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兴安之恋 » 第八章 相谈甚欢

第八章 相谈甚欢

    李卓俊听孟立焕这么说,神色瞬间黯淡了下来。

    孟立焕见此情形,心中亦是十分为难。东北人向来热情好客,无论对方是谁,但凡是认准的朋友到家中做客,就会受到热情款待。况且对方又是远道而来,本应更加盛情才对。然而,每个民族都有专属该民族的信奉与习惯,对此,必须给予尊重,不能因为任何事情发生冲突。

    纠结半晌后,他忽然眼前一亮,提前道:

    “要不然这样吧,我先安排你在乡招待所住下。等这两天工作不忙的时候,在派人带你到下面村子采采风。鄂伦春族人向来热情好客,想来一定会招待地很好,只要不把手机拿出来就行。”

    这一番话又重燃了李卓俊的希望,就算是不能按照原计划拍摄,可能够在父母年轻时奋斗过的地方待上一段时间也是好的。想到这里,他立刻起身,向孟立焕深深地鞠了一躬,感激地说道:

    “谢谢您,孟书记,我全听您的安排。”

    孟立焕连忙起身拉住李卓俊,笑着说道:“李导,我听说你父母当年曾在我们这里插队落户?要是从这个角度说,那你也是我们鄂伦春族乡的孩子。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肯定会给你最大的支持。”

    随后,二人又重新坐到了沙发上,边喝茶边聊天。因为李卓俊见多识广、谈资丰富,孟立焕又毕业于BJ民族大学,对华北一带的情况非常熟悉。所以,在交谈之间,都有着相见恨晚的感觉。

    就这样,二人一直聊到夜幕降临,这才意犹未尽的结束谈话,前往乡里的招待所。

    鄂伦春乡招待所是一幢撮罗子造型的二层独栋小楼,整个建筑红白相间,正门口立着两根白色的水泥立柱,门檐起拱,远远看去就像是一个小型的古代建筑。在顶上起拱雕花的地方悬挂金黄色的牌匾,写着诚信商务招待所的字样。

    孟立焕在推开宾馆门后,边带着李卓俊往里走,边介绍道:

    “你知道的,我们鄂伦春族人以前世代住在山里,靠打猎为生。那时住的都是用木杆搭成的撮罗子,外面再挂上用干草、树条或是狍子皮做成的门帘,防寒防潮又保暖,住在里面很暖和。”

    李卓俊点了点头,他以前也曾在资料上看到过相关记载,说是最原始的撮罗子是一种安放在地势较高、阳光能照射到、水草丰沛地区的可拆卸帐篷,由于是用木杆搭建,最快20分钟就能完成。

    撮罗子里的方位也是非常有讲究的。北面是安放神位的位置,最为尊贵,平时只有男主人和男性贵宾才能坐卧。如果供人起居,那也一定是家中的长辈。此外,除了家中的主妇和未婚女孩,其他妇女是不允许到北面的,这些规则也说明了在鄂伦春族人的观念中,男人要比女人尊贵。

    孟立焕看了一眼李卓俊,继续说道:“虽说如今现在在山下安居,可大伙儿还是沿用了撮罗子。一方面是因为习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感念党,时刻提醒自己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接着,他又给李卓俊介绍起了鄂伦春族的历史发展情况。

    中华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然而,和大多数民族不同,作为北方古老民族的鄂伦春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始终处于原始社会,尚未形成系统的社会内部分工,只有简单的男女老少之间的自然分工。

    他们最早生活在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西从贝加尔湖,东至库页岛的广阔地区,直到17世纪才从黑龙江以北陆续南迁到大小兴安岭。由于常年生活在密林深处,为维系温饱,鄂伦春族人长期以狩猎为生,采摘和捕鱼为辅。几乎所有的男子都是优秀的骑手和百分之百的神射手。每当打到猎物,人们就会将其带到族内,由族长和萨满平均分配。年轻人由于体力充沛,会相对少分一些。而老人、弱者、伤者和残疾人则会多分一些。尽管全族上下其乐融融,相处得就像是一家人。但由于医疗不发达,仍会有人经常在生病后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而死亡。

    上世纪50年代,在党中央颁布了相关文件,鄂伦春族人这才从山上下来,到山下安居。在汉族干部的帮助下,告别狩猎,开始拿起农耕工具进行耕种,并成为了森林和野生动物的保护者。

    毫无疑问,下山的决定不仅让鄂伦春族人的生活方式得以改变,同时也推动了其文明的前进。如今很多老人八九十岁身体依然健康,孩子也不用跟在父母身后用小弹弓打猎,而是和其他同龄人一样背起书包,开开心心地前往学校上学。

    “说起来,我们乡里的孩子还真得都很争气,学习个顶个的好。”说到这儿,孟立焕开心地笑着,“包括我在内,现在已经有三十多个人读过大学了,去年县里的高考文科状元也出在我们这里。我相信,用不着太长时间,我们这里就能实现大学乡,年轻人都能把大学读完。知识可是好东西,能够彻底改变乡里的面貌。”

    李卓俊迟疑了一下,探问道:

    “孟书记,你说到这儿,我还有个问题,不知当讲不当讲?”

    他见对方要自己说,便又继续说道,

    “那些家里有困难,经济状况不好的孩子如果想读书,怎么办?”

    孟立焕摆了摆手,笑着说道:“李导,你这可就问到关键了。对于这些想读书家里条件又不算好的孩子,我们统一由乡里出资送其上学,为他们缴纳学费。只要是我们鄂伦春族的孩子,愿意读书,就绝不可能让其掉队。对了,你是从BJ来的,又见过那么多的大场面,要是最近有空可不可以给乡里小学的孩子们上堂主题教育课?也顺带激励激励他们?”

    李卓俊见孟立焕向自己伸出橄榄枝,邀请他给孩子们上课,便也欣然答应了。

    “这没问题,只要乡里有需求,随时都行。”

    “那咱们可就说定了。”

    孟立焕又是一阵开怀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