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武侠抄书匠 » 第22章 大刀王五来也

第22章 大刀王五来也

    第二天,张鹤的博客再次更新,标题只有四个大字《大刀王五》。作为愤青的张鹤,在下面写了一行小字,算是这本书的副标题,将此文献给为那些打破陈旧的革命者。

    当张鹤在前一天写出要写一篇这样的小说时,作为之前给张鹤提过意见的燕京大学教授张峙第一时间就关注了张鹤的博客。当收到关注人的博客更新的消息后,张峙急忙打开,就看到了这样一个画面,小说不像任何一本武侠小说那样,开篇用极大的篇幅去写人物介绍,而是一反常态地用好不吝啬的笔墨来写一个人的练刀过程,随着练刀开始,慢慢地揭开练刀人的身份,直到那句“黑旗军、力完均、杀外敌、保家国。挥不掉英雄泪,忘不掉家国恨,喝不尽杯中酒,唱不完别离歌,放不下手中刀,杀不尽仇人头”时,张峙才明白,练刀人就是王五,追随刘永福的黑旗军。

    “呼!”张峙长长地出了口气,那段历史每个人都是了解的。

    张峙没有说话,继续往下看。这个时候的王五去小日子的营地刺杀,虽然杀了他们的最高指挥,但与他同行的数十个伙伴还是全军覆没,王五拼死突围出来,想着死去的兄弟,最终大喝一声“国已非国,家已非家,何处是我王五容身之所”后,跳下悬崖。

    “嗯?跳崖!主角死了?”张峙有些疑惑,其实不只是张峙,在博客上读着张鹤这本小说的人都有些疑惑。

    不过随即张鹤便将转机发了出来,原来悬崖之前是一片深不见底的水潭,王五跳下后,只是受了重伤,却没有死,被路人救起,便在附近的镇子安家,开了一家打铁铺。

    直到两个人的到来,一个便是谭嗣同,另一个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袁大头。

    在这里,王五与谭嗣同一见如故,在谭嗣同的邀请下,便兑了铺子,带着徒弟一同去了燕京城。

    对于这本书,张峙第一感觉便是,西昆仑的文笔更加成熟了,他似乎已经开始在进一步打破传统侠客小说的束缚。“现在只是短篇小说,不知道长篇小说这里,他能否更进一步呢?”张峙边看小说边思考。

    随着小说的不断推进,袁大头的野心和狡猾,谭嗣同的信仰,王五的侠义都彰显的淋漓尽致,当戊戌变法失败后,王五貌似冲进天牢,想劫狱就走谭嗣同时,谭嗣同说了那句最有名的话:“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小说中还进一步展示了谭嗣同的那首《狱中题壁》。

    当看到小说中写到,王五为了给谭嗣同报仇与徒弟杀入袁世凯府中时,张峙“咦”了一声,作为一名大学教授,对于这段历史他还是较为熟悉的,按照历史上所说,谭嗣同被杀后,没有人敢为他收尸,只有大刀王五哭着到了现场为他收尸,并将谭嗣同的遗骸护送到了千里之外的湖南浏阳。

    随后,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王五率领众人奋起抗击侵略者,最终被八国联军枪杀于BJ前门。

    但张鹤的小说却写到王五冲向众官兵后戛然而止,给众多读者作了留白和无限的遐想。

    其实,张鹤在看到系统改编后的小说时,就有想过是否要按照历史,将后续的内容都写出来,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电影中的结尾,因为这样的结尾最有张力。

    一本《大刀王五》却让整个小说论坛鸦雀无声,似乎论坛被关停了一样,完全没有人留言、讨论。所有读者都沉浸在这本小说带来的震撼。

    直到一个声音打破了这样的沉寂,“这本小说是不是不对啊,咋和历史上的不一样呢?”显然发言的这位读者是懂历史的。

    看到这位读者的发言,很多不了解的人都呆住了,“啥意思?历史上真有王五这个人啊!”

    “我去,历史人物啊,西昆仑居然敢写历史人物啊!”

    于是乎,大家又纷纷跑到张鹤的博客下留言,将那位读者疑问发了过来。

    张鹤看到这个疑问后,第一时间回复道:“这是小说,是演义,当然是需要艺术加工的,如果哟要尊重历史,那大家《三国演义》也不用看了,诸葛亮还帮着刘备火烧博望坡呢!”

    就在这时,张峙对于《大刀王五》的书评也发了出来。

    “今日,看完西昆仑先生新作《大刀王五》,一时间只觉自己内心澎湃,当浮一大白!这本书可以说在短篇武侠小说方面,西昆仑先生已经打破了旧时传统侠客小说的禁锢,向着一个非常美好的方向发展。在这里向西昆仑先生表示祝贺,也希望先生在长篇武侠小说方面也能够冲破禁锢,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当然在看这本书时,我也发现了一些内容与历史不是很符合,但正如西昆仑先生回答读者问一样,这是一本演义小说,里面所有的内容只为当下剧情服务,如果真的一味追求还原史实,那不如大家一人一本历史书读起来。其实这就是西昆仑先生高明的地方,虽然与历史相结合的武侠小说已经屡见不鲜,但向西昆仑先生这样半真半假,真真假假的实属罕见。作为一名教师,在这里我还是要告诫一下大家,这本书一定不要当做历史来看哟!”

    看到张峙的书评,张鹤又第一时间向其表达了感谢,双方商业互吹了一会后,张鹤揉了揉发酸了肩膀和手腕站起身来,只觉得眼前一黑,差点一头栽倒。张鹤扶着桌子缓了好大一会才好,急忙冲进厨房,给自己煮了碗面条吃了起来。

    就在这时,张鹤的手机响了,他拿起来一看是楼伯简,张鹤瞬间就明白对方给他电话是想干什么。他没有接电话,第一是因为自己打了一天的字,真的非常累。第二便是想凉一凉楼伯简,为后续的谈判赢取一些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