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精神分裂,老朱惊为天人 » 第五章 朱棣,莽夫也

第五章 朱棣,莽夫也

    朱元璋看着朱尚炳的模拟选项一时间愣住了神,

    龟龟!这小子往后的人生经历还挺丰富啊!

    竟然有四个选项,而且各个光看标题都很是不凡!

    “贤王,”

    “大将军”

    “勒石燕然,封狼居胥,”

    这前两个朱元璋就不说什么了,若是朱尚炳努努力,国家情况危急一些,倒也不是没有可能。

    可最后的勒石燕然,封狼居胥就不得了了,

    这可是汉人历代以来对外的最高军事成就啊!

    历史上能有几人达成这种成就?

    不光是对将领的自身水平有极高要求,国力,对外形势,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就连自诩威猛不可一世的他都明白自己这辈子是没可能做到这种成就了。

    “老二家的那小子竟然能有如此成就!?”

    朱元璋一下子来精神了,先前看过的朱允炆,朱棣,朱樉等人都是下场凄惨,

    贬为庶民的贬为庶民,落发为僧的落发为僧,

    现在突然有一个光看标题就觉得提劲儿的,老朱怎能不精神!?

    “也罢,布局也不是一天就能布成的,我大明往后内乱的原因还得细细搜查,”

    “眼下尚炳这小子着实亮眼的很,倒不如先推演他的命运轨迹试试,兴许我大明还不一定会大乱呢!”

    朱元璋心里这样想着,手上也是这么做的,

    直接就对系统发号施令,开始对朱尚炳推演开来,原先打算对朱允炆推演的事情早抛到了脑后。

    倒不是朱元璋对朱允炆不上心,对朱允炆这个嫡长孙可远在朱尚炳之上,

    只是朱元璋多年征战的直觉告诉他,事情没那么简单,兴许事情的关键就在朱允炆身上!

    自己认可的皇储朱允炆落发为僧,雄才大略的朱棣贬为庶民,

    怎么就偏偏朱尚炳这小子能有这么大的成就!?

    难道.......?

    朱元璋不敢再深思下去,系统的提示音也随其而至,眼前一幅幅画面开始展开。

    【模拟目标:朱尚炳】

    【模拟职业选项:大将军】

    【系统模拟开始,预计时长一个时辰】

    朱元璋选取了大将军的命运阶段,不得不说他的眼光还是毒辣,

    往前选藩王,贤王这两个情理之中的选项看不出来什么,

    往后的封狼居胥,勒石燕然是目前模拟选项的结局和最高潮,也不能看出事情的起因节点所在。

    很快,画面里所呈现的朱尚炳的人生就出现在朱元璋脑海里,

    【你继承父亲的秦王爵位后,励精图治,宽以待民,力改先前父亲在秦地留下的不好影响】

    【你以过人的非凡才智和宏大宽厚的胸怀赢得了身边人的爱戴,你的号令无有不从,你的意志无处不至!】

    【新的治地政策获得了巨大成功!】

    【百姓的生活获得巨大提升,封地的实力蒸蒸日上,秦王的名号已经在当地成为了一种精神信仰】

    【就连北方草原上的蛮子们都听到了你仁慈智慧的传闻,数以万计的草原牧民逃出家乡,心甘情愿到你治下为奴为仆......】

    ......

    “嗯...老二家那小子确是是个能治家的料!”

    朱元璋看着眼前率先呈现的一幅幅画面,这是对上个阶段朱尚炳贤王时期的总结。

    秦地能有如此盛世气象倒是真让朱元璋开了眼界,他先前见朱尚炳宽厚老实,异于其他子弟,

    心中虽是喜爱,倒也没有太过分,

    可没想到这个小子竟然还有这样的本事,甚至这本事有些太大了,

    如果设身处地,朱元璋都没有把握能把封地治理成这样!

    朱元璋是不知道朱尚炳脑子里还有六个历史上的大佬,否则他定会惊呼“开挂”!

    武力,文采,治国,打仗,修道这些东西六位大佬无所不会,

    而且几乎都是同时代历史上个顶个的最强水平!

    更离谱的是朱尚炳还是穿越者,有着超前将近七八百年的知识和视野,

    两者相加,自然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虽然封地日益强大,但你依然恪守本分,立志要将秦地治理成大明最繁华的地方,以报国恩】

    【可虎无伤人意,人有杀虎心,】

    【藩王实力的日益强大让朝廷的那位至高者越发坐立不安,】

    【终于,洪武三十一年,在你的皇爷爷驾崩的那一年,登基上位的朱允炆忍不住动了手!】

    【他采纳了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的建议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解除了周、湘、齐、代、喉五王。】

    【诸位藩王纷纷下马,甚至不少被贬为平民!】

    朱元璋看到这里,已经是眉头紧皱,双手紧攥,颤抖不停,

    好家伙!

    自己的皇太孙果然还是当上了皇帝!

    可是为什么要这么着急削藩呢?!

    朱元璋心里似火燎一般,他也知道朱允炆不可能不对这些藩王动手,

    可自己才刚登基上位,正处于根基不稳之时,焉能就立刻下手啊!

    而其中一则信息更是让他心中悲戚不已,

    “洪武三十一年,咱就要驾崩了吗!?”

    “咱还只有六年可活!?”

    【因为你封地实力的强大,加上你慈善宽厚的名声在外,朱允炆虽是很忌惮你,但终究没敢对你下手,】

    【于是,朱允炆选择将矛头指向了另一个更令他忌惮的对象,你的皇叔--燕王朱棣!】

    朱元璋看到这一幕,心已经是沉到了谷底,

    同为宗室子弟,叔侄刀剑相向,这就是自己布局留下的恶果吗?!

    他甚至已经大致料到了后面的结局,

    【建文元年七月,当朱允炆准备削夺燕王时,燕王朱棣举兵反叛。

    【初五,燕王召集将士,誓师起兵,以“清君侧”、“诛奸臣”为名,自称“奉天靖难”】

    【期间,燕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虽然人数悬殊,但朝廷的军队根本无法与之匹敌】

    【期间,燕王曾抛出橄榄枝要与你结盟,却被你以“不想宗室刀剑相向,祸害苍生”为由,断然拒绝,因此怀恨在心】

    【终于,燕王打到了长江对岸,离应天府只有一江之隔,】

    【闻到危险气息的你深知燕王成功后定不会饶你,而朱允炆的勤王檄文】

    【你在身边部下的劝说下,终于下定决心,迅速组织军队,向应天出动!】

    看到这里,朱元璋已经是满脸凝重之色了,历史上朱尚炳这种宽厚仁慈性格的人要么不会打仗,

    要么打起仗来就是王者之师,所向披靡!

    历史上楚庄王的一鸣惊人,大抵就有此等意味所在,

    这种老实人平日里不显山不漏水,可一旦出起手来,简直是雷霆一击,不给人活路!

    【沿途朱棣听闻你的到来,不敢轻视,连派几路心腹将领率领精兵前去和你迎战,】

    【因为兵力分散,朱棣也因此拖延了进攻应天的势头,改攻变围,】

    【朱允炆大喜,连忙传令天下,叫南方各路藩王支援你,坐等鹬蚌相争之势】

    【可你却让天下人惊爆了眼球,你的种种战术策略飘忽不定,一会神出鬼没,一会爆裂凶悍,】

    【一会堂堂正正,步步为营】

    【旬日间却又变成雷霆一击,唯快不破!】

    【几个月里,逢战必克,你以极大的人数差距,直接将燕王朱棣的军队彻底击溃!】

    【就连不可一世的燕王朱棣都不得不称赞你打的都是“神仙仗”!】

    看到这里,朱元璋已经无话可说了,朱尚炳给他带来的刺激太过巨大,

    眼前的一幕幕光景即使换他上场,几乎也可以是必败的下场!

    为什么?

    朱元璋也是征战天下的开国皇帝,寻常强敌,自不会惧怕,可这种风格千变万化,相差极大的对手,

    现实中压根就不可能出现!

    这种压根不可捉摸的对手如何去战胜!?

    【你击溃燕王军队后,已经是最强大的军阀,而这时,朱允炆对你的忌惮已经远远超过了朱棣!】

    【无奈之下,朱允炆决定欺君子以方,利用大势迫你投降!】

    【可你到了这番地步又岂会迂腐愚忠?!】

    【面对着大军压境,朱允炆的属下纷纷变心,就连应天府的城门都是其心腹爱将李景隆给你开的...】

    【终于,朱允炆在放了一把大火后神秘失踪,而你却在踏入皇宫之后面对着昔日景象无限感慨...】

    看完朱尚炳身为将军时期的经历,朱元璋心里的狂澜久久难平,他为后辈们的争锋争锋长叹口气,好似在一瞬苍老了几分。

    面对已知的情况,能确定的是三人的结局。

    最让他忧心的便是自家老二,三年后是否会如命定那般。

    再就是朱尚炳……

    想到那忠厚善良的孩子,他面上不禁带着慈祥的笑意,眼里平添一抹无奈,讶异于他的能力,又对这个早早没了父亲的孩子怜惜。

    “这该如何是好?”

    朱元璋略带茫然地看向宫灯,陷入深思,是任由其成长还是……

    过了许久,紧锁的眉心才松开,想起与那孩子上次碰面摇了摇头。

    “也罢,等咱再吃顿饭细细瞧上番再说。”

    ……

    麟德殿后院内。

    不知他已入了朱元璋眼的朱尚炳正百无聊赖地摆弄棋局,看着这劣势落子的手微顿,不知下一步该如何走才能化险为夷。

    而脑中频繁传来声音,催促着他往所示的位置落子。

    本就不断催促的李二听见李靖开口与他作对,声音都高了几分,一声反问落下,龙威展露无疑。

    “李将军,你这是说寡人用棋不稳?”

    天子独断,不容旁人置喙。

    此言出李靖哑口无言,没再吭声。

    好在和事佬张良及时出现,以略带调侃的语气化解这出僵局。

    “好了李二,宰相肚里能撑船,何况一朝天子。”

    “先前可还听你说不以君臣相称,只当老友,怎么下个棋就红了眼,有失千古一帝的风度呀。”

    三言两语便将他们之间的矛盾调解,两头都没得罪。

    还顺道给好面子的李二,戴个高帽。

    朱尚炳听着那些声音,早已习以为常,就在手欲将子落在棋盘上时,外面传来声音。

    “陛下有令,宣秦王庶长子于午时一同用膳。”

    莫名的旨意让他满头雾水,在朱樉的催促中迷迷糊糊领旨。

    他还未开口询问究竟为何,旁边的秦王先暗自窃喜,在那调侃。

    “不曾想父皇居然让你陪他用膳,臭小子,你可要借着这个机会好好表现,替你爹说几句好话。”

    话虽如此,但说到最后莫名有些失落,想起前些天朱元璋莫名的举动,他长叹口气。

    父皇那牛脾气不知什么时候又会上来,先让儿子多说几句总归是好的。

    爷孙之间隔着邓氏的死,还不知这小子是否心存芥蒂。

    朱尚炳听闻点头,回到棋盘边百思不得其解,朱元璋没事怎么会想到让他这个不受待见的秦王庶长子,还要陪同用膳。

    往常都是已故太子朱标留下的那两个,若是被知晓岂非……

    他摇了摇头,索性不去想这些还未发生的事。

    百无聊赖时,而脑中忽然传来张良的声音,他轻笑道。

    “小朱,闲着也是闲着,不如你与我等畅谈你这叔伯兄弟?”

    一石激起千层浪,脑中其余人也闲不住,纷纷开口想要听,就连素来不爱凑热闹的陈庆之都倍感兴趣。

    话已至此,朱尚炳脑中忽然想到了一人。

    龙行虎步,日角插天。

    燕王朱棣。

    还有他那如影随形的祸世妖僧姚广孝。

    目三角,形如病虎,若要形容此人,唯有四字,佛口蛇心。

    朱尚炳讲起靖难之役,提到李景隆都快要气笑了,数十万大军都挡不住朱棣,不禁感慨朱元璋的刀太狠了,卸磨杀驴把能打的帅才杀得差不多,留下些草囊饭袋。

    但凡人人如铁弦,济南智退朱棣,何愁皇位不稳。

    本兴致勃勃的几人在听完靖难之役个个兴致缺缺,心直口快的霍小将军当即轻嘲出声毫不掩饰嫌弃。

    “我当是什么将才,不过是半斤八两,这大明的皇位若被这等人给抢了,小朱何不搏一把,我等还不能胜过他?”

    “燕王,莽夫也,不过是时势造英雄。”

    “那朱棣兵法只知凤毛麟角,领军能力比我设想中还差不少。”

    ……