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每周获得一项非遗传承 » 第31章 改稻为桑(求追读!求月票!)

第31章 改稻为桑(求追读!求月票!)

    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开封府城里,天边的云彩呈现出淡淡的金红色,似乎也在宣告着这一天即将结束。

    严明站在门前,刚刚送走了帮他租房的掮客,现在他准备进去看看房子里还缺些什么,好在夜色降临之前,把缺少的东西一一采购回来。

    推开了那扇因为许久没人居住而有些吱呀作响的木门,映入眼帘的便是一间布局简单却颇具实用性的两居室。

    屋子朝南,窗户虽然仅用纸糊着,但透过那薄薄的纸窗,依稀可见外头的斜阳。

    外面的那间是厨房兼客厅,灶上只有一个光秃秃的灶台,没有锅和碗筷等厨具;而里间的那间则是卧室,卧室里除了一张小案桌和光板床,再无他物,严明有些怀念上辈子租房的拎包入住模式。

    看着空空如也的屋子,严明心中想着:“首要任务是买一口锅,做上一顿热腾腾的晚饭”

    摸了摸怀中的几枚银子,他仿佛自言自语的说道“明天再上街看看有什么赚钱的法子”。

    包袱里也没什么值钱的物件了,摸了摸怀里的银子,把包袱扔在屋里,严明起身准备出去。

    此时的明朝,夜晚还实行宵禁。

    过了戌时(晚上7点),普通百姓便不能再在街上游荡,要是被巡夜的兵丁抓着,免不了一番打点。

    这时候如果有人在勾栏里吃酒吃的晚了,错过了宵禁时间,也就只能在那里留宿。

    所以这时候的勾栏瓦舍里也都兼着旅店,提供住宿服务,十分方便~!

    正当严明准备推门出去的时候,串串快速跳到他的脚边,接着又一步跳了上来,娇小的身躯钻进了他的怀里。

    严明低头,宠溺地摸了摸它的脑袋:“拿你没办法~!”

    轻轻打开衣襟,猫儿也顺势钻进了怀里。

    严明走出屋门,置身在开封府临近黄昏的街头。抬头望去,天空已被夕阳染成一片淡淡的暗红,太阳落的更低了,再过一会就要落山了。

    “得先把紧要的物件儿买上”严明一边走,一边嘴里念叨着。

    “锅、木柴,这些必须得买,对了,还得买些猪肉。”从武安一路走到开封,严明一路上也没吃几顿好饭,此时的他感觉自己嘴里已经淡出鸟来了。加上中午也没吃饭,此时此刻,他肚中的饥饿已如潮水般涌现。

    “今天晚上必须得吃一顿红烧肉。”

    串串在他怀中似乎也感受到了主人的决心,轻轻地“喵”了一声,仿佛在表示支持。

    沿着河边继续往南行走,穿过两个路口,便来到了一处坊市,坊市里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货物应有尽有。

    只是由于天色渐晚,快要到宵禁的时间了,许多店铺已开始打烊。

    在几个店家关门之前,严明匆匆采购了一口铁锅、一块肥美的猪肉,以及些许调味料和木柴。

    因为时间紧迫来不及买其他的东西,所以他只能提着这些东西返身回家。

    回到租住的屋子里,放下锅灶和那块五花肉。

    严明把火生了起来,收拾起了自己来开封之后的第一顿晚餐。

    上好的五花肉用刀切成麻将块儿大小,焯水之后盛起。锅底铺上葱段,用细绳将肉块牢牢固定,倒入适量的酱油和其他调料。

    最后,他小心地盖上木制的锅盖,整个烹饪过程流畅自如,犹如行云流水。

    随着锅边冒起的热气,一股股浓郁的香味弥漫开来。

    严明站在火炉旁,看着那锅中的红烧肉,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嘴角流出了幸福的泪水。

    这道古法东坡肉加上开封这地界儿,简直是绝配。

    ……

    在浙江杭州的总督衙门内,一位五十余岁、面容清瘦的中年人静静地坐在府衙的椅子上。

    他身旁的桌上横放着一份朝廷刚刚急递过来的旨意,他的嘴里呢喃着:“改稻为桑。”

    他正是时任浙直总督兼浙江巡抚,同时挂着兵部尚书衔,人称东南一柱的-胡宗宪。

    这份朝廷急递的内容,他已反复阅读了不下十遍。

    急递中写的是朝廷最新的国策-改稻为桑。将浙江现有的农田中的一半改为桑田,用桑田来养蚕,多出的蚕丝用来织丝绸,急递中写道,今年浙江的指标是多产丝绸二十万匹。

    胡宗宪在桌子上坐着,眉头微微皱起。

    正当他沉思的时候,总督衙门的书办走了进来,打断了他的思绪:“部堂大人,郑泌昌和何茂才来了。”

    “让他们进来吧。”胡宗宪抬起头,语气中透着淡淡的疲惫。

    片刻之后,两位约莫四十岁的中年官员走进府衙,高瘦的那个是时任浙江布政使的郑泌昌,旁边的是时任浙江按察使的何茂才。

    二人一见到胡宗宪,便恭敬地低头拱手行礼:“下官郑泌昌、何茂才见过部堂大人。”

    看着门口的二人,胡宗宪知道他们一定也是得到了改稻为桑的消息,所以才在这个时候来总督府见自己:“郑大人,何大人,你们这么晚来总督衙门是为何事?”

    没等郑泌昌开口,何茂才便兴奋地说道:“部堂大人,听说朝廷今年给浙江下了一道改稻为桑的国策,下官等人正是为此事而来。”

    胡宗宪深深地看了二人一眼,眼神中带着一丝责怪:“去年,浙江沿海倭寇横行,朝廷说是造了三十艘战船用来给戚继光抗击倭寇。然而一年过去,这些战船我们却连一艘也未曾见到,浙江百姓依旧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你二人身为浙江布政使和按察使,管着浙江一省的百姓,不思怎么救民于水火,却在晚上急着来我这总督衙门看朝廷的旨意。”

    不等二人说话,胡宗宪接着说:“你们先回去吧。关于‘改稻为桑’的政策确实已收到,但如何施行,还需深思熟虑。”

    郑泌昌和何茂才听见这话,心中不免有些失望,但也只得低头告退,悻悻地离开了总督府。

    他们离去后,胡宗宪再次凝视着手中的急递,嘴里重复着:“改稻为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