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朱棣重生土木堡 » 第15章 老臣心事

第15章 老臣心事

    王直到底还是没能够亲自披甲上阵。

    因为于谦回来了。

    这一战,于谦借大明皇帝的死,率大明哀兵虽然打出了逍遥津八百破十万的气势,但瓦剌都是骑兵,跑起来行动如风,而大明京都二十六卫都是老兵。

    瓦剌铁了心要逃,于谦就是把腿跑废了也追不上。

    “此战,臣率京城二十六卫,于德胜门下大溃瓦剌联军,其中阿剌知院部几乎全军覆没,臣率大军追击瓦剌联军数里,事后打扫战场统计,共斩首瓦剌军六千,俘虏瓦剌士兵万余,共计缴获战马七千余匹......”于谦浑身浴血跪伏在孙太后面前,但说话声音依旧中气十足。

    孙太后亲自上前搀扶于谦,“此仗全依仗于大人,于大人快起来让哀家看看有没有受伤。”

    可于谦却依旧跪伏在地上不愿意起来,“太后,臣有罪,皇上...皇上殡天时,臣当时就在城墙之上,却没有救驾,臣罪该万死。”

    孙太后站直身子,转过身去幽幽道:“不怪你,皇上的事哀家知道了,他能于两军阵前以性命铸我大明风骨,大明皇帝的名节算是保住了!”

    胡濙、王直等一众朝臣都跪伏下去,高呼道:“请太后节哀。”

    孙太后仰头望着远边残阳如血的天空,十分落寞道:“皇上都没了,哀家怎么节哀?”

    “既然不能节哀,那就让瓦剌也节哀。

    臣请太后准许,让臣调集京城余下八城守军,彻底歼灭瓦剌大军。”于谦抬起头再次请战道。

    “还不够。”

    “瓦剌八万人,远远不够偿还大明皇帝的性命,远远不够偿还大同战死的五十万大军的性命。”

    孙太后猛一挥衣袖,转过身单手指着远处如血的残阳大声道:“于谦,哀家要你举大明倾国之兵荡平漠北,哀家要你马踏祁连山,本宫要让瓦剌六畜无藩息。”

    孙太后此言一出,朝臣们先是惊讶,紧接着就一个个磕头如捣蒜道:“太后息怒,太后息怒啊,太宗永乐大帝五征漠北都未能彻底打败瓦剌,如今大明的国力是真耗费不起了。”

    孙太后目光扫过群臣,最后目光又落在了于谦身上,“于大人你怎么看?”

    众人立即都眼巴巴看向于谦。

    太后支持打,于谦身为大明的兵部尚书,若他也说要打,那便谁也阻拦不了大明兴师动众了。

    胡濙望向于谦道:“于大人,你是永乐年间的进士,永乐一朝,你可是还曾作诗劝永乐大帝为天下黎民收敛其好战之心。”

    于谦抿了抿嘴,这事他做不了决定,还要回去再想想。

    “太后,瓦剌不仅是一个势力,还是一个民族。

    这场仗只要一打起来,便不仅仅只是普通的灭国之战,只要举兵,就要做好打上十年、二十年的准备。

    这件事实在是太大了,需要皇上圣裁,也需要给臣时间三思。”

    于谦此言一出,除了几个从永乐一朝走过来的老臣,一众朝臣都松了口气。

    还好,还好。

    只要于谦这个永乐一朝敢醉酒题诗骂皇帝,正统年间一介书生敢提剑上马杀敌的二愣子不直接支持孙太后就行。

    胡濙、王直等几个历经四朝的老臣则相视一眼,都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那些年轻人不了解于谦,以为于谦不支持就是反对,只是迫于太后的压力不敢明说。

    可同朝为官几十年的胡濙等人太了解于谦了,这是一个连永乐大帝都敢骂,十族都在鬼门关走了好几圈的狠人。

    于谦若是支持,那就肯定会说支持。

    于谦若是反对,那就肯定会说反对。

    于谦说要三思,那就真的是在三思。

    胡濙颤巍巍朝于谦抱拳道:“于大人,这事您真要三思清楚啊,大明可才折损五十万人,大明的百姓是真的经不起折腾了。”

    于谦幽幽望了胡濙一眼,他本来是真不想打的。

    京都是不得不死守,瓦剌骑兵已经越过了长城,还攻陷了紫荆关,京都是大明最后的门户,若是不守,那遭殃的便是大明的百姓。

    瓦剌骑兵只要越过了京都,那整个大明黄河以北的百姓,都将变成瓦剌的羔羊。

    兴兵北上却是要耗费大明无尽的人力无力,到时侯无论胜负,苦的都将是大明的百姓。

    正是胡濙那句“于大人,永乐一朝,你曾作诗劝永乐大帝为天下黎民收敛其好战之心。”让于谦变得举棋不定的。

    于谦仔细回忆起永乐一朝。

    永乐大帝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为至少三代人打出来和平。

    以前于谦觉得永乐大帝这句话就是胡扯,明明就是他自己爱打仗,还非得扯上什么三代人的和平。

    可现在于谦开始理解永乐大帝这句话了。

    永乐大帝在的时候,那是威压四海,四方宾服。

    可永乐大帝才只走了二十五年,瓦剌的骑兵就敢越过长城,还俘虏了大明的皇帝,并一路打到了大明京城。

    于谦越想越后怕,假使这次瓦剌南下,大明朝堂之上没有自己这样一个兵部侍郎,或者没有太后支持自己,那大明现在是不是就真京都南迁步前宋后尘了?

    那大明的百姓怎办?

    再二十五年后若是再遇到这种情况,朝堂上可不一定再有一个自己这样的兵部侍郎了。

    于谦突然觉得,或许为了子孙后代,自己这代人苦苦也是值得的。

    永乐大帝虽没能够为三代人打出来和平。

    但汉武大帝却是真真正正为大汉打出过和平的。

    胡濙了解于谦,同样是从永乐一朝走过来的孙太后自然也了解于谦,瞧见于谦那幽怨的眼神,孙太后直接开口道:“这事确实过大,需要圣心亲裁,然而现在皇帝殡天,诸公,商议下另立新君的事吧。”

    孙太后此言一出,前一刻还在议论纷纷的朝臣,顿时间变得鸦雀无声。

    包括于谦在内,所有人都跟被点了哑穴一样。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才终于有一道声音大喊,“母后,臣反对,皇兄目前还生死未明,哪有现在就另立新君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