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回到大晟当皇帝 » 第七章笔杆子出政权

第七章笔杆子出政权

    退朝后,让蒙邑和张叔同留下来。

    赵吉道:“出宫后,现实考察一下地形,如何怎么修地道。”

    兔子国,以前地道战都是在乡村,而在这个大都市里修建地道,非常不易。

    地道修建特点是,洞口准备土和沙可以防备敌人的火攻;孑口上装吊板可以粉碎敌人的毒气攻;把地道和枯井暗沟连接起可以对付敌人的水攻。

    地道的出口也开在隐蔽的地方,外面堆满荆棘。有的还在旁边挖一个陷坑,坑里插上尖刀或者埋上地雷,上面用木板虚盖着,板上铺些草,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

    在地道里,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挖几个特别坚固的洞,士兵拿着武器在洞里警戒;拐弯的地方挖一些岔道,叫“迷惑洞”,敌人万一进来了,分不清哪条是死道,哪条是活道。进了死道,就有地雷埋在那儿等着他们;就算进了活道,他们也过不了关口。

    走走着来到褚秦家里,四人推杯换盏后,聊了一些国家大事后,赵吉想建立报社,让褚秦当报社总编辑。

    赵吉说道:“朕倒是有一个想法,朕打算组建一个临时的邸报衙门,就叫汴京日报,由你来负责,汴京日报每日对京师发行报纸,宣扬主战,呼吁众人万众一心,坚决与漠北人决一死战,如何?”

    褚秦是一个极度无耻的人,是一个怎么都洗不白的人,他在历史上对权力的操控,对名将的杀害,恶劣影响绝对是非常大的。

    褚秦有些发懵,他没想到皇帝今日召见他,竟然是因为这件事。

    他立刻说道:“臣领命,必不负陛下重托!”

    事实上,华夏国古代的权力线,有两条。

    一、世俗皇权,即政治权力。

    二、道统法理的权力,即读书人那一套无形的思想权威。

    皇权掌管具体行政,而读书人的道统法理才是至高无上的,拥有对一切的解释权,也就是舆论权。

    对皇权最大的制衡,其实也是来自于这里,皇权必须依赖道统法理,否则将变得名不正言不顺。

    这套道统法理源自周礼,被孔子发扬,此后儒家先哲们不断提炼。

    而赵吉此时要单独组建一个邸报发行衙门,绝对不是仅仅应付接下来的战争动员。

    他是要布局。

    今日在朝堂杀了徐秉哲,必然引发士大夫们的震动。

    他想要彻底改变大晟的局面,此后与儒家读书人的战争,只会愈演愈烈。

    所以,他必须要有一个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舆论工具,与读书人争夺道统法理的权力。

    汴京日报,只是开始而已。

    千年历史,中央集权在清朝完成了顶峰,完善了政治制度,如果清朝学习先进知识,对读书汉族青年人好些,让他们学习西方文化,,那么清朝不可能那么快覆灭,但覆灭的原因,不仅仅是武力的悬殊,当时的军事实力要高与东瀛,他们输还是中央集权下的腐败,思想局限性,以及维护不了大部分人利益。

    清期外国人在兔子国建立银行不说,还贪腐清朝建立的自己银行的官员。

    但这些清朝官员不傻,收了钱肯定要给外国人做事,但他们要钱也越来越多,外国人觉得无利可图,就开始卖罂粟,但没有想到华夏国人,模仿能力很快,自己开始种,这让外国人无利可图。

    虽然当时是华夏国百年里最大屈辱,但也能看见未来,过去,我们的文化魅力。

    为什么回能再回到世界之巅,为什么当时少数民族,还是其他国家入侵中原,学习中原文化,五千年历史文化没有断层过。

    赵吉知道,真正的中央集权就是笔杆子,为何西方一直用美食,影视,动漫,游乐园这种娱乐场所,服饰等进行文化侵略,这种战争没有流血牺牲,但让国人失去绝对的独立思考,和名族信仰。

    谁拿着笔杆子谁就是话事人,就算西域入侵中原,但文官都是汉人,自然说话还是汉人。

    其实大晟朝是有自己的邸报发行机构,叫都进奏院。

    进奏院在唐代就有。

    邸报主要是内容包括以下几点:皇帝的活动、皇帝的诏命、官员任免、官员的奏疏、还有重要的政治军事情报。

    相当于京师向天下公告某些重要信息。

    邸报的主要读者是各地官员,是京师向各地官员传达中枢命令的渠道。

    大晟朝的都进奏院隶属于政事堂,其执行权在政事堂的宰相手里。

    宰相属于外朝官员。

    而赵吉分割出来的汴京日报,则直属于皇帝本人了,相当于皇帝的喉舌。

    就是俗称搞一言堂,或者就叫官方声明。

    它的读者面向的可不仅仅是官员,还包括普通老百姓。

    至于许多百姓不识字,这是有解决方法的。

    这就是舆论机构的部署,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民众。

    甚至还能动摇其他国家,包括漠北国,这也属于一种文化入侵,这就是外交,外交高手,鬼谷子在捭阖里都是有提到过,当时是派弟子到处游说,就像现在基督教,佛教一样,或者说搞传销一样,找信徒。

    如果想要有强大的军队,就必须要有充足的后勤体系,包括兵器攻击、人力动员和充足的军费。

    如果想要有充足的后勤体系,就必须对内做多项改革。

    如果想要改革,则必须对现有的官僚集团开战。

    如果想要对现有的官僚集团开战,则必须要一边分化官僚集团内部,一边拉拢天下百姓。

    有一句古话,得民心者得天下,古代民心在“农民”手里,而这些农民就是地主,不是乡里的农民,而是县,郡,洲的大财主,或者家族,他们里面有不少读书人,一支笔就能把皇帝写死,为什么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搞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文字狱。

    而拉拢天下百姓,汴京日报这类舆论喉舌,是必备的工具之一,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并且,它可以最大程度上对抗儒家的道统影响。

    伟人也说过类似的话,舆论阵地就在那里,你不占领,敌人就占领了。

    褚秦退下去,去积极筹备汴京日报的工作。

    天色将明,雪依然没有停。

    徐秉哲被杀的消息,也很快传了出去。

    “什么!官家把人给杀了!”唐炎霍然而起,满脸的不敢相信。

    “是啊!”王雍叹了一口气,“就在垂拱殿外,把人给砍了,惨叫声我们所有人都听到了。”

    他们心中愤怒,一个大臣,像鸡鸭一样被剁了,这是挑战了士大夫读书人的尊严。

    在中国古代,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叫读书人。

    读书人的道统法理,是至高无上的精神归属。

    在古代生产力有限的情况下,维持统一,其实更多的是依靠这种道统。

    一个身无分文的读书人,可以鄙视家财万贯的商人,因为这个读书人是圣人门徒,是社会上舆论、政法合理性的解释人。

    他们也认为自己掌握的就是治国平天下的真理。

    唐末五姓七望在黄河边被屠戮殆尽,贵族政治终结,在宋代为了遏制五代乱局,开启文治,读书人的地位空前提高,而读书人地位一直到晟朝也是不可撼动的。

    才有了文彦博的那句: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共治天下。

    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就是,士大夫掌握了治国平天下的圣人奥秘,皇帝你空有俗世行政权,但如果想要稳定江山,必须靠我们。

    现在人被杀了,而且是在垂拱殿外,像杀鸡杀鸭一样被杀了,并且罪名大家都不认可。

    这在古代任何朝代,都绝对是一种隐形权力的僭越,是对圣人门徒的一种挑衅。

    “唐相公,现在如何是好?”

    唐炎沉思下来,沉思片刻,他说道:“先沉住气,张叔夜上台,看看他有什么妙计,若是他也像何栗那样,今日的所有仇怨,必然一并还给他!”

    “若是张叔同有所建树,岂不是功名都是他张叔同的了?”

    “你说的有所建树是指?”

    “若是抵挡了……”王雍声音有些小,他自己说这句话的时候都不自信。

    “不可能的!”唐炎摇了摇头,“这是一场实力不对等的战争,我们打不赢漠北军,没有丝毫胜算,除非议和迁都。”

    唐炎说的是正确的,晟军和漠北军正面对战的实力差距,就像几岁的小孩和二十几岁的大力士一样。

    虽然这个朝代名将很多,军事不弱,功打首都,确实很难攻下,但能打武将都在偏远地方,朝中文官甚多,根本没有几个打仗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