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乱世治臣 » 第4章 上京城

第4章 上京城

    上京城是楚国的都城,也是楚国最大的城市,甚至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面对楚国的北伐,北狄如临大敌,欲举全族之力抗衡,而上京城则仍然一片和平之象。

    原因无他,因为此时的楚国,国力军力实在是太强盛了。

    米仓里的粮食,新米堆旧米已经溢出了仓外。钱仓里的铜钱,新钱堆旧钱,以至于穿旧钱用的绳子也都已经烂了。其他存放货物的仓库也都是新货堆着旧货溢出了仓外。

    这个比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都要强大的帝国,怎能不让上到公卿大臣下到普通百姓的每一个国民都对刘太尉的北伐充满信心。

    青楼画阁满街,棱户珠帘满目,宝马雕车争驰于路,绫罗满街,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疱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

    上京城的富裕人所共知,上京城的繁荣让人向往,但要说起这上京城中最富裕、最繁华的地方便要数这上京城夜市了,而上京城夜市中最繁华的就要属朱雀大街了,朱雀街长纵贯整个南城,宽则有几十步,在这里三匹马车可以并排行走,街道两侧店铺林立,商铺连着商铺,酒楼连着酒楼,勾栏瓦舍镶嵌其间,来自各处的商贩卖货于其中,来自各地的手艺人也在这里向人们兜售自己的手艺。

    但要说朱雀街为什么成为来上京城必来的地方,还是因为全世界最奢侈的酒楼——樊楼就坐落于此。

    在朱雀大街和宰相巷的交汇之处,矗立着三座三层高的酒楼,它们之间各有连廊相互贯通,每座酒楼都雕龙画凤,明显要比四周的建筑物都要豪华气派。

    这便是上京城里最大最有名的酒楼——樊楼了。

    樊楼通宵营业,有酒楼,有客房,有表演。全国各地的达官贵人、富豪商贾、世家大族都以能来樊楼为荣。

    浓妆艳抹的女郎在桥廊上待客,繁忙的伙计托着盘子在楼里面穿梭,一楼的客厅中始终都坐满了人,楼上的包房也是供不应求,门口进出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这不是邓公子吗?”

    两个穿着华丽的贵公子各自搂着一个浓妆艳抹的歌姬,拦住了邓尧。

    “原来是黄公子,卫公子。”

    被称作邓尧的公子向着二人拱手行礼道。

    “怎么,又来这樊楼跟着太学的那群人吃些残羹剩饭,不过即使是残羹剩饭在你们东海怕是连听过都没听过。”说完二人哈哈大笑起来,看来这两位是专门找茬的。

    虽然被人羞辱,但邓尧面上仍是不见愠色,反而笑着说到:“在东海自然是没见过上京城这么多的新鲜玩意,不过即使樊楼的下脚料足够百姓吃好几年的,但上京城依然有不少百姓食不果腹,但我们东海人虽然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却人人不改其乐。”

    黄、卫二人被邓尧说的脸上变色但又不知如何反驳,只能红着脸瞪着邓尧。

    “我也听说二位公子吃饭从来不给钱。吃完了只要往那一坐,叫来老板,说上句我姓黄,我姓卫,不仅不用花钱还能挣钱。即使有的老板不想给,告到县里府里,二位公子也有办法让县令知府改判。上京城谁不知道二位公子手眼通天呀。”

    邓尧环顾一周,果然发现皇城司那个一直跟着自己的探子,正坐在旁边的茶馆里,伸着脑袋往这边听。这才说出上面那段话,既是说给黄、卫二位公子听,又故意让那探子听到。

    黄、卫两人听后心情大好,笑得更加放肆。

    “你知道就好。”

    两人本来想找茬的,哪想到邓尧如此懂事,一顿马屁拍的舒舒服服,反而是有些不好意思了,假模假式的拱了拱手,搂着各自歌姬柔软的腰肢继续游览这夜市去。

    望着几人的背影,邓尧不自觉的叹起气来,一是为了楚国担忧,楚国的未来竟然掌握在这群不学无术的官二代手中。二是为了自己不值,自己空有满腹才学,却永远只能在官吏的最底层打转。三是为了这黄、卫二位公子,这两位公子少不了要受些苦了。

    邓尧是太学里的太学生,太学是由太宗皇帝建立,是设在上京城中的官办学府,本意是想为国家培养官吏,但由各州选派的学生都是各州世家豪强,因此太学也违背了它的初衷,成了纨绔子弟聚集之地。

    但在诸多纨绔子弟聚集的太学生中邓尧是个例外,邓尧出身士族不假,但却是出身被打压的士族。

    东海邓氏虽是东海第一士族,但大楚太祖称帝之时,东海士族起兵反对,在大楚皇帝得胜建立了楚国之后,虽无力消灭东海士族势力,但也对以邓氏为首的东海士族进行了打压,因此邓尧虽名为太学学生,其实却是人质的身份。

    正因为这个原因,太学中人除了邓尧还没有官职之外,其他人基本上人人都有着七八品的官衔,只等在太学毕业之后升个一两级,在三公九卿下属的各曹中当个令、使,便正式踏入朝廷,成为士族政治中的一份子,而邓尧到现在依然只是平民身份,地位可想而知,也可以想像的到邓尧以后在楚国的政治体制中,最高也只能是在基层打转的小官小吏。

    空有一身本领却无法施展,邓尧苦笑一声,走向樊楼,有眼力见的店小二赶忙迎了上来。

    “邓公子您可来晚了,其他公子早在楼上等着了。”

    店小二一边陪着说笑,一边领着邓尧,穿过大堂,径直走上了二楼。

    邓尧对店小二说的其他人早就到了毫不怀疑,因为太学之中的太学生对平常的学业不是十分上心,倒是每晚都要在樊楼聚会,以至于让这樊楼的小二们对这些太学生们都熟识了。

    但要说在等着自己,邓尧却是不信,我是什么人,太学中那些士族子弟怎会将自己看在眼里。

    “最近人们都在谈论什么?”

    邓尧跟着带路的小二,一边走一边随意的问着。

    酒楼是各种人的聚集地,也就成了各种信息的聚集地,向酒楼小二打听事是最有效的方式。

    “邓公子,南来北往的客人多,谈的事也多,不过人们谈论最多的自然是刘太尉出兵攻打北狄和皇帝的亲政大典的事。”小二回过头来满脸堆笑的说到。

    “那依你看太尉北伐会打赢吗?”

    “这我就不知道了,不过我听来往的客人说,似乎都觉得太尉肯定能够打赢。我一个店小二也不关心这些,只要仗不打到上京城,不打到樊楼来就行。”

    邓尧和店小二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不一会便来到了二楼的一间房间前。

    “邓公子,便是这里了。”小二侧身让出一条路来,弯着腰说到。

    邓尧抬头一看,只见集贤居三个大字映入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