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科幻灵异 » 布衣风云录 » 第103章 访石鼓岭

第103章 访石鼓岭

    主观臆断实不可取!

    办案可不是写小说,也不是讲故事,每一个判断都必须依据客观事实,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之上。

    何况,江有富家这个盆,到底是是什么时候丢的?

    是案发前不见的?还是案发中不见的?

    这些问题都还一直没有搞清楚。

    这个盆到底是个什么东东?与案件有没有关系?自己同样没有搞清楚。

    类似这样冇搞清楚的问题,岳林峰心中还有很多。

    松林洞江有余家走失的猪,是不是三道梁子土窝边上被宰的哪头猪?

    宰他家猪的人是不是藏在土窝子边山洞中的人?

    藏在山洞中的人,是不是杀害江有富一家五口、制造松林洞灭门惨案的凶手?

    凶手有没有拿走江有富家的那个盆?

    ……

    虽说类似的问题,在岳林峰心中已经有所关联,但这仅仅只是他凭经验作出的大胆猜测,其真实性有待进一步寻找依据予以验证。

    所以,他暂且不会回衙,也不能回衙!

    明面上江震的事是完了,暗地里自己的事可并没完。

    石鼓岭是江有富采岩耳、捡铜盆的地方,木峦县城是江有富卖岩耳的地方。

    有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石鼓岭必须去,木峦县城也必须去。

    只有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跳出现场及其周边本身的局限,用局外之眼看局内之事,才有可能突破僵局、另辟溪径。

    面对眼前进退两难的境地,岳林峰是冷静的,同时也是客观的。

    人命关天,遇到困难,江震可以退,其他衙役也可以退,但他岳林峰不可能退。

    退步、妥协,均不是他的作派!

    所以,当江震问他“是否还有高见”时,只能顾左右而言它,让其代为转告上官申正“两到三日后回衙复命”。

    “既然岳公子还有事情,那江某就先行一步。”

    江震爽爽快快地朝岳林峰抱了抱拳。

    “那就有劳江捕头了。”

    岳林峰同样向江震抱了抱拳。

    江震走后,岳林峰也离开了江氏宗……

    他带着岳小虎在江氏族人的引导下,径直取道石鼓岭。

    石鼓岭座落在二道梁子与三道梁子之间。

    在江震与充当向导的江氏族人口中,岳林峰对石鼓岭的印象,仅停留在峰体虬劲、形如石鼓层面。

    可当他们来到石鼓岭面前,一旦身临其境,岳林峰才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不说那岭的浩大山体,单凭岭的周遭耸立千丈的峭壁悬崖,就足足让人叹为观止。

    整座岭体呈欠规划的椭圆状。

    岭下是郁郁葱葱的参天古树,层层叠叠的峭壁上,除偶有小型權木与杂草点缀外,大部分地方干净利落。

    加之峭壁的砂岩质地,干燥而又清新,素雅而又自然,犹如一幅幅色彩丰富的山水条屏,把整个石鼓岭装饰得古朴华贵。

    在岳林峰的印象中,岩耳生长对环境要求极为苛刻,一般只生长在壁立千仞的峭壁悬崖之上,石鼓岭的条件相对岩耳来说,正是得天独厚。

    “怪不得江有富偏好到这里来采岩耳,真是个好地方。”

    站在石鼓岭下,岳林峰忍不住自言自语地感叹道。

    闻言,向导心有同感:“岳公子也知道岩耳?”

    “谈不上知道,只是有所耳闻。”岳林峰回应道。

    采岩耳是个极度危险的活,只有善长飞岩走壁的岩耳客才能干。

    从一路上的闲聊中,岳林峰了解到眼前这个向导就是个岩耳客。

    面对飞岩走壁的岩耳客,他自认为还是悠着点好,不得不谦虚。

    “岩耳可是个好东西,真正长大得半个甲子。”

    见岳林峰并非同道中人,向导似乎有点失落。

    可话题偏偏又是他自以为傲的绝活,即便是言语中有点失落,也阻挡不了他心中对岩耳的执着。

    “什么意思?向导大哥,岩耳长大怎么得这么久。”

    懵里懵懂的岳林虎才不管这么多,什么谦虚不谦虚的,管它三七二十一,接过话头。

    “不知这位小哥听过没有,三年如疤,五年如钱,三十年才长巴掌大,讲的就是岩耳生长的速度。”

    向导见一傍的岳林虎感兴趣,很开心终于有个听众,立马耐心解释。

    “五年如钱?你是说岩耳需要五年才长铜钱那么大,这特玛也太难长了,肯定很贵吧?”

    “对!一两岩耳半两银。”

    “半两银才买一两,太贵了,向导大哥,你肯定挣了不少钱吧。”

    “难啊,挣不了多少钱。”

    向导轻轻摇了摇头,一想到采岩耳的难度,不由自主地叹了口气。

    徒手攀爬岩壁,用绳索绑在腰上,在峭壁悬崖上荡来荡去采岩耳,其中的风险与艰辛,想想都让人难受。

    “这么贵,怎么还挣不了多少钱?”岳林虎好奇地紧追着问,他是个小白,对岩耳一无所知。

    “你知道岩耳一般只长在哪吗?”向导反问道。

    族里给自己的任务是带他们来石鼓岭,现在人带到了,任务也完成了,聊一聊闲篇,正好打发时间。

    下雨天打孩子嘛,闲着也是闲着。

    所以,向导对岳林虎的问题保持了足够的耐心。

    “长在哪?”

    “那!”

    向导伸出手,指了指石鼓岭的顶端处。

    “哇,这么高的地方,谁能上得去嘛。”

    遥望着高耸入云的峭壁,岳林虎嘴角一扯,震惊得目瞪口呆。

    “所以,才说挣不了多少钱嘛,何况,还没几个人能吃得起。”

    向导撇了撇嘴,鄙视道。

    “确实,长大这么高的地方,又这么难长,不是迫不得已,没谁愿意靠这岩耳挣钱。”

    对于这一点,岳林虎不得不承认。

    “岳公子,接下来我们去哪里?”

    见岳林虎不再继续问自己问题,向导转而主动向岳林峰发问。

    “嗯,接下来就劳烦大哥带我们到这石鼓岭周边转一转吧。”

    岳林峰收回心思,刚才岳林虎与向导闲聊之时,他边听边仔细观察了一下周边的环境。

    正如向导与岳林虎所言,岩耳生长缓慢,生长环境苛刻,一般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之上,采摘难度大、风险高,出售价格贵,寻常人家买得起却吃不起。

    因而,石鼓岭上有岩耳众所周知,但真正愿意到石鼓岭上来采又敢于采的人少之又少。

    联想到松林洞江氏族人所反映的情况,说江有富家那个盆状物件是他在石鼓岭一带采岩耳时在山谷里无意中捡的,现在看来并非空穴来见,似乎有点可信度。

    既然有点可信度,那么,有必要在这周边查看一遭,看看能否有什么新的发现。

    退一万步讲,即使没有新的发现,也不枉来这石鼓岭一趟。

    至少能通过实地察看,让自己放个心,不再在心里老是纠结“江有富家的盆状物是在石鼓岭下的山谷中捡的”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