降。

    自此,漠南草原的这一轮大战彻底结束,杨蟠是这场大战最大的赢家。难楼部落中收获俘虏男女老幼八万余,牛、羊十一万,驽马四万余,孕马、马崽七千余。对战难楼部回援骑兵,俘虏连人带马一万三千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