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九千岁 » 第四十八章:贾协版鬼吹灯

第四十八章:贾协版鬼吹灯

    来到荣国府,走进西角门,贾协一路往薛家暂住的地方走去。

    这次薛蟠平平安安的回来,薛姨妈和薛宝钗都很开心,于是按照惯例在家摆了几桌子宴席,为薛蟠压惊。一向爱好高乐的贾母也特地带着三春,宝玉等人前来赴宴。

    一时之间,薛家倒是热闹非凡。

    可在里屋,薛姨妈,薛宝钗和薛蟠三人之间的气氛却有点冷。

    “妈,我可不能食言,我薛霸王在江湖上一贯以一诺千金著称,要是在这件事情上反悔,我还怎么在江湖上立足呀。”

    薛蟠信誓旦旦,仿佛刚放出牢狱时,想要反悔的跟他没有关系似的。

    薛姨妈扶着额头,恨铁不成钢的说道:“什么江湖,什么义气,你都多大了还扯这些闲篇。妈不是不让你送丫鬟,珠花,珠玉你随便挑一个给协哥儿,我一点意见都没有。可你为何偏偏把香菱送给他?”

    “你知不知道,香菱身上可是有人命案子的。”

    薛蟠更加不在意的回答道:“案子不是已经了结了吗,有就有呗,香菱她又什么都不知道,还怕她说出些什么吗。”

    “你。”薛姨妈指着薛蟠,半天没有说出话来。

    倒是薛宝钗赶紧跑到薛姨妈跟前,抚着她的胸口道:“妈,你也别生气,我看这次哥哥说的也没错。哥哥的案子主要跟那个死了的冯渊有关,香菱什么也不知道,送出去其实也无妨。”

    原来,薛蟠打人后,就直接领着香菱跟着薛姨妈北上,没有片刻停留。

    就是冯渊被打死,贾雨村胡乱判案一事也是后面才得知。

    因为这件事不是什么光彩事情,薛姨妈三令五申不准薛蟠和薛宝钗乱说,所以香菱至今不知道事情原委,只以为单单是薛蟠从冯渊那边抢走了她而已。

    薛姨妈一脸惊奇,“今天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你怎么还帮上你哥哥说话了。”

    薛宝钗无奈却又不失端正的笑了笑,“这是什么话,我帮哥哥说话算是什么奇特之事。”

    薛姨妈摇了摇头,“自打你们两个出生以来,我就没看过几回你帮你哥哥说话,次次都是你哥哥做了错事,你在一旁训斥他。”

    薛蟠听到这话,不好意思的挠了挠脑袋。

    薛姨妈不知,薛宝钗在心里也是有着一番谋划的。

    现在薛家势弱,在内连根顶梁柱都没有,在外更是被群狼环伺,只能依附于贾家,借助贾家的余威。

    而那位贾协奉御,虽然年纪官品不大,但经营花书厂经营的有声有色,据说皇帝也知道贾协这号人,未来恐怕能成就宫中大珰。

    如果跟他提前交好,对薛家目前的窘境可能大有裨益。

    更别说,他本身就是贾家亲兵出身,还在宫里与元春娘娘关系甚佳,自己如果嫁到贾府后,还能引为奥援.......

    但在薛蟠恳求的和薛宝钗的表态下,薛姨妈依旧咬紧牙根,不肯放人。

    薛姨妈是打心眼里喜欢香菱这个孩子,憨厚老实,珠圆玉润,性格样貌都是一顶一的好,她是真舍不得送人。

    于是薛姨妈急中生智,想了一个借口,“我记得姐姐打探过贾协的消息,贾协他家不是很富裕,家里没有几间房子,住自己家的人尚且不够,哪里再容得下一个香菱去。”

    “啊,是这样呀。”

    薛宝钗有些失望,屋子不够,确实不能再往里填人。

    “若是贾协家有多余房子,我肯定把香菱送过去,但可惜他家没有呀。还是给些银子吧,多给一些也能表达心意。”

    薛蟠刚想再说些什么,屋子外的侍女就进屋说道:“大爷,贾协公子过来了。”

    “妈,等我招待完贾协再跟你说。”

    说罢,薛蟠就一出溜的跑了出去。

    薛姨妈看着他的背影,松了口气,香菱算是保住了吧?

    薛蟠出了门,很快就在大堂上找到了贾协。

    因为可能要食言的原因,薛蟠有些羞愧,竟然罕见的礼貌起来,带着贾协来到一张桌子前,让他入席,并为他介绍桌子上的人。

    “这位是宝玉,你应该认得,这位是琏二哥,这个是宁国府的贾蓉兄弟。”

    贾协一一拱手,然后找了一个位置坐下。

    “琏二叔,你跟嫂子还没有和解?”

    贾蓉和贾琏虽然差了一辈,但年龄相仿,平日也打闹嬉戏,没有什么叔侄的拘谨。

    贾琏黑着脸,闷了一口酒,“没有,自从上次她撞见我和多姑娘后,就再也没有给过我好脸色看,我说些什么也不理不睬,我一气之下去了书房睡,看谁先找谁和解!”

    贾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说道:“好,好一条汉子。”

    “不过那天也真是奇怪。”

    贾琏摸着嘴巴上的胡须,把那天王熙凤突然闯进客房,又突然离开等事情说出,然后道:“真不知道她神神叨叨的在干什么。”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贾协心里微动,那天不正是自己来的那一天吗,莫非王熙凤她没有憋住......

    “别说我了,贾协兄弟是新来的,也该让他先讲些故事,活跃活跃气氛吗。”

    贾琏微笑道。

    薛蟠怕贾协不懂,就在一旁说道:“这是我们的规矩,新来的人要讲一些自己的逸闻轶事给大家听。”

    贾协恍然大悟,然后又发愁起来,自己这些事都与宫中有关,不方便往外说呀。

    但不说的话,又显得不合群,看来只好编几个故事了。

    本来只想编几个俗的不能再俗的故事,可话到嘴边,贾协突然灵机一动,改口道。

    “我的故事没有什么奇特的,但我的祖上却有着不少的传奇故事。”

    “我的老老太爷在前明的时候是个十里八乡有名的大财主,为人慷慨,乐于散财,在乡里广受好评,然而他们却不知道我的老老太爷是发死人财的。”

    “你们听说过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吗?”

    没错,贾协说的故事正是后世大名鼎鼎的盗墓小说《鬼吹灯》。

    不过考虑到这个时代的人对盗墓的敏感态度和时代背景,贾协做了一些修改和补丁。

    例如,老老太爷是奉前明朱元璋的命令盗墓,只盗秦桧,儿皇帝石敬瑭之类混蛋的墓,将所盗的钱财大多数都散给穷人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