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九千岁 » 第三章:马爷

第三章:马爷

    日落西山,天色阴沉。

    贾协一边揉着酸软的膝盖,一边心事重重的往小火者的集体窝铺处走去。

    就在此时,一个体态胖大的太监脚步匆匆的跑来,边跑边查看路过的小火者的面容,直到看到贾协时,脸上露出喜悦的色彩,拍了拍贾协的肩膀道。

    “我可算是找到你了。”

    贾协看向那太监,苦笑道。

    “马爷,您怎么在这里?”

    这马爷是贾协穿越后睁眼看到的第一个人,也是贾协此身遭遇最不可绕过的人。

    上文提到过,贾协是荣国府贾家出身,但却并非是纯正的贾家子孙。究其根本,是在贾协太爷爷时,出身卑贱,没有姓氏,后来乱世中贾协太爷爷成了贾老太爷贾源的亲兵队长,备受老贾喜爱,才赐名贾,让贾协老爷爷跟着他家姓。

    因为不是正统血脉,所以贾协一家的命名方式也没有跟荣国府宁国府走,而是自造了一个体系,否则贾协的起名应该带玉才对。

    家传到贾协这代,贾协的老爸实有中山靖王刘胜的风采,两个字,能生。

    前前后后,贾协他爹竟然足足生了五个儿子和四个女儿!

    贾协是家中最小的儿子,在他出生后不久,其老爹就挂了,家中光景一落千丈。

    当然,就算老爹不死,以贾协一家的孩子数,他家也过的好不了。贾协老爹的死不过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个大铁锤而已。

    在贾协原身的记忆里,童年始终伴随着饥饿和贫困。

    因此年少的贾协便下了一个天大的决心,以后一定要做一个能吃饱饭的人!

    后来,马爷粉墨登场了。

    贾协他爹曾对马爷有救命之恩,所以马爷在入宫当太监后常常接济贾协一家,但奈何贾家人口多,负债又多,马爷这点钱也只是扬汤止沸罢了。

    不过在和马爷的接触下,贾协知道了宫里太监是管饭的,而且档次不算太差。

    于是乎,贾协就起了当太监的想法。

    在某个月黑风高的晚上,马爷和贾协喝酒,两人醉醺醺的时候,贾协说出了这个想法,已经上头的马爷意识处于迷离状态,竟然真的拉着贾协写了当老公的文书,并且提交给了太监里的招生办。

    后来,贾协的那几寸肉就没有后来了。

    回到现在。

    听到贾协的问题后,马爷气喘吁吁的回答道:“我刚才听说你偷了贵妃娘娘宫里的东西,赶紧去找掌印大人求情,好说歹说,终于说动了掌印大人,试着帮你疏通疏通。”

    “结果,”说到这里,马爷咧开一张大嘴,乐呵呵的笑道:“你这小崽子还挺灵,竟然全头全尾的出来了。”

    贾协面不改色,心里却暖乎乎的。

    大虞的宦官制度与前明类似,都是二十四个衙门的结构,但监司局内的官职有一定的调整,整体宦官的官职被极大的精简,像宝钞司内只剩下三四个有品级的官员。

    贾协万万没有想到马爷居然会为了自己去求宝钞司官职最高的掌印大太监。

    须知,本朝宝钞司虽地位不高,但这宝钞司掌印却是实打实的正五品大太监啊。

    “马爷,大恩不言谢!”

    贾协诚心诚意的拜了拜。

    马爷摆了摆手,不在意的笑着说:“都是一家人,莫说两家话。”

    然后马爷拉着贾协去他所在的屋子里吃压惊酒。

    路上,两人说起刚才的事情,贾协也没惦着瞒他,就连头搭尾的将事件大致说了一遍。

    但在贾协提到如何识别出红珊瑚上的毒物时,并没有将金手指的事情说出,而是以之前无意间了解过的说法蒙混过去。

    毕竟金手指事关重大,贾协已经暗下决心,无论多么信任的人也不会告诉。

    马爷的压惊酒是现做的,他让几个小跑腿的去买一些凉菜肉食,又掏出一壶子没有名字的黄酒,拿火炉温了温,便成了一席压惊酒菜。

    酒菜备齐后,两人就边吃喝边继续聊起刚才事情的细节。

    当贾协说到有一个美人在贵妃边劝谏,帮了他大忙的时候,马爷却哈哈大笑起来。

    “亏你也姓贾,连你家大姑娘也不认得。”

    大姑娘?

    贾元春!

    马爷之言如一道惊雷划过贾协的脑海,让贾协立刻记起了红楼中那位贾族荣耀,大观园省亲的主角,元迎探惜四女的大姐,贤德妃贾元春。

    不过虽然标签多,但贾协对元春的了解极少,因为红楼中似乎只有一二章有元春的出现,而且着墨不多。

    尽管如此,贾协心头的一个困惑还是得到解答。

    怪不得元春当时替自己说话,原来是看在都姓贾的份上。

    正在贾协想的入神之时,马爷叨了一口酱牛肉,咀嚼着问道:“话说娘娘赏你些什么了,不会吝啬到什么都没赏吧。”

    贾协随口答道:“先是赏了我一百两白银,而后又改了主意,让我做皇子的贴身伴当。”

    咣当~

    马爷瞪目哆口,手上的酒盅不自觉的掉了下来,在地上滚了一个圆圈。

    愣了半晌,马爷才面容复杂的感叹道。

    “真不知道该说你运气好还是运气不好了。”

    贾协没明白马爷的意思,但也听出了些特别的味道,于是连忙起身给马爷斟酒。

    “马爷,你是宫里老人,懂得多,要是知道点什么内情就赶紧告诉小子我吧。”

    马爷晃了晃脑袋,说道:“我算什么老人,宫里资历比我老的海了去了。”

    “算了,虽说贵人的闲话不能乱说,但谁叫你爹救了我,我又不小心把你弄进宫里来了呢。”

    然后,马爷深吸了一口气,缓缓讲述了宫里的故事。

    要说这宫里的遮奢排名,第一人自然是皇帝老儿,但第二却是个不好说的。

    照常理来说,第二遮奢的当然应该是皇后娘娘才对,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贵妃因为极受景平皇帝的喜爱,在宫中隐隐竟有盖过皇后的气势。

    可能正是这股气势让她产生了误判,皇后有儿子,我亦有儿子,为何我的儿子不能坐一坐龙椅呢?

    话说到这里,贾协哪里还不明白马爷的意思。

    事关皇位,两个女人恐怕争的你死我活,自己此时当上贵妃儿子的贴身伴当,就是被卷入到了这场残酷的斗争中呀。

    但贾协有点不信邪的说道:“那就没有贵妃获胜的可能性吗?”

    马爷砸了砸舌,连道了两声“难”。

    “且不说太子是正统嫡出,贵妃之子只是庶子,就说这年龄就是个大问题,太子已然弱冠,二十有余,但贵妃之子今年才八岁而已呀。”

    贾协听的瞠目结舌。

    他早先以为贵妃之子也成年了,所以贵妃才敢争一争,谁知道她的儿子才八岁,一个始龀小儿。

    到底是谁给贵妃的勇气,拿八岁庶出跟二十岁嫡出争?

    马爷紧接着又给贾协泼了盆凉水:“你以为这就完了?”

    “我告诉你,这贵妃之子年纪不大,伴当不少,前前后后总共有四个大伴,四个小伴。”

    “你呀,就是给他当贴身伴当,也才是个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