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第一莽夫 » 第45章 中秋

第45章 中秋

    自从发生吴曦的事后,朝廷对蜀军和蜀将就猜忌不断,此后都是从异地派文官出任蜀帅节制川蜀诸将。

    现在的利州戎帅赵彦呐,职位是利州安抚使兼知兴元府。

    掌管川陕四路最高权柄的蜀帅郑损,职位是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

    这两人都不是蜀人,而且都是文人,各自在朝中都有背景,赵彦呐是赵宋宗室,郑损是史党心腹。

    近几年,大宋西北并无战事,军务也是松弛,再加上多由知州总领军政,文官领兵,以文治武,而文官的心思多在朝中权斗,无形中让军心和武备更加懈怠。

    卢江沉思良久,这些事情他并非不了解,只是他只是一个县令,边军战事还轮不到他操心。

    但此时经许渊这么一提醒,他也感到忧心起来。

    “真会重启战端?”

    “金军已在大量采买粮草和药材,这并不是什么秘密。”许渊道。

    “是否为了应对蒙古的战事?”

    “这并不重要,只要金军存在南下的可能,即便可能性只有一成,我们也该做足准备。”

    许渊自然知道金军就是为了南侵,但他此刻无法证明,也不需要证明,话说到这里,他相信卢江定然不会坐视不理。

    “好吧,训练营地我可以批给你,但武器战马这些,我只能为你打探一些门路,具体的交易你还得自己想办法。”卢江终是答应了许渊的要求。

    许渊点了点头,他知道卢江能做的也就是这些了。

    卢江想的是,自己身为一县长官,若金军真的攻来,其他人可以逃命,但他却不能擅自弃城,现在帮助许渊多增强一分战力,他也多一分安全。

    不过,他还是将主要的希望放在了数万边军身上。

    谈完正事之后,许渊本打算直接回秋渊寨,但再过两日就是中秋了,玉娘想在县城过节,再加上卢江夫妇盛情相邀,许渊和秋儿便留了下来。

    中秋节这天,许渊在卢江的官舍里参加晚宴。

    刘氏觉得在家里比去酒楼更有团圆的气氛,忙前忙后准备了一大桌的酒菜,也问了许渊的口味。

    许渊倒不挑食,而且宋朝已经有了炒菜,各种食材也都有,他并未觉得现在吃的和前世有多大差别。

    也可能因为是运动员的缘故,前世许渊的日常饮食都有严格的控制,很多美食他并没有吃过。

    晚上,饭桌坐的也就许渊三人和卢江夫妇。

    许渊一个人的食量比其余四人加起来还大些。

    秋儿玉娘和刘氏不必说,古代女子的食量都很小,另外,卢江也只是一文弱官员,食量也大不到哪去。

    “都按你这个吃法,官府怕是一粒粮都收不上来。”卢江出言打趣道。

    刘氏则是瞥了他一眼,没好气的说道:“能吃是福,以为谁都如你一样,弱不禁风,没一点男子气概。”

    卢江没有出言反驳妻子,但心中却略有不服,本县弱不弱,夫人还能不知道?平夜里,该出的力也没少出......

    看着县令夫妇拌嘴,秋儿和玉娘都觉得有趣,玉娘更是忍不住笑出咯咯声来。

    刘氏看着玉娘和秋儿,又开始心疼起这两个姑娘来,一出生就没有娘亲疼,该是多可怜。

    “秋儿,你如果不嫌弃,不如也认我做干娘吧。”刘氏说道,语气间充满慈爱。

    “是啊,秋儿姐姐,你如果认了干娘,那我们就成真姐妹了。”玉娘也觉得如此甚好,并未多想,立即附和。

    没等许秋儿开口,卢江却是说道:“乱弹琴,许渊和秋儿是兄妹,玉娘如果和秋儿又成了姐妹,那往后玉娘如何跟许渊在一起?身份岂不是乱了套。”

    刘氏这才反应过来,尴尬笑道:“说来也是。”

    随后,她握住了许秋儿的手,说道:“不过,秋儿把我当干娘看就是了,我也会把你当女儿对待。”

    许秋儿闻言,心中感觉很暖,她确实很喜欢刘氏,这也唤起了她对母爱的渴望。

    “嗯。”她看着刘氏,微笑着点了点头。

    而玉娘此时脑海中只有卢江刚才的那句‘跟许渊在一起’,久久回响。

    很快,她已是俏脸嫣红,整个人开始迷迷糊糊起来,好似喝醉了一般。

    玉娘这表情,把刘氏逗趣得笑个不停。

    卢江见状,对着许渊又是一阵打趣,弄的许渊尴尬不已。

    见许渊难得吃瘪,卢江开怀畅饮,大笑不已。

    晚宴的气氛一时变得活跃起来,很是温馨。

    ......

    饭后,玉娘让许渊带着她和秋儿一起去逛坊市。

    这个中秋夜,长举县的坊市格外热闹,百姓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贪官已除,山匪尽诛,长举县的百姓对往后的生活充满期盼。

    普通百姓的幸福其实很简单,吃饱肚子,不受压迫,平平安安的活着,这就是他们最大的愿望。

    街上一张张笑脸落在许渊眼中,却让他心中倍感压力,他想让这璀璨山河与万千黎民不失华彩,现在的实力还差得很远。

    此时的坊市,充满了节日的喜庆,各种摊贩五花八门。

    最多的就是猜字谜,花一个铜板猜一个字谜,猜中的可以获得一份超值的商品,不过想要猜中也是有点难。

    普通点的字谜出自民间谚语,猜的人多些。

    文雅点的字谜出自诗词文赋,皆是引经据典,没有一点学问,还真难猜得出,猜的人很少,参与的都是读书人,不过围观的人却很多,偶有人猜出一二,众人就会大声喝彩,由此也可见宋朝文人的地位。

    许渊对此并不擅长,也无甚兴趣。

    三人一路逛一路买,玉娘尤爱甜食,小糖人糖葫芦买了很多,路上与秋儿分食。

    闲逛间,他们看到一摊前围满了人,玉娘好奇,挤进去查看。

    不一会儿,她又挤了出来,兴奋着对许渊招手:“是投壶,许大哥,我们也来试试。”

    玉娘说完,就拉着许渊和许秋儿又挤进了人群。

    许渊进去一看,瞬间有一种熟悉之感。

    摊主在地上划了一条白线,在前面远近不同的地方放了几个陶壶,又在陶壶旁边放了一些商品。

    花一文钱,就可以站在白线外投掷一支箭矢,如果箭入壶中,那壶边的商品就可以拿走,壶越远,旁边的商品越值钱。

    许渊见状,不觉莞尔,很像他熟知的套圈地摊,没想到这种地摊文化竟是传承了千年。

    “我们投十次。”玉娘拿出十文钱给那摊主。

    “好嘞,小娘子拿好咯。”摊主非常高兴的接过钱,然后将箭矢递给玉娘。

    玉娘又将箭矢给到许渊,眼中异彩连连,微笑道:“许大哥,试试。”

    她曾见过许渊徒手掷箭中靶心,因此对许渊充满信心。

    玉娘的举动落在围观众人眼中,却是另外一种解读。

    “不知是哪位员外家的小娘子,来花钱讨情郎开心。”

    玉娘若是知道自己在其他人眼中,是个花痴小娘子的形象,不知会如何想。

    许渊没玩过投壶,也想试试,也算体验过大宋的人间烟火。

    他接过箭矢,走到白线前。

    唰!唰!刷!

    许渊出手极快,给人的感觉,就仿佛这些箭是同时飞出。

    他一直以来的行事风格就是如此,即便投壶只是一个游戏,他也是很严肃的对待。

    前世练习标枪也一样,每一次出手都是全力以赴,就算私下训练也是如此,这是一种态度,他不希望把不稳定的情绪带到大赛之中。

    铮!铮!铮!

    箭矢入壶的声音连续响起,议论的众人突然安静下来。

    摊主更是目瞪口呆。

    这......

    数息后,人群才响起热烈的欢呼声。

    “小郎君好身手,妙极!”

    “难怪那位小娘子满脸仰慕,我要是女子......”

    “你要是女子,小郎君必不会接你的箭,瞧你那皮囊。”

    “......”

    见那摊主愣着不动,有人开口催促道:“还不快把奖品拿给那位小郎君,想耍赖不成?”

    说话之人此前也投了多次,但一箭未中,看到许渊全中,摊主吃瘪,他心中也觉得畅快。

    摊主回过神,这才将奖品拿给许渊,一脸无奈。

    许渊接过奖品,临走给摊主又补了几十文钱。

    这一年中秋,明月当空,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