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太子重生打造盛世来朝 » 第十三章 君臣论道

第十三章 君臣论道

    “殿下,微臣回家变卖田产,也才凑了10万两白银。20万两白银臣实在是凑不出来,殿下能不能通融下。”田弘遇上前紧张的说道。

    “田都督,本宫可是没有向谁要钱的意思,这个全凭自愿。另外本宫也在这里提醒下大家,大家捐的钱,他不是给我的。是给朝廷的,朝廷也只是拿大家的钱,来帮大家守护这一方的平安,你们说对不?。”

    “臣等明白,臣等皆是自愿”众人连忙拱手道。

    接下来的事情,也就简单了许多,每个人捐了20万两白银,愤愤离去。

    过了一会李若琏回来说道:“殿下,成国公愿意捐银子了”

    “嗯,让他安排家人送银子过来,就放了吧。另外14家粮食也不能轻易放过,想活命的每家10万两白银。并且严令粮食价格恢复到京师戒严前的价格。”

    我有些无奈的说道:“这次本宫怕是把京师的权贵都得罪了。”

    李若琏听到我的后半句有些愣神,然后就默默退下办事去了。

    李若琏走后不久,门口的太监就进来禀报道:“曹公公求见”

    “请公公进来吧。”

    “奴婢参见殿下”曹化淳进来拜道。

    “曹公公平日宫内事务繁忙,不知道今天怎么会到本宫这里来呀”

    “回禀殿下,近日听说勤王之师没有银子酬劳,奴婢略有些家底,想捐银5万两,以表心意。”曹化淳边说边从袖子中拿出了一张5万两的银票放在了桌前。

    不得不说明朝时期太监的得势是历史原因,也是有形势所迫的成分在。文人、大臣、东林党、权贵这些人享受着超国民的待遇,免税、免徭役并且拿走了大明大部分的财富。然而在国难之时,大多数人却不愿担起肩上的责任,依然忙着趴在大明身上吸血。明朝二成亡于外敌入侵,三成亡于民无生路,五成亡与这帮蛀虫。

    心中感慨一番后,我不免唏嘘的对曹化淳说道:“国难之时,公公能挺身而出。公公的精神,是我们很多官员都没有的,实在是令人敬佩。”

    “殿下过誉了,像我们这些无根之人,宫里就是我们的家,当此之时又怎么独善其身。没别的事奴婢这就告退了”

    曹化淳不愧是最有文化的太监,说话办事都是造诣颇深。

    目送着曹化淳离开后,我盘算了下。这一下午收了445万两白银,如果加上成国公和14家粮商。一共可以收到635万两白银,比着李自成的7000万两,我这十分之一都不到,对他们来说也就是肉疼,伤筋动骨都算不上。

    不过有了这笔银子可是好多了,历史上崇祯对百姓加税十几年也才收上来2000万两白银,每年朝廷财政除去实物税,也就收入400万两现银,肯定是不够花,还把百姓逼的造反不断,最后加收的税还不够平乱用的。

    过了大概一个时辰,李若琏满脸笑意的回来了。

    进门就开口说道:“殿下,这次臣真的是对殿下佩服的五体投地了。以往朝廷缺钱,在朝中说上半天,都不一定能凑出来几万两银子来。殿下这一招一下子就收到了这么多的银子。最重要的是粮食涨价,在2天内就被摆平了。街上的百姓无不欢声叫好”

    听到李若琏话中的得意之色,我一脸严肃的开口问道:“你可知我大明何处最富有?”

    “殿下,当然是江南了,天下财赋半东南嘛。”

    “那你可知我大明的财富在谁手中?”

    “殿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天下都在皇上手中,自然是……”李若琏不假思索的回到了,到后面想想不合适,就卡住不说了。

    “你错了,纵观历史,只怕再也没有比我们大明朝廷缺钱的了。”

    “我大明朝廷税收主要依靠田赋,盐铁专卖,和三十抽一的商税。其中我们大明有田亩12亿2542万多亩,明太祖时期每年的税收是三千多万石粮食,因为太祖皇帝体恤民力制定了不再对新增田亩征税,盐每年可以有一千万两的税收,加上商税每年朝廷财政折合现银有七千万两。”

    “而现在,我大明每年税收只有,粮食2600万石,现银400万两,盐税260万两,你可知为何”

    李若琏听完也是一脸的震惊,他知道朝廷一直缺钱,却不知道,这前后的差额如此之大。

    “其实民生疾苦,外敌环伺的局面,正是我们自己人的贪婪无度所造成的。而想重振我大明,则必须在财政、民生、军队上面下功夫。

    “现如今我大明的财富主要集中在五条主线上,其一、江南的富商;第二、各地的藩王;第三、勋贵外戚;第四、朝中和富商勾结的世家大族、第五、朝廷派往盐、铁、纺织等各个产业的镇守太监。”

    他们这些人世世代代联合起来对百姓和国家巧取豪夺,而民众他们对生活需要的并不多,有时候哪怕施舍他们一点,也能让他们勉强活着。可就是这一点施舍我们这些所谓的贵人都不愿意给,你们用自己的贪婪和冷漠交织出了一张令他们窒息的大网,吹灭了寒夜之中,那手握薪火人的最后一丝温暖。”

    “想要重振大明,恢复盛世,万国来朝你我还有那些有志之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听完之后李若琏的内心仿佛照进了一束光,曾经的自己也是一个志在四方的少年。这么多年的官场摸爬滚打,早已经磨平了自己的棱角。而这位太子,大明的储君,居然心怀着一颗盛世来朝的志向。这一刻李若琏不由得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能够追随这样的人,人生何所憾,夫复何所求!

    “殿下,今天臣在朝堂外听到了民心所向,在朝内听到了我大明重塑基业,为民进取的锐意之声。”

    “能追随殿下,是臣的幸运,也是天下百姓的幸运。臣愿意用性命去捍卫这份荣光。”

    我笑着说道:“今天给你说这些,也是有感而发。千万要惜命呀,我们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办呢。”

    “哈哈,臣一定。”

    “好了,接下来就密切关注清兵的动向吧,我们争取能给他们致命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