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秦修真两千年 » 第157章借机捞名声

第157章借机捞名声

    寒冬的黎明,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

    天空是一片深邃的暗蓝色,繁星点点闪烁着最后那一抹微光,仿佛是寒风中仅存的希望。

    冷风呼啸而过,天空飘落着微不可查的雪花粒,仿佛要将一切生命吞噬。在这寒冷的长安城之中,南宫晔的身影如鬼魅一般牵无声息游走在长安城街道中的屋顶上,轻功被他运用到极致。

    迎着晨曦巡查的守备军的脸颊被寒风冻得通红,手脚冰凉,但他们还是紧握着手中刀剑和长矛游走在四处维护着长安城的秩序。

    寒风从四面八方吹来,仿佛要将人推入深渊,但作为长安城最坚实的后盾,巡查的人坚定地游走在四处,顽强地抵抗着这肆虐的风雪。

    突然,远处天际线上出现了一抹微光,那是太阳初升的预兆。

    天空开始慢慢变亮,朝霞如绸缎般铺展开来。

    太阳渐渐探出地平线,那是一个光明的信号,它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开始。阳光照射在雪地上,白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如同一面镜子,映出了新生的希望。

    阳光温暖了大地,也温暖了人们的心。

    随着太阳升高,光辉洒满了大地。

    此时,冰雪开始消融,一滴滴水珠从枝头滴落,化作雾气,如梦如幻。人们感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身体不再颤抖,手脚也开始恢复温暖。

    及时是在这繁花似锦的长安城,但所有人都明白,这一刻的温暖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将士在寒风中坚守,与命运抗争的结果。

    人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感激,那是对生命的敬畏,也是对希望的赞美。

    这个寒冬的黎明是如此的漫长而又短暂。

    当阳光普照大地时,所有的艰辛和挣扎都变得值得,生命在这一刻绽放出无尽的色彩,即使是在最严寒的冬季,也有希望的光芒照耀着这片大地。

    南宫晔在天亮前最后一刻回到酒楼屋顶,当站在酒楼阳光下,感受着大地的变化。

    他看到冰雪消融后的草地开始显露生机,绿意渐渐蔓延。

    阳光照射在残留的雪地上,形成一个个闪耀的小湖泊,波光粼粼。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空气中弥漫着阳光的味道,清新而温暖。

    此刻的他不再是一个孤独的修士,而是这个全新的世界的见证者。

    他明白,即使前路依然艰辛,只要不放弃,总有一天会看到希望的曙光。而这一刻的温暖和光明,将成为他前行路上的动力和信念。

    寒冬过去,春天总会到来。

    太阳每天都会重新升起,希望也如同这阳光一般,永不熄灭。

    南宫晔站在那里,满脸坚定地望向前方。

    他知道,只要心中有光,就永远不会迷失方向;而那道曙光,不仅仅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更是人生的希望与信念的象征。

    最后,他微笑着跃下屋顶消失在这晨曦的第一抹光亮中。

    长安城的繁华与热闹如常,阳光洒在街头巷尾,与往日并无不同。

    然而,在这个看似平静的表象下,一股暗流涌动,人们私下里交头接耳,议论着昨日那场惊现炸雷却无雨水的怪事。

    在南门大街的一家商铺里,老板陈氏正与几个伙计清点货物,面对炸雷之事,她摇摇头,连声称奇。

    昨夜她并未亲眼所见,但听闻那雷声犹如龙吟,响彻天际,却未曾带来一滴雨珠。

    她不禁暗自揣测,是否真有天神降临,借此警示世人。

    行人络绎不绝,繁忙的道路上不乏来来往往的客商。

    一个来自远方的书生模样的年轻人,将昨夜的炸雷之事讲得绘声绘色,听者无不为之变色。

    无雨水之雷神乎其技,大家纷纷猜测这场奇异现象的缘由。

    与此同时,长安城的名流雅士也在茶馆之内谈论此事。

    他们或摇扇品茗,或抚琴吟诗,对于炸雷无雨的怪象,各抒己见。

    有些人甚至搬出天文图,试图寻找合理解释。

    然而,众说纷纭之下,仍无定论,流言蜚语四起。

    这场议论如同一股旋风般在长安城内传开,各种猜测层出不穷。

    炸雷无雨的神秘性被无限放大,人们议论纷纷,甚至渐渐忽略了日常的营生。

    大家似乎都在寻找这个现象背后的寓意,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这场议论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长安百姓的好奇心、敬畏心与探索精神。

    在茶馆的一角,一个身穿青色长袍的中年文人,眉头紧锁,若有所思。他叫李贺,素来以博学和见识广受尊敬。

    此刻,他陷入沉思,昨夜的炸雷在他心中激起了波澜。

    这究竟是上天的预警还是某种征兆?

    他想不明白,只是觉得心头笼上一层迷雾。

    入夜后,长安城的灯火通明,映衬着流言蜚语中那场无雨之雷。李贺漫步在街头,思绪万千。

    他想起了幼时的梦想,一直渴望着能够洞察天地间的奥秘。如今,面对这炸雷无雨之怪事,他愈发坚定了探索的决心。

    又一日清晨,阳光再次洒满长安城。

    然而,那场炸雷无雨的议论仍在继续。

    流言蜚语如同长了翅膀,飞遍了大街小巷。

    百姓们在茶余饭后、市井街坊间,热议着这个神奇的现象。

    甚至有传言称,这无雨之雷乃上天示警,将有大事发生。

    一时之间,长安城的气氛更加紧张起来。

    李贺来到南门大街的陈氏商铺,想从她那里了解更多关于炸雷的细节。陈氏见李贺到来,热情地招呼道:“李大人可有何见解?”

    李贺苦笑摇头:“尚未寻得答案。”

    他们将昨夜所见所闻一一细说。

    陈氏提到,炸雷响起时,她曾亲眼看见城中的苍穹上空闪过一道金光。李贺听后眼前一亮:“或许这雷声便与此有何关联?”

    在未央宫的明亮灯火下,刘邦端坐在那镶满珍珠的玉座上,他的眼神深邃而明亮,仿佛含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力量。

    他心怀忧虑,看着太史令缓步走入大殿。

    “太史令,你来了。”

    刘邦的声音庄重而沉重,带着一个君主的威严。

    李贺低头,能被圣上亲自召唤,这是他莫大的荣幸。

    他跪在玉阶前,双手抱拳,回答道:“是的,陛下,我来了。”

    “太史令,三日前的炸雷,可调查出点什么?”

    刘邦的问题直截了当,他迫切地希望知道这惊雷之谜。

    太史令李贺沉默片刻,然后说:“陛下,三日前的炸雷确实不同寻常。但根据我们的观察和待查,发现这不过是长安城多日积云而引发闷雷,无非是天地间的雷场过于活跃,导致了这样的异象。”

    刘邦皱眉,他并不满意这个答案。

    他需要一个更具体的,或者更具有说服力的解释。

    他看着李贺,那眼神仿佛在期待更多。

    汉宫殿中烛光如水,照亮了太史令李贺的脸庞。

    “请汉王给臣一点时间,微臣定探查清楚缘由始末。”

    言罢,李贺当即跪在地上从怀中掏出一个铜龟壳,只见他手捧铜龟壳,细心地观察着龟壳上繁复的裂纹,仿佛在寻找着天机的线索。

    这是他作为太史令的职责,也是他对于汉王的忠诚。

    李贺深吸一口气,他知道他必须给出一个更具体的解释。

    刘邦明坐在镶满珍珠的玉座上,他的脸在月光下显得刚毅而深邃,他的目光落在窗外的苍穹之上,仿佛能从那浩渺的宇宙中看出未来的命运。他等待着李贺的判断,等待着这个将改变他命运的消息。

    李贺深吸一口气,他的目光从龟壳的裂纹上移开,转向了刘邦。

    他开口说道:“陛下,根据星象观测和占卜,三日前凭空炸雷却无雨水的情况,乃是上天对您的丰功伟绩降下的预兆。”

    刘邦听后,沉吟了片刻。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也许是对这个消息的震惊,也许是对自己掌控局势的自信。

    然后,他缓缓地点了点头,仿佛对这个消息表示了认可。

    “上天降下的预兆,”他低语道,“这是对我刘邦的肯定,也是对我大汉王朝的祝福。”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自信和决心,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辉煌。

    李贺默默地点头,他的心中也充满了敬意。

    他知道,这个预兆的消息在汉王的眼中代表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得到了想要的结果,只要平息长安城中的流言蜚语稳固朝局即可。

    而他,作为太史令,将会永远忠诚效忠这这个伟大的王朝,同样,也得利用自己的职位为汉王谋私,

    “陛下,这种情况以前并非没有先例,纵观古至今以及古籍记载,曾有些帝王因为积累的功德又或许是罪孽过多,于是便降下炸雷赞扬其功绩或令无德之人遭到天谴。

    陛下仁德,爱民如子,这炸雷,自能是对陛下至高的尊重和警示。”

    李贺的声音清晰而坚定,仿佛要把这个消息刻在汉王的心里。

    刘邦听后默默不语,他的心里翻涌着复杂的情绪。

    他有些惊愕,也有些忧虑。

    这是他一直担心的事情,他的心中有着一种无法言说的沉重。

    太史令李贺看着刘邦的表情,他知道他的话语已经产生了影响,他静静地等待,房间里的空气仿佛变得凝固。

    终于,刘邦开口了:“太史令,如此说来,三日前的炸雷乃是上天为了歌颂寡人善待百姓,不负天地的预兆?”

    他的声音虽然低沉,但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坚决之心。

    李贺心中松了口气,他俯身拜了一拜,“陛下英明。”

    他的话语充满了敬意和恭维。

    大殿内又安静了下来,只有灯火在微微闪烁。

    刘邦和卿天检都在思考着刚刚的对话,他们的心境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明白,这个世界充满了太多的未知和神秘,而他们则是面对这一切的引领者。

    于是乎,二人一拍即合,相互做戏。

    最终在朝会上由李贺牵头,直接表明经过他夜观天象,发现三日前便是神明降下炸雷,歌颂汉王的丰功伟绩。

    朝中的大臣见李贺都如此说了,向来注重鬼神之说的大家也都顺着李贺的话好一番恭维起刘邦来。

    最终刘邦也是直接颁发诏令,借此讨个好名声和压制长安城的流言蜚语。

    等南宫晔见到刘邦诏令的时候,他都不得不感慨,这刘邦果真是个不要脸的流氓,不愧是被后世骂为‘流氓皇帝’的刘邦。

    这种溜须拍马的手段,他也好意思拿出手来忽悠平民百姓。

    幸好,这个老流氓没有多久可活。

    只是,南宫晔一直在考虑,要不要去见见韩信。

    要知道,那可是兵仙呀!

    如今能一睹兵仙真容,那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心愿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