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汉:我的舅舅是皇帝 » 第41章:多少个位置可以争?

第41章:多少个位置可以争?

    “若非是曹公子,这天下人恐还是要和在下当初一样,一书难求啊。”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纸张的事情。

    曹襄不知道主父偃的肚子里到底想卖什么药,此时只是附和着接话道:“中大夫言重了,襄只是做一点绵薄之力罢了,当不得中大夫如此谬赞。”

    “曹公子宠辱不惊,身有大功亦能保持清醒,其智可比肩古智者也!”

    主父偃出奇地对曹襄夸赞道:“既然如此,不如就让在下来猜一猜,曹公子在担忧些什么吧。”

    嗯?

    我还有什么担忧的吗?

    曹襄一头雾水,就听主父偃侃侃道:“如今这天下人之所以一书难求,最主要的原因毫无疑问,是书籍太过稀少。”

    “如果能够增加书籍的数量,让天下人都能买得起书,自然是最好的。”

    “曹公子心怀天下,不忍天下百姓愚昧此生,所以绞尽脑汁改进造纸之术,宁可舍弃利润,也要让这天下百姓能人人都看得起书,曹公子的胸怀,主父偃敬佩至极。”

    嗯?

    我造纸张是为了这些吗?嗯,对,你说的对,我就是为了这大志向!

    曹襄看着不断给自己头上叠称号的主父偃,颇为赞赏地点了点头。

    “按曹公子所说,这纸张的价格如此便宜,但如果想要把书籍写在纸张上,却还是需要人力抄写,而负责抄写之人必然是熟读经典,最起码也要会读书写字之人。”

    “当今长安百姓数十万,曹公子可知,整个长安百姓当中会读书写字之人有多少吗?”

    这一点曹襄还真没了解过,摇头道:“不知。”

    主父偃伸出一根手指,颇为痛心疾首地道:“不足千一之数啊!”

    “数十万的长安百姓当中,会读书写字之人恐还不到1000人,而这些人当中绝大部分都是大族弟子,曹公子觉得,这些大族弟子会去亲自给平民百姓抄写书籍吗?”

    那必然是不可能的。

    抄写书籍可是一件累活苦活,这些从小锦衣玉食的大族子弟,怎么可能干这种辛苦活?

    可自己手上还掌握着印刷术啊。

    主父偃啊主父偃,你不会真以为我会蠢到让人去抄书吧?那得多累呀!

    曹襄带着有些怜悯的眼神看向主父偃,继续听他的后文。

    “这些大族子弟自认为身份尊贵,是绝对不可能屈尊给平民百姓抄书的。而除了这些人之外,整个长安数十万百姓当中,如同在下以往一般,会读书写字的同时,愿意为了一点生计钱抄书的,绝对寥寥,恐还没有百人之数。”

    “曹公子就算能够把这些人全部笼络到一起,让他们去抄上一本书籍,以仅仅百人之数,就算是让他们连续抄写上一个月,又能抄上几本呢?”

    “所以中大夫的意思是?”

    “我知道曹公子能够不辞辛苦改进造纸之术,心中必然是有大志向之人,可如今这当下会读书写字之人不够,曹公子心中的大志向就很难成为现实。”

    “想要实现公子心中的大志向,就必须增加长安百姓,乃至天下百姓当中会读书写字之人的数量,让更多的人能够抄书写书。”

    “如此,才能让这书籍,真正能够为得天下百姓所买得起。”

    “而且也只有让更多的百姓会读书写字,这些百姓才有动力去买书籍学习。如果这天下百姓仍然如今时一般,大字不识一个,这些书籍就算是抄写的再多,又有几人会看呢?”

    不得不说,不愧是能够在青史上留下自己名字的人。

    而且还是一个寒门出身的。

    主父偃这眼光确实独到。

    如果不是自己手中还掌握着印刷术这门绝技,主父偃所担忧的事情,也就同样是自己所担忧的。

    当然,印刷术这门绝技还是先不要往外说的好。

    手中留张底牌应付万一。

    “还请中大夫赐教。”曹襄表现的非常谦恭。

    “赐教不敢说,只是在下心中有一点小想法罢了。”主父偃道:“这首先,就必须要有朝廷出面设办官学,招收平民百姓的弟子入学,所用的书籍一律都是纸张所写。”

    “其二便是要找到好的老师,能够负责教书读写。”

    “其三,要针对这些入学的弟子,给予他们进入朝廷的机会。只有他们看得到入学读书有机会做官,才会有更多的平民百姓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学堂。”

    好家伙,这是要提前开启科举?

    不过想想也差不多,即便是没有这些纸张,汉朝不是也一样有太学吗?

    “中大夫说的有理,只是就算是由朝廷出面办了官学,那在学堂之上又该教些什么呢?”

    曹襄轻飘飘的问出一句,刚刚还侃侃而谈的主父偃顿时间就熄了火。

    教什么……那自然是教……

    黄老之学?这恐怕不行,当今陛下最讨厌的就是这些。

    那叫儒术?这自己倒是颇为喜欢,如果真要选择如数的话,他是可以接受的。

    真和陛下说的话,陛下估计也是这个意思。

    可问题是尚书难学,更难教啊。

    本就是残缺的古籍,每一学每一派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如果真的确立要学尚书的话,朝廷倒是可以借此将这天下读书人的想法和理解全部统一起来。

    但在统一之前,自己就得先决出个胜负高低。

    那自己所信奉的学派,能够被确立为主流吗?

    如果能够被确立为主流还好,但是如果在争辩当中落败,自己经年苦学是不是都变成了无用功呢?

    就在主父偃思考的有些头疼不已之时,就听曹襄又轻描淡写地道:“还有一句话,襄不能不提,襄不知道中大夫以前是否思考过,读书习字到底是为了些什么?”

    “中大夫以前读书习字,必然是为了自己更好的前程,为了能够施展自己心中的抱负,为了摆脱自己当下的困局。”

    “这些想法放到一个人的身上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全天下之人都抱着中大夫这般心态去读书习字,所有人为了读名家经典,只是为了朝堂上的那一个位置,不知道这朝堂之上,又有多少个位置可以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