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天界亿万里 » 第五章 内行星灾难

第五章 内行星灾难

    肖绮云对司马龙的在月面安装快子转换器不怎么感兴趣,觉得商人过于往利润上打主意,一点也不重视快子技术的社会价值。

    不过,司马龙打算往外宇宙里的那颗他们发现的类地行星上投资建宇外旅游点。这倒很合其意,自然对这类话题感兴趣。

    但司马龙并不想在这类问题上表态太多,因在“外宇宙”上商业投资,还是第一次,觉得风险太大。

    这样,他也就想把话题转移到别的问题上,他知道眼前的这位女员工是奉宋文山之命,来试探自己的。因为是一个泼辣女孩,压根儿就不把自己这个董事长放在眼里。

    但这也没办法,因这类女人都是靠本事混日子,这个庙不容,她就到那个寺。和尚当不了,就当尼姑。一句话,拿她没办法。

    因她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所以他也不想惹她生气。如果她气跑了,损失也是他自己的。

    但他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话题来转移肖绮云的注意力,正左右为难时,飞船已进入月球轨道,正进一步减速来准备在月面机场上着陆。

    看着快速后移的月面上的景物,司马龙突然想起自己从某一资料上看到的有关月亮的起源的另一种说法,也就有了新的话题。

    月球起源存在四种假说,也就是共振潮汐分裂说、同源说、俘获说和撞击成因说,因此懂点天文学的人都知道,这里不再累述。

    不过,不知这司马光从哪里得知作者曾发布的资料,竟把作者的观点当作他的转移话题的机会。

    这是一种新的起源说,也就是,月球曾有过一个“前辈”叫卅轮,它与月球未曾谋过面,但都曾绕过地球。

    月亮最初是太阳的壳膜层里的一颗浮星,因而其年龄与太阳的年龄相仿。

    那它怎么跑到内行星带,成了地球的卫星了呢?这倒是很有趣的问题,也是一个动人的传说。尤其是说动人的传说,倒不如说是吓人的灾难。

    这一灾难,也就是内行星灾难。它的发生时间应在史前文明后期,至少在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前,也就是约七亿年前发生。

    月亮最初是太阳系壳膜层中的一颗浮星,直径约二百多公里,是一颗碎石与冻雪混合而成的脏雪球。

    后因其附近的一颗带有固态化的易燃易爆的气体球在其周边的其他浮星的碰撞与摩擦下温度升高后膨胀成巨大的气态球而突然爆炸,使周边空间温度剧升。

    这样,原始的月亮的母星与附近的众多浮星一起被气态性爆炸引起的雪水封住,变成一颗巨大的彗星状天体。

    因其重量超过了构成太阳系壳膜层的浮星限度,最终从太阳系壳膜层中掉落下来,经奥尔特云落到柯伊伯带。

    在掉落过程中,这颗较大的彗星与柯伊伯带的另一颗坚硬的浮星相撞,导致其破裂成一大一小的两颗彗星。

    因与坚硬的石质浮星相撞破裂,撞击过程中产生极高的温度,使破裂后的两颗彗星都形成了石质的核。冷却后在极寒的柯伊伯带吸收了附近的浮星上掉落下的部分雪水,重新变成带有彗星特点的两颗行星并继续往太阳的方向掉落。

    这个过程经过数十年,这两颗彗星慢慢地掉落到太阳附近,进入了内行星带。

    这两颗彗星到来前,太阳系内行星带里发生过一起内行星灾难。这场灾难是当时的太阳系内行星带的最内轨道上的一颗叫艮星的行星撞日引发的。

    其结果导致内行星轨道收缩,地球脱离其原轨道,转移到金星轨道上。这也是导致前一轮史前文明灭绝的主要原因。

    因地球脱离其日地距离适合生物产生与繁衍的轨道转入了温度极高而不适合人类生存的金星轨道而灭绝。

    与此同时,原来在地球轨道外的,在火星轨道上运行着的火星亦因内缩而转到地球轨道上。这也是今天人类常说的“火星人”的由来。

    火星在内缩到地球轨道上时,顺便也捕获了地球原有的一颗卫星——“卅轮”。这样,地球转入金星轨道时是没有卫星的。

    一般来说,金星与火星是最有希望转到地球轨道上,产生“金星人”或“火星人”的天体。但其条件却是唯一,也就是它们只有转移到地球轨道上,才能有希望孕育和繁衍人类。

    也就是说,“艮星”撞日导致太阳系内行星带少了一颗内行星,导致太阳系行星轨道内缩,地球内缩到炎热的金星轨道而导致前一轮史前文明的人类灭亡。

    有因必有果,内行星带少了一颗行星,会影响到太阳周围的重力场的平衡,必然从太阳系边缘地带形成一颗星来填补“艮星”撞日引起的“空穴”。

    但这种填补也酿成又一场内行星灾变,因为两颗彗星进入内行星带后掠日未成功,造成太阳系所有行星轨道外张。

    首先,这两颗彗星运行到掠日位置时,其中一颗小的彗星不幸被当时的太阳系最内的行星金星捕获,成了金星的小卫星。

    而此时因两彗星进入内行星带的原因,太阳系各行星轨道开始外张。

    当时太阳系最内行星是金星,由于它捕获了那两颗进入内行星轨道最里边的两颗彗星中的一颗小彗星,导致大彗星被小彗星拖住,未能顺利地掠日离去。

    这颗较大的彗星最终被太阳捕获,代替金星成为太阳系最内的行星,也就是水星!

    金星因捕获那颗小彗星而倒霉,最后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还未来得及反应,就被太阳的离心作用下推向地球的“金星轨道”。

    大家都知道,太阳系各行星,越是向内的行星,越比其外的行星转得快。

    这样,正当金星转向地球的“金星轨道”时,地球也开始向外向火星的“地球轨道”运动。但因外层的地球的运动较慢,内层的金星运动较快而地球还未来得及离开其“金星轨道”就被从后边赶上来的金星追尾。

    两行星追尾时由于它们都是有大气层的行星,被彼此的大气层缓冲而撞击力大大地减弱,终未被撞碎,很快被弹回。

    不过,这次的撞击,也给地球与金星都造成巨大的伤痛:地球在被金星追尾时瞬间裂开,此后虽在大气层的收缩作用下又弹回,但却留下一条深深的伤疤——马利亚纳大海沟。

    那金星呢?它不但被撞击后喷发的尘沙裹住,变得浑浊,而且被撞成反转行星。

    而火星呢?火星不但失去了“火星人”生存条件,而且因其轨道外张过程中其卫星“卅轮”在其外张过程中不幸与当时“健在”的另一颗行星银星相撞,倾刻间化作一条陨石带,即今天的小行星带。

    “你这是听谁说的?”肖绮云耐着性子听完了司马光的“长篇大论”,眼里充满疑惑:“我念大学时怎么没听说月球还有这么详细的生长史啊。你真把我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了!”

    就在这时,盘状空天飞机微微一震,降落到月球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