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第一莽夫 » 第47章 兵祸起

第47章 兵祸起

    “十万金军南侵,三日攻破大散关,入陈仓道,兵围凤州......”

    宋,宝庆元年,九月初。

    这则消息以惊人的速度传遍了川蜀。

    要来的终究是来了,兵祸起,百姓哀。

    长举县,后衙。

    卢江得知消息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好一会儿后,他才端起手中的茶杯饮了一口,沉吟道:“金军南下......还真被许校尉言中了。”

    他此时耳边似乎还响着,许渊在中秋节前跟他说的那番话,心中唏嘘不已。

    “迟早而已。”许渊表情严肃说道:“只是没想到,作为川陕咽喉的大散关竟三日就被攻破了。”

    这确实出乎了他的预料,大散关扼守四川与陕西之间的山道,关口下面的深谷非常陡峭,两侧有崖壁对峙,号称“一线天”,易守难攻,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即便是在金国全盛时期,金兀术那么牛的人,也是久攻不克,最终败北。

    “好在守关的三千多人,有惊无险的撤......”卢江本想给自己找些安慰,但话说一半,却戛然而止。

    大散关守将见金军势大,象征性的守了三天后,弃城难逃,三千多人刚逃入凤州,就又被金军围住了。

    卢江表情苦涩,看向许渊,问道:“许校尉,对接下来的局势如何看?”

    许渊摊开地图看了一会。

    他已经对汉中和秦岭的地形和交通有了整体的认识。

    凤州没有大散关那样有利的地形,应该也守不了多久,金军继续南下,就到了仙人关。

    “县令可知,仙人关有多少守军?”许渊问道。

    卢江一愣,没想到许渊竟跳过凤州,直接问起仙人关,随后他又仔细想了想,便知凤州确实难守。

    “仙人关有五千守军,由利州都统制何进率领镇守。”卢江又补充道:“何都统素来治军严明,是为名将。”

    许渊闻言,心中稍安,虽然他并不知道何进是谁,但利州都统制是利州两路,除了安抚使赵彦呐之外,军中级别最高的人了,仙人关有都统制亲守,应该不至于太快失守。

    而且,仙人关就在长峰山的北边,许渊也亲身去看过地形,确实是个易守难攻险地。

    他又将视线移到东边,指着凤州东南方的一个关隘问道:“金军有可能会在攻下凤州后,分兵东南,走连云道,攻武休关,之后再向西占领长峰山,如此一来就对仙人关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了。”

    卢江凑上前,边听边看着许渊手指的进军线路,先是一惊,后又平静下来,道:“武休关之险,虽不如仙人关,但由赵帅亲率上万兵马镇守,且武休关背靠兴元府,辎重粮草源源不断,不会有失。”

    “这几日,我带人去东边看看。”

    “许校尉这是何意?如今凤州尚在我军手中,武休关有何可忧?你只安心守好长峰山就是,更何况,即便金军攻到了武休关,关塞内还有一万多边军,你这点人去......”

    许渊打断道:“长峰山南面是沔州长举县,西面是嘉陵江,北边是仙人关,唯独东面我最不熟悉,不安心。”

    他不安心的,不仅仅是对东边的地形不熟悉,也是对赵彦呐不放心,此人踩着吴曦上位,徒有虚名。

    而且,按照历史,数年后,蒙古伐蜀之战,成都就是被赵彦呐抛弃的,虽然现在的走向与历史不尽相同,但许渊对赵彦呐就是不放心。

    卢江摇了摇头,觉得许渊过于谨慎了,便出言安抚道:“莫多想,莫担心,东边自有赵帅御敌,我们守好长举县便好,真没必要太过忧虑。”

    ......

    “我也觉得没必要,战事将临,应专心防守长峰山为好。”

    许渊回到秋渊寨,把想法跟姜凡等人说了,姜凡也认为,当下各方都应该专注于自己的防守。

    “无妨,现在金军短时间攻不到长峰山,我们就当去多熟悉下东边的地形。”许渊道。

    随后,他又补充道:“我们对敌人不熟悉,任何事都有可能发生,要做最坏的打算。”

    许渊从来不是一个静待事情发展的人,他会利用所有时间,做各种准备,尽一切可能增加获胜的机会。

    “寨主的意思我明白了,简而言之,就是尽人事。”

    “是。”

    “那寨主就说下具体安排吧。”姜凡道。

    “吴六哥、李石、张二勇带上你们的人,姜大哥你带三百人,我们明日出发,其余人留下守营。”许渊安排道。

    “真要和金鞑对上了吗?”李石问道。

    他们之前还只是和黄门寨的山贼打过,现在突然要对上金军,心中多少有些底气不足,倒不是因为害怕,而是不确定金军有多强。

    吴六闻言,拍了拍李石的肩膀,微笑道:“放心,金军没有三头六臂,要论力气和勇武,金军里面也没几人能比过李石兄弟的。”

    李石挠头笑了笑,心中的底气大了不少。

    一旁的姜凡也补充道:“金军的优势在骑兵,在野战,进了山他们还真不一定是我们对手。

    金军喜欢通过运动切割的方式,在局部形成优势,逐块击破,这种战术在山里没用。

    而且,他们面对危险,也会绝望,也会胆寒,就单兵的战斗力而言,大宋边军并不会输。

    取胜的关键在于军心,宋军以往胜少败多,主要是因为影响宋军军心的,还有很多战场之外的因素。”

    姜凡是这些人里,对金军最了解的人,听完他的话,李石等人也明白了,狭路相逢勇者胜,战场上拼的还是勇气,金鞑又如何。

    而许渊则是对姜凡的最后一句更有感慨。

    宋军的单兵装备和战力确实不会比金兵差。

    在金军最强的时期,岳飞和韩世忠犹能以少胜多,可见,宋弱兵不弱。

    关键在于统治者的意志能否与一线将士同频,而不是反向牵制。

    虽然姜凡李石等人不是韩世忠岳飞,但他许渊也不是赵构。

    将不惜命,士不贪生,他们能做到这些就足够了,金军,蒙军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