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九千岁 » 第七十四章:小宋慈

第七十四章:小宋慈

    贾协入座之后,抬起头,发现左边斜对角那张桌子上的人好像有些眼熟。

    他皱着眉头搜索着脑海中的记忆,突然张大眼睛,回忆复苏。

    这不是前些天那位人称小宋慈的班克虏,班知县吗。

    贾协让马爷等菜,自己连忙走到班克虏的桌子旁。

    “班知县,好久不见呀。”

    这时的班知县正手里攥着几颗颜色已经发黑的银豆子,看着菜单上价格不菲的菜发愁,听到旁边贾协的声音,疑惑的转过头去。

    “你是,宫里的小贾奉御?”

    贾协拱了拱手,“班知县竟然还记得我,在下还真是受宠若惊呀。”

    班克虏摆了摆手道:“我自幼过目不忘,哪怕只看见过一面的人,我十年后仍能认出。”

    班克虏说这话时,不禁有些自得。

    贾协赞叹道:“不愧是小宋慈,果然遮奢。”

    然后贾协掏出一两银子丢给旁边的小二,“你给班大人置办一些酒菜来。”

    班克虏连忙制止,“小贾奉御这是干什么。”

    贾协真诚的说道:“班知县不要推辞,若不是前些天班知县帮我一把,在下可就要倒霉了。”

    班克虏摇了摇头,“不过是秉公执法而已。”

    贾协叹息一口,“这年头您能秉公执法已经是大不易了。”

    “您也别推辞,就当我想交您一个朋友,这只是朋友之间的请客喝酒而已。”

    班克虏听此,也只能接受贾协的好意。

    “我听说宫中内侍大多唯利是图,暴戾恣睢,今见了贾奉御,又听闻了宫里有个老公进献开放御瓦一事,才知道此言虚也。”

    贾协不禁笑了起来,指了指自己,“班知县,那进献开放御瓦一事的老公正是愚弟我呀。”

    班克虏两眼瞪得浑圆,然后哈哈大笑起来,“贾奉御,咱们还真是有缘,上个月我刚写了一篇关于南方御瓦泛滥的文章登在邸报上,这个月你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还增添了一个财路。”

    贾协原本还有些得意,但一听班克虏的话,又拱了拱手,“班兄,当时我正是看了你的文章才想出这个路子,这个办法实是拾你的牙慧。”

    班克虏连忙,“这算是什么拾人牙慧,我又没有想出办法,还是协兄弟有明智,能够如此巧妙的解决这个问题,化灾为利。”

    “不不不,是班兄数据找的详尽清晰,内容丰富生动。”

    “不不不,是贾兄谋断高超,兼才房杜。”

    在一顿商业互吹之下,贾协和班克虏两人竟有了一些惺惺相惜之感。

    贾协刚见到班克虏时,以为他是那种古板刚正的,海瑞一般的官员,但一番交谈下来后,他才发现班克虏是那种会变通,晓人情世故,而仍存一颗为国为民赤子之心,戚继光一样的臣子。

    饭菜上来后,两人更是边吃边聊,从时政新闻聊到异域番邦。

    贾协惊叹于班克虏事无巨细,士农工商无所不通。

    班克虏则赞赏贾协眼光毒辣,对异域之事了如指掌。

    两人更加欣赏彼此,要不是这里没有关公像,两人非得祭拜关公,结为异姓兄弟不可。

    “协弟之博闻强识像极了我当年的一个老师。”

    忽然,班克虏惆怅的说道:“我那个老师是个和尚,没有法号,十里八乡的人都称呼他为郭和尚,他年轻时云游四方,知道不少异域奇闻,我小时候经常去他所在的三佛寺听他讲故事。”

    “三佛寺!”

    贾协吞咽了两口唾沫,激动的声音吓得整个山河酒楼的客人们一大跳。

    两个脾气不好的当时就窜了起来,想要教育教育贾协什么叫公共场合请保持安静,但看到贾协身上穿着的太监制服后,两人顿时扭转口风。

    “这座子太脏了。”

    “就是就是,不干净,赶紧擦一擦。”

    擦完椅子后,两人就跟没事人一样坐回了位置。

    班克虏狐疑的问道:“贾兄弟,你也知道三佛寺吗,怎么反应这么大。”

    贾协按耐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回答道:“之前听说过这个地方,据说这个佛寺有个舍利特别珍贵。”

    班克虏“哦”了一声,奇道:“没想到协兄弟也知道我老师留下来的那个舍利,不过现在那个舍利并非在三佛寺里面,自从我老师重新云游四方,舍利就被玄墓蟠香寺老尼姑给拿去了。”

    贾协没有急着追问舍利的下落,而是好奇的说道:“那个舍利原来不是尊师化成的呀。”

    班克虏无奈的笑了笑,“当然不是,我老师没死,那个舍利是三佛寺的佛宝,传承下来之物而已。”

    见贾协这么关注舍利,班克虏索性把他知道的都说了出来。

    “那玄墓蟠香寺老尼姑前年带徒弟进京,现正在西门外牟尼院居住,我估计舍利应该也被她带来了,协兄弟如果想要祭拜近观舍利,可以去牟尼院找老尼姑。”

    贾协抱了抱拳,“谢谢班兄指点。”

    班克虏道:“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不必多谢。”

    然而班克虏却不知道,贾协不只是想要看看而已,他的目标可是拿走这块舍利,然后拿它去煎药。

    吃饱喝足后,两人约定京察大计之后在贾家再聚一次,然后分手道别。

    待班克虏走远后,贾协背着手,检查一下自己随身的物品准备离开,却扭过脸发现马爷叼着一根嚼杨枝(即牙签),翘着二郎腿,直勾勾的瞪着贾协。

    贾协这时才反应过来,自己光顾着跟班克虏说话,竟然把马爷给忘在一边了。

    贾协立刻赔笑着靠到马爷跟前,“马爷,你这顿吃的如何?”

    马爷吐出嚼杨枝,瘪着嘴道:“不怎么样,下回再请我吃顿好的吧。”

    自知理亏的贾协连忙答应下来,并表示下回一定请马爷去大饭店恰一顿。

    马爷这才心满意足的点了点头,不再计较。

    在花书厂又挨过半天后,贾协拖着并不算太疲惫的身躯返回三进小院。

    推开院门,贾协直奔自己的卧室,想要用香菱香香软软的身体来一个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