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登顶记 » 第一百零六章 重定局

第一百零六章 重定局

    明国官员来到北平时,已是七月。虽是两国阵营,其实大部分官员还是认识的。官员在未入仕前,流行游学,至今仍是如此。锻炼身体开阔眼界,加上原本的晋国,三家学术基本互通,各有侧重。北平城第一次开朝会,因为昭德帝并没有定下他们的官职,临时在朝堂上按照左右两边站列,两国大臣按照级别跟文武分列站好。倒是显得有些奇怪,所幸大殿够大,倒也站的下。辰时四刻,昭德帝进入大殿,她旁边除了侍棋,多了夏主管。

    既已天下归一,大臣们集体三呼万岁。昭德帝让各位大臣起身。如今朝堂人员来源比较多,目前大部分是周国官员,得益于晋国内斗,晋国官员在朝中并没有很高的官职,襄平公主发动宫变时,除尽继后系,为斩早除根,将其余皇子妻族母族也是赶尽杀绝,后晋国公趁襄平公主亲征沙场,有样学样,将元后系襄平公主一系朝中势力除尽,襄平公主跟其母族自裁于城破之时。倒是没有留下什么隐患,大部分官员昭德帝打乱重开,便有忠心的也慢慢提拔起来。但仍无高位的原晋国官员。

    现如今周国全部官员来到,参黎也是早早跟吏部尚书顾启元等进行讨论,待曾外祖父来到,她也引入交谈,对原本的官职进行细化分工对如何安排心中已有章程。由吏部尚书解读朝堂的新分工,废除丞相制度,立内阁,设立六部,工部礼部户部兵部吏部刑部,直接隶属中央为首者为尚书正一品,将之前御史台改为都察院,与六部并称七卿。

    设立大理寺国子监锦衣卫通政使,鸿胪寺跟礼部抽调官员成立通政使,最高级别为使司。鸿胪寺负责来使接待,通政使负责与外使他国,国子监成立,官职是祭酒,司正,博士,助教。大理寺负责判案,国子监则负责官员举人的授课,将原本国学正式纳入官家掌控,都察院,大理寺,刑部并称三法司,若有大宗案件则三司同审,其余时候有大理寺直接审判。另外一个变动,女学也成为官学,有后宫宫正直接负责。按照前朝的六部设立尚宫局,宫正为九品。

    地方官员的变动更大一些,省级官员重新分工,设立布政使跟按察使,布政使负责地方民政财政,按察使负责地方刑法,两官同级共治一省,下面地方官改为知府或知州,知州往下则是县令。由此昭德帝便按照一省两官将地方官员按照周国明国各一位配置。

    这番大变动大大集中了皇权,吏部尚书一个早上读下来,也是口干舌燥。地方官员基本上是分权而治,刑部变动尤为明显,原本的刑部官员调了一大半出来,调入都察院,再分发到各地,明国刑部的官员也是如此,便安排妥当。礼部官员同样有一部分成为通政使,欧老头昭德帝用得顺手,平调他成为刑部尚书,顶了昭德帝母族祝老爷子的位子,明国的礼部尚书依旧稳稳当当做着老本职。兵部尚书暂无人可用,由金陵直接负责,左右将军则是新旧各一位。吏部尚书户部尚书是昭德帝的心腹,并没变动,工部尚书资历较轻,自请辞了尚书一职。参黎便让他入了内阁,成为蓝批官员。

    这场大变动,终于是将新旧两派官员基本安排妥当,过渡最平稳的只有三位,昭德帝当朝封了欧老爷子为承恩公,原本的刑部侍郎太子妃母族松竹封为承恩侯,朱熹依旧封为宁王,封地大宁。大朝会难得开到午时,昭德帝与官员同食,举起酒杯。“诸位进入官场多年,如今与朕共事,这天下是我的也是诸位的,更是黎民百姓的。后期君臣一心,天下大同。”说罢自饮三杯,大臣纷纷起身,昭德帝喝完三杯,便开始吃菜。酒过三巡,周国活跃些的年青官员开始跑到太子面前敬酒,新官员偷眼看昭德帝,见她面色如常,显然是已习以为常,倒是跟原明国风气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